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19

睡不死也睡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军工会计准准则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福嘟嘟的脸

已采纳

根据世界各国的实践经验和中国的实际情况,我国的具体准则可以考虑包括通用业务准则(主要是基本准则的具体化)、特殊业务准则(如物价变动会计准则和破产清算会计准则)、特殊行业会计准则和特殊经营方式会计准则。

军工会计准准则

300 评论(8)

武装的蔷薇1

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军工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讲座 - 电子书免费下载核集团公司是国有特大型军工,下属单位既有企业也有科研事业单位,母体及下属企业执行企业制度,科研单位执行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005年在编制财务决算报表时,根据财政部要求集团公司统一出具企业会计报表,下属事业单位按企业报表上报,在编报过程中简单进行科目转换。笔者发现两种不同会计政策在科目转化中略显牵强,特别是科研事业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存在几个值得商榷的。现就《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几个会计处理问题提出探讨并提出浅陋改正意见:]一、固定资产会计处理存在的缺陷及其修正现行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为核算固定资产,设置了“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科目,“固定资产”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原值,“固定基金”科目核算固定资产在净资产中所占用的基金;同时规定固定资产应与固定基金相对应,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由此,带来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以下缺陷:1. 购置固定资产。科研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规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应根据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列支,通过两组分录反映:支付款项时,借记“事业支出”、“专款支出”、“专用基金—修购基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固定资产入账时,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固定基金”科目。上述会计处理存在两个不足:一是以银行存款购置固定资产,实质上并没有引起资产减少,只是资产存在形态的一种转换。而借记“事业支出”,势必虚增了单位的费用支出,且期末要将该项支出转入“事业结余”账户,参与事业单位的结余分配,又虚减了单位结余,有违真实性原则。二是两组分录之间没有一定的勾稽关系,不能确切明了地反映业务内涵。由于只是制度的一种硬性规定,在实际业务处理中,不少单位会计往往做了付款分录,忘做资产入账分录,其结果是导致账外资产形成,甚至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造成国有资产流失。笔者认为,在新财政政策下,国家将大幅度减少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投入,事业单位购置固定资产的资金将主要来源于自筹资金。既然是自己的钱,就应该由其自主,应鼓励事业单位实行企业化管理。固定资产核算可与企业会计制度同步,没有必要保持固定资产和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由此建议取消“固定基金”科目。购置固定资产不需按资金来源列支,可象企业会计一样,通过一组分录反映,直接借记“固定资产”科目,贷记有关资产科目。2. 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制度规定,事业单位向其他单位投资转出固定资产,应按评估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按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这种会计处理,其目的是为了保持固定资产与固定基金的对应关系,但上述分录的对应关系显得有些牵强,令人费解,未能直观反映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增加与“事业基金——投资基金”增加有什么必然联系;同时造成以固定资产对外投资与以其他资产对外投资会计处理方法口径不一。笔者认为,同样可在取消“固定基金”科目后,使事业单位用固定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与以其他资产对外投资的会计处理趋于一致。改进方法如下:按评估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借记“对外投资——其他投资”科目,按固定资产账面原价贷记“固定资产”科目,按固定资产评估或合同协议确认的价值与账面原价的差额,借记或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同时按固定资产账面原价借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科目,贷记“事业基金——投资基金”科目。3. 固定资产折旧。制度规定,事业单位不计提折旧,而为了保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又规定按事业收入和经营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取修购基金,在事业支出和经营支出的修缮费和设备购置费中各列支50%。上述会计处理存在着三个缺陷:(1)价值背离。固定资产账面的原值与净值随着时间的推移差额越来越大,以固定资产账面原值反映固定基金,既虚增单位的净资产,又体现不出设备的现有生产能力。(2)成本不完整。由于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人为降低了与收入相应的成本支出,导致会计记录支出不真实、成本不完整。(3)按收入的比例提取修购基金,不足以维持固定资产的更新和维护,且缺乏合理的计提依据。在日常核算中我集团公司下属部分科研单位仿照企业会计制度中”累记折旧”科目的性质,按固定资产期末余额的5%记提”固定资产使用费”,记入相应成本,造成重复性记账,增大了成本。

247 评论(8)

sunshieeos

财政部令第78号公布《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326 评论(12)

小麻烦ly

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内容:

1、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明晰性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谨慎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重要性原则共12条(财政部于2000年12月29日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新增加了“实质重于形式”的会计核算原则)。

3、会计要素及其相关内容,即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作出的规定。

4、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基本准则处于会计准则的最高层次,是制定具体准则的依据,也是制定会计核算制度的依据。

会计准则功能

会计准则从本质上讲是一个“公共契约”和私人契约的复合体,政府具有一种比较暴力优势,自然获得了与管理当局缔结私人契约的地位;而政府正是在小股东与管理当局之间的私人契约衰败和缺位时才作为“替补”的,首先要做的是与股东、债权人和各位潜在的投资者缔结契约。

政府直接或间接参与制定的会计准则首先是一份通用目的的契约,是部分地根据公共选择原理而产生的,会计准则则呈现出一种公共契约的特征。但是公共选择毕竟是少数服从多数,肯定存在着一种强权博弈,肯定有人对结果不满意,但在政府的比较暴力优势面前只能够退却转而寻求缔结私人契约。

29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