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42

芦苇薇薇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不会计算乘法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nximeng520

已采纳

数学乘法口诀不会的话,可以采用以下乘法口诀的记忆方法进行强化。

机械族的机械记忆法:

机械族的精灵口才很好,擅长读背。因此,他们很喜欢反复读诵乘法口诀。不过他们的方法很特别哦!

竖着背比如,一一得一,一二得二,一直背到一九得九,接着背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一直到二九十八,然后是三三得九,三四十二,一直到三九二十七,如此类推,接下来,依次是四四十六的竖列,五五二十五的竖列、六六三十六的、七七四十九的、八八六十四的、最后九九八十一的。

这种方法有个规律,几的竖列,就逐渐增加几,可以按此规律帮助记忆。横着背比如第一横行,就一句一一得一;第二横行两句,一二得二,二二得四;往下类推,第几行就几句,最后九句,从一九得九到九九八十一。

这种方法也有个规律,第几行,后一句就比前一句增加几。拐弯背比如,首先背一二得二,此时接着背二二得四,这时拐弯向下背二三得六、二四得八、一直到二九十八;然后回到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再拐弯往下三四一十二,一直到三九二十七。

如此类推,回到一四得四接着拐弯。这样背的一个特点是,从一到九的口诀都有九句,几的口诀就逐渐增加几。

当然也可以用理解的方法去记:

当能按顺序熟读口诀后,必然会有若干自己比较熟悉的口诀,例如: 二五一十、九九八十一等,将这些口诀作为参照物,可运用推算的方法很快找到与之相邻的乘法口诀。

比如:8×9的结果想不出,则可思考“9个9减去一个9”,也就是“81-9=72”,当然得出结论后不能写上72就算了。

还应把“8×9”的口诀在心里默念一遍,那么多经历几次这样的思考后,“八九七十二”这句也将成为铭记于心的口诀了。这样以点带面,从若干口诀辐射到所以口诀,效果应该会比较明显。

不会计算乘法

319 评论(14)

美眉要加油

数学乘法口诀小技巧,让孩子会背诵口诀。

可以把乘法口诀表分成几部分,可以按照竖着背的方法:一次只背一部分。

第一次从:“一一得一”背至“一九得九”,这个就很容易了,这个背熟后,再背第二列:从“二二得四”背至“二九十八”。

第二列也背熟后,再把第一列和第二列合起来背诵,并背熟。按这种方法依次类推,如果整天全部背完对于孩子来说太困难,也可以根据孩子的情况,整天只记两列或三列,但要求需要背熟,背诵的过程中,有哪一个孩子比较记不住的就大量的读,多读十遍或者二十遍,背熟以后再和前面的再汇总,以这种方法,差不多一星期孩子就背得很熟了。

也可以按照横着背的方法:同样分成几部分,第一次先背两行:从”一一得一“背至”二二得四“,这个很容易背,背熟后,第二次背第三行:从“一三得三”背至“三三得九。”背熟以后再和第一次的汇总,再背熟,也是按此顺序依次类推,整天背个两行,也是差不多一星期孩子就能背得很熟了。

251 评论(14)

吃货迷思

小孩子不会加减乘除法,应该怎么教会孩子呢,应该做些什么?

一、要求熟练掌握九九乘法表

很多时候不会加减乘除法,就是基础不牢导致的,连基本的九九乘法表和算数都不会,那么遇到难的题目肯定就是手足无措了,所以作为家长,就算孩子再讨厌背九九乘法表,也必须清楚地知道,这个必须掌握,要求孩子每一天背一遍,然后背了之后再默写出来,这样才会熟记于心,只有熟练掌握之后才能够很好地运用,不然根本不知道怎么去算,现在小学的数学也越来越难了,并不是简单的加或者减了,而是不同的式子组合起来,这就要求很强的逻辑喝算数能力,这也是对孩子的能力地培养,如果孩子不掌握加减乘除表,那么根本不知道如何计算,拿到题目之后不知道先干嘛后干嘛,自然成绩也就跟不上,所以家长一定要重视。

二、多示范

很多时候孩子的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小孩子的记忆能力也很强,但是不锻炼就不会提高,所以作为家长一定要多多给孩子讲解题目,首先拿一个本子,把相应的题目写上去,然后把式子列好,让孩子懂得每一步是怎么来的,一步步地开始计算,如果孩子不懂,一定要细心地指导,不要打骂孩子,让孩子觉得很自卑,有耐心地进行讲解,孩子看了你做的步骤,然后自己再去计算一遍,那么整个过程就是加深印象地表现,自然孩子以后也会计算了。

所以学习数学没有捷径,首先是要掌握基本的计算规则,然后知道如何运用方法进行计算,知道之后,多多练习,举一反三,那么留下深刻印象之后,脑子里面就会有自己的系统知识。

281 评论(11)

xiaomao7taotao

容易如2X2=4,加也等于4。2x5=10就2+5次。慢是慢点,可比不会好是吧。

212 评论(11)

wisteria爱发呆

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口算题卡,让孩子加强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方法,通过摆积木的形式进行教育。

22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