•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0

loveless0122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国际会计的运用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蓝天勒蓝天

已采纳

首先明确一个问题:何谓会计准则“规则导向”何谓会计准则“原则导向”?SEC在《对美国财务报告体系采用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制度的研究》中,是这样描述“规则导向”的准则特征:(1)其内含较多“明界”检验。比如,相关会计准则对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区分,对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的选择,都设置了较多数字或百分比界限。一些经济实质相同而相关数据或百分比只有微小差异的交易,可能分属这些界限两边,并有完全不同的会计反映。(2)其包含较多例外事项、内在不一致和过多细节描述。而“原则导向”的准则是另一个极端。它很少或者没有具体操作指南。其要求信息供给者运用职业判断,但没有提供规范这些判断的充分依据。从概念出发,难分伯仲,还是以事实为依据吧。“安然”破产后,“安达信”CEO对传统财务报告模式作了猛烈抨击,称以历史信息和单一每股盈利数字为重心的财务报告模式已经过时了和已经不适应当今新的商务模式、复杂的财务结构和与此相关联的商业风险了。并在“安然”申请破产的第一时间内发表他的著名反思:反思我们的会计准则。改进我们的财务报告模式,改革我们的规范环境、改进我们资本制度中的会计责任。其中最有名的是在“反思我们会计准则”中所提出的“形式重于实质”,引发了会计准则由“规则导向”向“原则导向”的大讨论。 SEC认为美国在造假和制度的博弈赛跑中,制度滞后了。因此推出《2002萨班斯-嗅克斯尼法案》,SEC在《对美国财务报告体系采用原则为基础的会计制度的研究》中,否定了美国会计准则的“规则导向”。由此看来,会计准则“原则导向”似乎成了新宠儿。然而请看如下事实。2003年10月29日下午,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大卫在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陪同下,在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作了“国际会计准则:2005及其趋同”的报告,报告会上,包括上海财大副校长孙铮及复旦大学李若山教授都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普遍适用性提出了质疑。李若山教授把“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比成“衣服”,而“原则导向”会计准则比成“布料”,他认为“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是做好了衣服让会计人员穿,已分好了“大”、“中”、“小”号;而“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只提供“布科”,要求会计人员自己做“裁缝”,这样有可能导致不协调情况出现,小个的人穿大号的衣服,李教授言下之意就是攻击“原则导向”会计准则可能导致会计混乱。 那么可否这样来理解:会计准则“原则导向”较之于中国,并不受青睐! 当前会计人员素质不高,已经是圈内人的共识。所以我们有理由继续保持对会计制度的偏好,出现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行的局面,也就不足为奇了。在会计国际化已经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会计准则化,俨然成为当前主流。但是我们仍然担心它的“原则导向”!安永大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汤云为认为,在中国马上提出“以原则为导向”,可能为时过早(汤云为, 2004)。财政部部长助理冯淑萍积极建议:“为使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的会计准则更好地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协调。希望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制定和修订国际会计准则时,能够更多考虑发展中国家和经济转轨国家的情况”(冯淑萍,2003)。什么情况?就是我们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不高,会计监督弱化问题。试想,在严密的会计制度下,会计信息失真还见怪不怪,那么“原则导向”下的会计准则的建立,不是给造假者更大“盈利空间”,现在美国提出的“目标导向”,为我们坚持会计制度与会计准则长期并存,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榜样!这是因为目标导向准则赋予了管理当局在其财务报表中准确报告交易和事项经济实质的责任,并以蕴含于准则中的会计目标和原则明确限定了对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的报告方式,同时提供适量数量和详细程度的指南,给管理当局和审计人员提供了一个足够详细的框架以使准则具有操作性。一方面,目标导向的准则优于以规则为基础的准则,因为它明确规定了准则要实现的会计目标和相关原则,没有或较少例外。避免或减少了通过财务设计获得所需会计结果的机会,为报表编制者和审计人员运用准则规定提供了充分的指导和制约。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符合我们的口味。冯淑萍认为:“目标导向准则既不是规则导向,也不是附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原则导向,而是以目标为导向,运用经济学和博弈论的理论来研究这个问题。同时通过重罚(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加大造假成本,促使准则执行者不敢造假,用严惩的办法使报表提供者和使用者的利益目标一致{冯淑萍,2004)。优点明确:它能产生更公允、更真实的会计信息,对提高我国财务报表信息的真实性有积极作用。我们当然爱你!问题是,目标导向准则并不是为中国度身定做{冯淑萍认为:“目标导向准则,也称为以原则为基础准则,应是美国准则今后的发展方向”。至于是否是我国会计准则发展方向:我们不得不考虑目标准则所带来的影响。正如《SEC研究报告》指出,目标导向会计准则关键在于严格执行,因为目标导向体系把责任压在了管理当局和会计人员的肩上,其作用的发挥仍取决于严格的执行。有效的执行提高了那些试图通过欺诈性操纵财务信息而向市场传递错误信息的不诚信的管理当局的成本和风险。如此说来,目标导向准则副作用显而易见:企业会计选择的空间加大,便于会计操纵;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加大;监管的难度增大。。。。。 目标导向准则,想说爱你口难开!李若山教授把“规则导向”的会计准则比成“衣服”,而“原则导向”会计准则比成“布料”,如果比喻还算贴切的话,“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就是件华丽的晚礼服了!衣服自然好看。如果着装的姑娘还是个小女孩,或者说她还没有发育完好,缺乏女人优美曲线,又怎能衬托礼服丰韵?中国会计准则还是个“灰姑娘”,当然迟早会成为“白雪公主”,那时穿上“目标导向”会计准则这件晚礼服,自然合身!

国际会计的运用

222 评论(8)

运动的毛毛

1965年,科拉里奇(kollaritscb)和马霍(Mabon)认为国际会计就是对所有国家的会计原则、方法和准则进行研究和分析;1968年齐默尔曼(Zimmerman)等认为国际会计是最高层次的抽象,在于打破国界,国际会计。发展世界性的会计理论,在任何一个国家都适用;日本的会计学家染谷恭次郎认为。国际会计是指企业因超越国界的经营活动而展开的企业会计。由于企业在海外从事经营活动和筹借资本的活动不断增加,而且生产、销售、财务等各种活动在跨越两个以上国家内进行的跨国公司蓬勃兴起,过去在一国范围内处理的企业会计,就冲破了国界而在国与国之间展开,形成了国际会计。相似的定义还有科勒的《会计词典》中对国际会计的解释。他把国际会计同样理解为从事跨国界活动的组织的会计,他认为国际会计必须包括了解所有国家的会计实务,国与国之间在实务上的不同以及在不同国家联属组织的会计实务。这两个定义与前两者的差别在于它们是从微观、从企业的角度对企业从事跨国界经营活动所必须进行的会计实务加以分析。中国会计学者对国际会计的理解也受它们的影响,如烽火猎头公司的专家认为。由于对国际会计理解的多样化,美国会计学家T"R韦里奇等就国际会计的三类趋向分别为它命名并下了定义,包括通用会计或世界会计,比较会计或国际会计,国外子公司会计。

23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