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354

爱画画的兔子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专业图片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浅夏oo淡忆

已采纳

会计专业对文科和理科的要求并不是那么高。学文科也是可以学会计的,只要有基本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学习会计专业的。会计不需要理科知识,有数学的基础就可以了。

会计专业图片

121 评论(10)

旧在现在

据《2019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有关问题答记者问》可知,初级会计报名照片应大于30KB,像素>=300*215。

2019年度全国中、高级会计资格考试全部实行网上报名。3月10日至31日,“全国会计资格评价网”的中、高级资格考试报名及缴费系统开通。在上述时间内,各省级考试管理机构自行确定本地区的报名开始时间,考试报名及缴费统一在3月31日24时截止。在这里,特别提醒已经取得2018年度中级资格考试部分科目合格成绩的考生,关注报名所在地会计资格考试管理机构公布的具体报名日期,千万不要错过两年的考试周期。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报名时使用的照片,将作为准考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上使用的照片。因此,报考人员须准备标准证件数字照片(白色背景,JPG格式,大于10KB,像素大于等于295*413),下载照片审核处理工具,按照规定要求,对报名照片格式进行预处理,通过审核后再进行上传,以免影响后续报名操作。

图片处理过程:

1、下载安装“美图秀秀”或使用网页版处理。运行“美图秀秀”,点击右上方“打开”按钮,选中原始照片文件。

2、点击右上方“裁剪”按钮,在新页面的左上方输入所需比例(以最低要求像素≥300*215为例),勾选“锁定裁剪尺寸”。

3、拖拽顶角调整裁剪范围到合适大小,点击完成裁剪。

4、照片裁剪完毕预览,点击右上方“保存与分享”,选择格式为“.jpg”,调节画质(图片大小)>30KB,另存的新照片文件即可用于网上报名。

参考资料来源:财政部-就2019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高级资格考试答记者

311 评论(15)

rachelkong

从客观角度来讲,其实初级考试作为会计行业的"敲门砖",难度并不是很大,只要找对方法,努力学习,大多数人都是可以通过考试的。部分初次报名的考生,都是听说初级会计考试通过率很低,就觉得考试难度一定很大。那为什么每次考试通过人数比例都不高呢?

1.教材看不进去,习题做不上来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一共有两个科目,分别是会计实务以及经济法基础,考察内容都相对基础入门。有很多零基础考生通过考试的例子,只要能够掌握方法,按部就班的进行学习,顺利通过初级是没有问题的。

2.自信满满考前突击

有不少考生因为自己有基础,有过会计工作经验或学的是会计专业。就对考试不重视,认为自己考试之前看看书,做两套题就能通过考试。等到初级会计考试成绩查询的时候,一看没过,悔之晚矣。初级会计考试虽然是基础性考试,但是考点较多。现在机考模式又使得考试对知识点的考查非常全面。所以通过考试需要考生长时间的积累,几天突击就通过考试的情况是很少见的。

3.今年没准备好,明年再考

"计划没跟上""最近事太多"是很多考生放弃考试的借口,这部分考生只在报考时信心坚决,在备考过程中总是有各种借口拖延。从来都不曾反思自己为什么没有完成计划,临考试时又为什么没有信心,想要放弃考试。只有拒绝拖延,才有可能通过考试。

相信大家应该明白,初级考试通过率偏低是因为部分考生自己没有掌握学习备考的方法,没有坚持下去。只要找到正确的备考方法,坚持下去,那么不论任何考试都是可以通过的。

1.选好教辅,跟对老师。初级会计考试教材跟大纲都是准备初级会计考试的核心材料,但一般来说考生直接学习教材跟大纲往往会无从下手,而辅导书跟习题册则能够帮助考生解读和理解教材。好的老师可以帮助考生对知识点进行整合及串联,提纲掣领,让备考更有效率。

2.调整心态,争分夺秒。备考初级考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考生有良好的心态,脚踏实地的走完。不论距离考试有多长时间,考生都应该明确现阶段的备考任务,尽早开始准备考试,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

212 评论(14)

橘子的新生命

好过。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是实行全国统一组织、统一考试时间、统一考试大纲、统一考试命题、统一合格标准的考试制度,(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中从事会计工作,并符合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报考。

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合格者,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财政部用印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内有效。

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就可以参加初级会计职称考试。该考试于十月份进行,考试科目:《初级会计实务》、《经济法基础》。报名时间为考试前一年的十月左右,有些地区12月份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成绩公布时可以补报。教材每三年更新一次,2013年再次更新。建议有意愿参加该考试的考生购买考试当年的最新教材,因为每次更新都会有重大变化。每年举行一次,一次两门科目都及格则通过。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图片如下:

307 评论(12)

