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6

阳光小暖哈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保修费用会计核算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肥羊洋阳

已采纳

看你执行的是什么准则、制度了1、根据新准则,维修费计入管理费用-修理费(包含固定资产、机器设备等)借:管理费用--修理费 贷:银行存款等2、如果是老制度,可以计入制造费用 借:制造费用 贷:银行3、如果是大修理,则需要参考大修理支出。具体参考,下面的资料: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属于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范畴,是指企业为了维护或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能,而对资产进行维护、改建、扩建或者改良所发生的开支,如生产设备的日常维修、定期大修,房屋进行装修等。《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与固定资产有关的后续支出,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不符合本准则第四条规定的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这是固定资产核算中的一次重要变革,也是第一次在会计准则中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概念、范围和处理原则。一、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处理原则是:后续支出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后续支出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在具体实务中,对于各项后续支出,通常的处理方法是:固定资产修理。经常性的维修,通常不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应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费用。不得采用预提或待摊方式处理。固定资产改良。改良固定资产通常能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应在发生时计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混合型修改。如果后续支出不能区分是固定资产修理还是固定资产改良,或固定资产修理和固定资产改良结合在一起,则企业应当判断该后续支出是否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如果满足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后续支出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否则,后续支出应当确认为当期费用。固定资产装修。如果满足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装修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并在“固定资产”科目下单设“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进行核算,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与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如果在下次装修时,与该项固定资产相关的“固定资产装修”明细科目仍有账面价值,应将该账面价值一次全部计入当期营业外支出。融资租入固定资产的修改。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装修费用等,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计入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计入当期损益。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装修费用等,应在两次装修间隔期间、剩余租赁期和固定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三者中较短的期间内,采用合理的方法单独计提折旧。经营租入固定资产的修改。经营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装修费用等,不论是否满足固定资产确认条件,均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费用较少的维护或装修等费用应当在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费用较多的装修或改良等支出,在停工装修或改良过程中先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装修或改良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交付使用时,再转入“长期待摊费用”科目核算,并在剩余租赁期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中较短的期间内,摊销计入每期损益。二、资本化的后续支出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是指“与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等有关、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以避免将替换部分的成本和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同时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如果企业不能确定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可将替换部分的成本视为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企业固定资产发生资本化的后续支出时,首先应将相关固定资产的原价、已计提的累计折旧和减值准备转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转入在建工程,并停止计提折旧,发生的支出通过“在建工程”科目核算,待工程完工并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再从在建工程转为固定资产。并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例1】某公司2004年12月自行建成了一条生产线,建造成本为600000元;采用年限平均法计提折旧;预计净残值率为固定资产原价的3%,预计使用年限为6年。2007年1月1日,由于现有生产线的生产能力已难以满足公司生产发展的需要,但若新建生产线成本过高,周期过长,于是公司决定对现有生产线进行改扩建,以提高其生产能力。20×7年1月1日至3月31日,经过三个月的改扩建,完成了对这条生产线的改扩建工程,共发生支出280000元,全部以银行存款支付。该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大大提高了生产能力,预计将其使用年限延长4年,即预计使用年限为10年。假定改扩建后的生产线的预计净残值率为改扩建后固定资产账面价值的3%;折旧方法仍为年限平均法。为简化计算过程,不考虑其他相关税费;公司按年度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线改扩建后生产能力将大大提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利益,改扩建的支出金额也能可靠计量,因此该后续支出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应计入固定资产成本,按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处理方法进行账务处理。有关会计处理如下:(1)2006年12月31日,该公司有关账户的余额生产线的年折旧额=600000×(1-3%)÷6=97000(元)累计折旧的账面价值=97000×2=194000(元)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600000-194000=406000(元)(2)2007年1月1日,固定资产转入改扩建时借:在建工程 406000累计折旧 194000贷:固定资产 600000(3)2007年1月1日至3月31日,发生改扩建工程支出时借:在建工程 280000贷:银行存款 280000(4)2007年3月31日,生产线改扩建工程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406000+280000=686000(元)借:固定资产 686000贷:在建工程 686000(5)2007年3月31日,重新转为固定资产时转为固定资产后,应按重新确定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计提折旧应计提折旧额=686000×(1-3%)=665420(元)月折旧额=665420÷(7×12+9)=7155.05(元)年折旧额:7155.05×12=85860.60(元)2007年应计提的折1日额=7155.05×9=64395.45(元)借:制造费用 64395.45贷:累计折旧 64395.45三、费用化的后续支出费用化的后续支出是指与固定资产有关的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不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根据不同情况分别在发生时计入当期管理费用或销售费用等。固定资产修理是指固定资产投入使用之后,由于固定资产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可能导致固定资产的局部损坏,为了维护固定资产的正常运转和使用,充分发挥其使用效能,企业将对固定资产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修理。固定资产的日常修理、大修理等只是确保固定资产的正常工作状况,这类维修一般范围较小、间隔时间较短,一次修理费用较少,不能改变固定资产的性能,不能增加固定资产的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固定资产的确认条件,在发生时应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企业生产车间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制造费用”;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制造费用”;企业专设销售机构的,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计入“销售费用”。【例2】某企业对现有的一台生产用设备进行修理维护,修理过程中发生如下支出:领用库存原材料一批,价值5000元,为购买该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为850元;维修人员工资200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会计处理如下:借:制造费用 7850贷:原材料 5000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850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0002009年1月1日起,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推行增值税转型改革之规定。根据此规定,企业购买该原材料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850元不转入固定资产成本,原材料所含税金允许抵扣,有利于企业进行设备更新改造。综上所述,固定资产后续支出可归纳为以上六种类型,因其特征、性质和所有权的不同,需要依照资本化的后续支出和费用化的后续支出处理原则分别进行规范化的账务处理,才能提高固定资产管理和核算的质量。

