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娜再修行
20世纪初,在美国企业会计实务中开始出现了以差异分析为主要内容的“标准成本计算制度”和“预算控制”,成为管理会计的原始雏形。
1922年,美国的奎因坦斯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问世,管理会计这一名词在这本专著中首次被明确地提出。
二战结束以后,新的条件和环境要求企业尽快实现管理的现代化,将过去的以生产为中心的生产型管理模式调整转变为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中心的经营决策型管理模式,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良性循环。
会计科学适应现代经济管理的要求,不仅完善发展了规划控制会计的理论与实践,而且还逐步充实了以管理科学学派为依据的预测决策会计和以行为科学为指导思想的责任会计等内容。
1952年世界会计学会年会上正式通过了“管理会计”这一专门术语。从20世纪80年代起,西方陆续成立了独立的管理会计研究机构,将对管理会计的研究从偏重实务的角度转向了理论探讨。
预算工作中经常可以见到的另一种潜在危险是效能低下。预算有一种因循守旧的倾向,过去所花费的某些费用,可以成为今天预算同样一笔费用依据;如果某个部门曾支出过一笔费用购买物料,这笔费用就成了今后预算的基数。
此外,主管人员常常知道在预算的层层审批中,原来申请的金额多半会被削减。因此,申报者往往将预算费用的申请金额有意扩大,远远大于实际需要,所以,必须有一些更有效的管理方法来扭转这种倾向,否则预算很可能会变成掩盖懒散、效率低下的主管人员的保护伞。这样的方法一种是编制可变预算;另一种就是“零基预算法”。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会计网校官网-我国管理会计的发展问题思考
雪落0002
管理会计师初级办公室整理:
主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管理会计的研究焦点是成本确认。成本会计系统围绕全部成本的认定而展开,其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得到精确而又真实的成本。在高级成本会计中,还专门研究如何在复杂的生产环境中归集成本的问题。为了得到精确而又真实的成本,成本会计人员便用的是一种财务特性很强计量方法,而衡量这种计量方法的基本条件,是它必须能提供特定的、明确的、可以适用于所有目的的历史成本信息,只有这样它才能被接受。而使用者只要根据自己的期望来调整这种绝对真实的成本信息就可以了。
在开发管理控制系统以协助多元活动及纵向一体化企业的成长方面。最成功最具代表性的是杜邦公司(Du Pont Powder Company)。作为最早的纵向一体化多元经营活动公司之一,它要决定的不再仅是经营单一产品的营业规模大小,还要决定应拓展的营业活动类型。于是,杜邦公司开创了许多管理控制技术方法,到1910年为止,当今大公司进行管理控制所用的差不多所有基本技术方法在杜邦公司都已得到使用。
在这些基本技术方法中,最主要、影响最持久的则是投资净利率(Return-on-investment, ROI)指标的运用。该指标最早被杜邦公司的Pierre du Pont用作衡量各个营业部门的效率和整个公司财务业绩的指标,而当时广为使用的销售净利率、成本净利率指标在杜邦公司则受到冷落。1912年,杜邦公司的财务经理Donaldson Brown进一步将ROI指标分解为产品销售周转率和营业销售净利率两大指标。这样,既可以让各部门知悉其业绩如何影响产品销售周转率或营业销售净利率并进而影响公司总的投资净利率,又可以让管理者解释在特定期间内ROI的实际数为何偏离预算数。Pierre du Pont和Donaldson Brown将ROI指标应用于部门层面上,这也是现代多数公司所用的利润中心和投资中心的起源。另外,杜邦公司还为审批营业预算和资本预算专门建立了资本配置程序和系统。无疑,在当时,杜邦公司成为管理会计控制方法应用的先驱者。
1920年,通用汽车公司(General Motors, GM)成为杜邦公司的子公司后,Pierre du Pont,Donaldson Brown和Alfred Sloan又在20年代早期在GM进行了管理控制系统的革新。实际上,多数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和报告评价体系都是从GM演进过来的。GM的目标是着眼于整个商业周期获取满意的ROI,而不强求盈余逐年增长,把企业管理控制系统的目标定位在整体管理水平的最高,而不仅仅是利润的增长。我们可以从中看出现代行为管理思想的缩影。Donaldson Brown独创性地设计了一套定价模式,在生产量和销售量为正常、标准量(生产能力的80%)的条件下,来决定能达到期望ROI水平的目标价格,这套定价模式使高层管理的财务策略与部门的短期营业计划保持紧密的沟通和连动。Pierre du Pont和Alfred Sloan为公司的高层经理设计了程式化的激励和利润分享计划,其利润观念是公司利润而非部门利润。后者还采用了市场基础的内部转移价格制度。这些管理会计控制技术方法的应用,不但大大促进了企业管理会计的发展,并使其管理控制系统更趋完善。
第二阶段