人在驴途

初级会计职称考试于5月左右举行,《初级会计实务》考试时间为2小时,《经济法基础》考试时间为1.5小时,两个科目考试时间共计3.5小时;两个科目连续考试,分别计算考试成绩。初级考试目前已经进入到考前冲刺阶段,第一考试网特意为大家准备了几点备考方法,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调节心态:目前已经有很多学员表现出焦虑的心态,真的完全没必要,焦虑只能影响心智而毫无益处,把有限的精力全部投入到考前备战状态中才是王道!考试就是纸老虎,要有魔高一尺我即道高一丈的必胜信心!巧用习题:越是到考前阶段就会有越来越多的学员将考试压在“题海战术”上,总是觉得我做的越多我的胜算就越大,如果你平时的学习效果并不好,这种方式只能将你的自信心逐渐击垮。最好的方法是购买一套提分卷,根据提分卷上的题目对自己复习的程度进行一次查漏补缺,针对自己复习不到的地方重点突破,有的放矢,这样才能确保初会的顺利通过。制定计划:由于考试的时间集中,考试的知识点较多,考前复习必须有一个合理的计划和安排。应明确重点,分清主次,尽可能安排得细一点,包括复习科目、内容及时间。力争做到在固定的时间完成规定的复习科目和内容,不打折扣,以确保复习计划的全面落实。正所谓“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会计初级考试,虽然考试整体难度不大,但也需考生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考试并不是想象中那么难,现在很多的伙伴是依靠自己自学,但是最主要的还是要有人指导,如果自己摸索,这样子会花费很多的时间而且搞不懂真正想要理解的东西,最终导致的反而是浪费了时间,而且自己没有掌握到真正的知识,扪心自问一下,自己也是不是这样呢?所以,想要学习并通过考试加入这个裙,前面是伍五九,然后是伍九六最后是叁零伍。这个不是普通的,而是一个学习的。计划应安排得文理科复习内容宜交替安排;需要强化记忆的内容宜安排在早晨和晚上;在个人每天的生物钟的“高峰期”安排重点的复习内容;而在自己情绪和精力的“低谷”安排次要的复习内容或安排娱乐与休息等。可列出个时间表,合理分配各科复习时间,避免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考前强化:自己的学习自己最清楚,在学习过程中,你一定注意到自己学到哪个小节或者哪个章节最头疼,此时就是去突破的时候。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看对于以前的纠结点是否已经可以轻而易举的掌握,如果有对应的笔记现在要重点去反复阅读并加以记忆,老师的讲义也是此时复习的关键!总之,考前复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抓好考前复习,临考时自己就会有一种胸有成竹的感觉,它不仅为应试答题奠定了“物质”基础,而且也可以消除考前精神上的焦虑,确保考试中智力的最佳发挥。相信有付出终将会有回报,你一定可以在初级职称考试中独占鳌头!

276 评论(15)

月野小兔纸

铁床,上下铺,一宿舍8个人,条件还算可以的呀,有空调哦,卫生间挺大的呢,这个学校现在各方面设施都是很不错的,条件很舒服的~呵呵~

320 评论(13)

就愛翻毛腔

凡是参加过CPA会计考试的人都知道,会计是6科中最基础性的科目,同时也是最难的3科之一。会计科目的特点就是知识点多而且杂。面对如此让人抓狂的会计,各位新老宝宝们一定很头疼,心里一定无数次的飘过MMP了。那么怎么提高我们的学习效果呢?下面将思维导图方法毫无保留的介绍给大家:如果有朋友想要会计思维导图,请在评论区留下邮箱,我空余时间一一转发给各位思密达。敲黑板,划重点了首先,理解什么是会计(定义不赘述),会计工作职责是核算和监督经济事务,那么首先就是核算。核算什么呢,即最核心的六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那么进一步会有人问,如何核算?即确认-记录-计量-报告上文的分析中已经列明了2条主线:一是会计6要素;而是核算内容即确认-记录-计量-报告。2条主线原理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建立一个坐标系了,把两条主线分别作为X/Y轴,横纵坐标的交点就是每一项要素的规定动作。比如资产和确认的交点就可以衍生出来许许多多的知识点。诸如存货的如何确认、对于金融资产是一般性金融资产还是长期股权投资等等,可以细分为无数个知识点。学习一部分完内容就可以给上图添加很多内容,这样,整本书学完你会有一览众山下的感觉,你可以自豪的说,会计也就不过如此嘛!你以为你学了会计,你是你真的就学会了吗?惊喜不惊喜?意外不意外?上文只是教你学会计,接下来,教你如何学会会计。原理类似于上文的坐标系法,比如对于高志谦老师评定的眩晕指数5颗星的长期股权投资来说,思维导图可以进一步细分:类似的很多重点内容需要我们进一步深挖,总之利用开篇所述的2条主线,可以把绝大多数知识点理顺。有自己独特学习方法尤其重要,我的方法并不尽然通用学习是自己的事情,别人怎么说,别人逼你学,也其实是别人的一厢情愿,最终还是要看自己如何行动。

319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