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11

大大大华哥呢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研究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人儿不哭

已采纳

摘要: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对会计人员来讲不仅是对已有会计专业知识的更新,更是要求改变原有会计制度下较少运用职业判断的思维方式,提高对会计准则运用的职业判断能力。本文就对会计职业判断的认识及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做了一些思考和阐述。 关键词: 新准则 职业判断能力 思考 在学习新会计准则内容的过程中,会计人员可以体会到:在原来以制度为主体的会计核算体系下,习惯于按章操作完成会计核算工作的思维方式已不能适应会计准则改革的现实。新准则下会计业务处理只有原则性的规定,相当多的内容要求通过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来解决具体的会计处理问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新形势下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会计人员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环境和经营特点,运用其掌握的会计专业知识和工作经验,对会计主体发生的经济事项和交易采用准确的会计处理原则、方法等进行合理且合法的判断和选择的能力。国家发布的新会计准则,给予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和在相应制度约束下的灵活应用以更大的空间,会计标准愈加准确、简练,会计职业判断空间不断加大,会计职业判断存在于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的全过程。如:在会计的确认阶段,会计人员首先确认经济业务或事项的原始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在此基础上判断其性质,确定会计要素,以便作出正确的会计处理;在计量阶段,会计职业判断体现在要根据会计要素类别,确定其合适的计量属性,按规定的计量单位和计量手段,准确的计量会计要素的价值;在会计的记录阶段,会计职业判断是对各项会计要素按其性质进行正确的分类,准确的登记在与其相应的账户体系中;在报告阶段,会计职业判断是要确定会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选择说明或披露的信息,使会计报告相关使用者正确理解和掌握准确可靠的会计信息。又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残值和弃置费用、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实质重于形式的判断和运用,实际上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即会计的确认和计量不能简单地以经济业务的外在表现形式或一般的法律形式作为依据,而是应该以其经济实质作为会计的确认和计量依据;再如: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的会计政策的选择、重大或非常交易进行会计核算的方法和标准、存在争议的领域对会计估计的计量及判断的依据等都存在会计职业判断的情形。不同的判断和选择对财务成果有很大的影响,合理的会计职业判断能够优化经济后果,反映经济业务的实质。 但是长期以来的客观条件及主观因素,会计人员侧重于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将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更多的作为操作技术,没有从更广泛和开放的视角思考会计环境,缺乏对经济业务不确定性的判断能力的培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大多数会计人员只处在核算层次,不具备达到准确进行职业判断的水平。而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经济事项日益增多,如何准确的确认和计量资产、负债的价值和当期损益等财务状况,提高本单位的会计信息质量等是会计人员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这不仅需要通过学习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更需要通过实践培养独立思考、准确判断的能力。 通过分析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客观和主观因素,从而为会计人员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和对策提供借鉴。 从客观因素分析:首先,是会计法律、法规及其制度的影响。(1)它是规范会计行为,进行会计职业判断的准绳。会计人员在进行会计职业判断时,必须严格遵守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及制度,不能超越其限制的范围;(2)规则性的会计法律、准则体系,对会计职业判断要求较低;而原则性的会计法律、准则体系,则对会计职业判断要求较高。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改革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必然发展,它的理念、体系结构及具体内容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会计人员应转变理念、思维方式,改善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这一薄弱环节,努力提高整体全面素质,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其次,是会计主体管理层的影响。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不同选择会调整经济利益格局,因此管理层基于经营者利益,会要求会计人员在法律法规的边缘打擦边球,干预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和选择,必然会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效果。新准则体系的原则导向属性,为会计信息造假者提供了更多空间,这对新准则的贯彻实施提出了挑战。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研究

221 评论(11)

世唯装饰

如何提升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环境和会计处理对象日益复杂,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大,会计职业判断的作用日益重要,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现实要求会计人员必须适应需要,自觉提升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如何提升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1.参加会计人员再教育,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差异给会计诚信缺失提供了推动力。尽管会计人员在会计核算中力求准确,为企业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但是由于会计人员本身专业知识、经验不同,自身素质参差不齐,职业判断水平存在差异,可能同样一项会计政策,由于理解的不同而出现完全不同的结果,从而削弱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首先,会计人员要自觉地参加各种形式的后续教育培训工作,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知识,通过网络、相关财经类杂志,关注最新的会计制度。其次,在熟练掌握会计知识的同时,应掌握与会计相关的经济、金融、贸易等相关知识,使会计人员对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正确的理解。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政策、新制度、新法规不断出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积极参与后续教育,不断充实、更新知识,自觉增强职业判断能力。2.加强实践工作,提升职业判断能力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必须通过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实践,长期积累才能形成。要想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会计人员,除了需具备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较高的理论素质外,还要善于实践。在实践中应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一种良好的思维方式。只有积极地通过不断的训练、实践,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才能逐步形成,不断提升。另外应实行岗位轮换制,让会计人员深入到各部门了解业务工作流程,在实践中逐步提高综合分析判断能力。3.务必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在长期的会计工作实践中,已逐步形成排斥判断,崇尚统一的传统,这是由于过去长期实行统一的会计制度所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的意愿和行动,即使有也可能会因经营者的意愿而难以实施,从而影响会计人员独立判断的积极性、准确性,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这就必然要求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它是保证会计人员正确运用职业判断能力的重要环节。最根本的是要会计人员充分认识到“诚信”是会计行业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安身立命之本,是会计行业发展的“至上原则”。要使每一个会计人员自觉形成实事求是、求真务实、诚实守信的职业品质;养成客观公正、自尊自爱、廉洁自律的工作作风和遵纪守法、规范高效、恪尽职守的工作纪律。

255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