则主要在二战以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会计信息应当满足使用者,尤其是管理层的需要。从而,为计划和控制提供信息的管理会计得以发展起来,其技术方法也不断丰富。与强调全部成本的确认相比,这一阶段的特点是强调相关成本。为了得到相关成本,管理会计强调“不同目的不同成本”这一指导思想,强调潜在用户的决策需要,强调演绎推理的方法。从这种意义上讲,相关成本要反映的是有条件的真实(conditional truth)或有意境的真实(contextual truth)。而这一阶段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特征。 第三阶段
主要是在六十年代末期至七十年代初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初,对管理会计系统应为决策提供信息开始得到认同,使决策分析成为管理会计新的研究焦点。先是新古典经济学派的框架被管理会计研究人员广泛运用于决策分析。新古典经济学派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是边际分析法,其基本理论假设是信息完整充实、不需要任何成本便可取得信息,其重要概念包括边际成本、边际收入、增量现金流量等。在上述方法论、理论假设和概念的基础上,用严格的数学方法分析管理会计决策问题成为可能,管理会计的研究向着精密的数量化技术方法的方向发展。本量利分析、成本估算、投入产出法,线性规划、学习曲线、存货控制和方差分析等计划决策模型在这一时期发展起来。在以后的时期里,管理会计研究人员将不确定性引入决策过程,但管理会计信息本身是一种有成本的经济商品,应按成本效益原则进行生产。这里有一种形象的说法,管理会计有关信息、模型、专家的“市场”需要受成本效益原则这只看不见的手操纵(Horngren,1975)。于是,信息经济学的成本效益分析的技术方法,被广泛用于不确定环境的决策分析。成本效益分析方法还通过对信息系统选择与信息系统设计分离出来,大大简化了决策模型的复杂度。 第四阶段
在信息经济学的发展下,又产生了代理理论、交易成本理论等。这些理论则试图进一步解决多人决策(multi-person decision)问题。不同于传统的单人决策(single-person decision)方法,多人决策方法更多地关注管理会计的行为层面,被用于解决最佳激励方式和业绩考核方案的选择等行为问题。但目前多人决策方法所能解决的还只限于明确问题,要想在复杂的多人决策情形下,建立具有针对性的管理会计技术方法,并要求管理会计控制系统能提供明确和切实的指导,还存有较大的困难。
静婷雅香
(1)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市场经济的繁荣及其对经营管理的客观要求,是导致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内在原因。(2)现代电脑技术的进步加速了管理会计的完善与发展。(3)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现代管理科学理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映雪堂明
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的三个阶段。第一、以成本控制为基础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第二、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第三、以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管理会计的基本假设和含义是:一、会计实体假设。是对管理会计对象运行的空间范围和活动立场所作的限定。二、持续运作假设。持续运作假设是对管理会计对象运行基本方式的规定。企业各级责任单位的生产经营和筹资、投资活动将无限期的延续下去。三、会计分期假设。是对管理会计对象运行的时间范围的规定。四、货币时间价值假设。是指等量货币在不同时间点上,具有不同的价值,管理会计的许多决策就是在此假设基础上做出的。五、成本性态可分假设。是指一切成本都可以按其性态划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六、目标利润最大化假设。是指企业在经营管理决策中,以目标利润最大化的方案为最优方案,并假定在实施最优方案时能够实现目标利润。七、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是指所有的不确定性决策都可以转化为风险性决策。不仅风险具有价值,而且风险的价值可以计量。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及含义:管理会计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明确管理会计基本假设基础上,为保证管理会计信息符合一定质量标准,而确定的一系列主要操作规范的统称。包括四个方面:一、相关性,提供决策相关性信息。二、影响力,通过沟通提供有影响力的建议。三、价值,分析对价值的影响。四、信任度,协助受托责任履行,建立相互信任。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