保修费用会计核算

172 评论(9)

虎虎生威2015

产品保修与售后服务会计处理探讨

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在既有的会计处理方式上进行如下细化调整:保修期为一年及一年以内的合同,保修与售后服务收入和产品收入同时确认;保修期为一年以上的合同,按每台机器每年 80 元标准确认递延收入,直至保修期结束。无论保修期限为一年还是一年以上,均按同期营业收入的 3% 计提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同时按照每个项目分别确认保修与售后服务收入和成本。随着信息安全企业的业务规模不断增加,企业中标和需交付的项目逐年增长,企业会计人员的工作量不断增加,对实际操作的挑战越来越大。保修与售后服务内容呈现多样化,比如“是否允许客户选择购买单独报价的保修”、“虽然保修没有单独报价,但某些成熟产品线可预估保修成本”、“保修无单独报价,新产品无法预估保修成本”等,会计人员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导致保修与售后服务的收入成本确认越来越复杂。

经过信息安全企业会计人员和售后部门的详细分析,基于会计角度总结了保修与售后服务的三个特点:一是大多数合同总价中包含了保修与售后服务的价格,且绝大部分产品的保修期为一年,超过一年的情形占比很少,可忽略不计;二是内嵌软件升级通知、软件链接均呈现在企业网站上面,且内嵌软件升级频率非常低;三是相比销售行为,保修与售后服务一般要滞后一个季度。因此,会计人员决定将前述会计处理方法进一步调整优化:取消“保修期为一年以上的合同,按每台机器每年 80 元标准确认递延收入,直至保修期结束”的方法,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的计提比例不再区分一年和三年两种保修期,不再按项目进行追踪,而是将所有涉及产品保修的项目统一作为“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池”来操作。具体计提方法如下:在实行调整后会计处理方法的当年年底,以当年营业收入为基础,以当年实际支出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占上年第四季度至本年第三季度收入总额的比重作为计提比例,补提本年全年的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之后每个季度末复核该计提比例是否合适,并按照复核后的比例计提该季度金额,同时冲销从该季度底倒推至一年前计提的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

举 例:2010 年 12 月 31 日 补 提 2010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销售产品所对应的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2011 年第一季度,保修与售后服务部门按照规定流程支付实际产生的保修服务费用,会计人员根据实际支付金额冲抵 2010 年底所预提的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并在 2011 年第一季度结束时,按前述复核后的比例计提 2011年第一季度销售产品所对应的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同时冲销 2010 年第一季度所计提的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余额。2011年第二季度,保修与售后服务部门继续按照规定流程支付并冲抵预提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并在第二季度结束时按复核后的比例计提 2011 年第二季度销售出去产品所对应的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同时冲销2010 年第二季度所计提的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余额。以此类推,这样每个季度的账面上均会一直滚动保留四个季度的保修与售后服务预提成本。具体计算过程与公式如下:

2010 年 底 补 提 比 例 =(2010 年 实 际发生的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 )/(2009 年第四季度至 2010 年第三季度的营业收入 )×100% ( 公式 1)

2010 年底补提的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金额 =2010 年底补提的比例 ×2010 全年营业收入 ( 公式 2)

2011 年 第 一 季 度 计 提 比 例 =(2010年 第 二 季 度 至 2011 年 第 一 季 度 实 际保修与售后成本 )/(2010 年营业收入总额 )×100% ( 公式 3)

2011 年 第 一 季 度 计 提 保 修 与 售 后服 务 成 本 =2011 年 第 一 季 度 计 提 比 例×2011 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 ( 公式 4)

以此类推以后每个季度的保修与售后服务计提比例和计提金额。为了验证上述方法与调整前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否一致,同时判断该方法的合理性,信息安全企业对最近两个财年的保修与售后服务费用占同期营业收入情况进行了复核 ( 见表 2)。由表 2 可知,在信息安全企业中,每一个计算期间的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占当期营业收入比例均低于 3%,且随着营业收入的增长呈现下降趋势。因此,调整优化后的会计处理方法反映了保修与售后服务的实际运行情况,符合一致性原则,优化后的会计处理方法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需要指出的是,信息安全企业保修与售后服务部门所发生的费用不能全部计入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只有发生的和保修与售后服务工作相关费用,在经过审批确认后,会计人员方可计入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一般情况下,相关的费用包括人工成本、差旅费、交通费、保修与售后分包费、原材料费、外购硬件费用及其他日常费用,而保修期外单独收费的维修业务、合同中单独报价的保修与售后服务业务发生的相关费用,不得计入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中。基于内部控制的出发点,企业经营者应根据确认图谱[5],将每个季度保修与售后服务计提比例的测算工作、保修与售后服务成本计提与冲销工作分配给不同岗位的会计人员负责,以保证财务系统中的数据与会计处理准确。

三、结论

及建议保修与售后服务普遍存在于众多生产性企业中,是直接影响企业的持续经营与发展的重要经营环节。企业须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加强保修与售后服务的管理,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目前部分上市企业通过保修与售后服务等或有事项作为利润的调节器,在相关信息的处理及披露上不明确、不完整,甚至采取回避的态度,这种状况极大地损害了证券市场的信息透明和公平竞争,进而影响了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对保修与售后服务会计处理的研究,有助于规范企业在或有事项方面的会计处理及披露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投资者利益[6]。企业的会计人员应从产品特性出发,以保修与售后服务工作的实际运营流程为基础,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后确定适合的会计处理方法,并在会计实务操作中不断调整优化,使保修与售后服务的会计估计更为合理。根据信息安全企业保修与售后服务的会计处理方法,可将其推广至计算机硬件、通信、网络设备等信息技术生产企业,甚至对大型设备、机电设备、仪器仪表等制造企业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财参考文献:

[1] 王学顺 . 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变 [J].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11 (2):44-44.

[2] 王桂云,谷振海 . 浅谈售后服务费用的会计核算 [J].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07(10):76-76.

[3] 吴定祥,李志坚,梅鹏临 . 试论企业售后服务成本管理 [J]. 中国商贸,2010 (4):60-61.

[4] 朱辉 . 关于新会计准则中或有事项的探讨 [J]. 江苏商论,2008(11):181-181.

[5]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 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 [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3:74-76.

[6] 李黎 . 试议我国上市公司或有事项的披露 [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2008(9):66-66.

119 评论(13)

戊己庚辛

一般,应按照预计的保修率计算预计的保修费用;

借:销售费用(营业费用)—保修费用。

贷:预计负债。

销售过得产品在质保期内发生的维修费,计入什么会计科目?

质保期内,属于售后服务,售后服务发生的费用,如果执行新会计准则,计入“销售费用”;如果执行原企业会计制度,计入“营业费用”科目。

关于保修期内为客户免费更换材料,如何做会计分录

新准则下 如果企业已经计提了保修费用,则: 借:预计负债 贷:原材料如没有计提保修费用,则借:销售费用,贷:原材料。

278 评论(15)

damaodaomao

应按照预计的保修率计算预计的保修费用借:销售费用-保修费用贷:预计负债

19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