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非1227
区别:1、概念不同会计主体是会计核算的监督的组织,一般来说,一个独立核算的单位都是一个会计主体,比如,一个公司、一个商店、一个车间、一个家庭,都可以成为一个会计主体。法律主体,是指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法律上所称的“人“主要包括自然人和法人。通俗地讲,就是有资格在法院打官司的单位,或者,有资格成为原告或被告的单位。比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都是法律主体。你可以起诉一个有限责任公司,但是你不能起诉一个车间,因为这个车间不是一个法律主体,他只一个会计主体。2、包含主体不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比如企业内部的某个单独核算的部门。一般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大于法律主体。因为只要是一个法律主体,无论其规模多大,也无论其采取什么样的企业组织形式,它都必须要有自己的会计工作,进而成为一个独立的会计主体。3、条件不同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但并不是所有的组织和单位都能成为法律主体,只有那些在法律上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组织和单位才能成为法律主体。首先要有独立的财产,也就是组织的财产和其成员的财产要区分开来,组织的财产要独立于其成员的财产,不能随便变动,因此属于会计主体的个人独资企业不是法律主体。其次组织要能独立承担责任,也就是能够以自己的财产而不是成员的财产来承担责任,因此属于会计主体的企业的分支机构不是法律主体。具备了这两个条件,才能成为法律主体。
兰兰110110
会计主体不等同于法律主体。在会计基本假设中,会计主体不同与法律主体。一般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会计主体大于法律主体。任何企业,无论是独资、合资还是合伙,都是一个会计主体。在企业规模较大的情况下,为了便于掌握其分支机构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收支情况,可以将分机构作为一会计主体,要求其定期编制会计报表。此外,在控制经营的情况下,母公司及其控制的子公司均为独立的法律主体,各为一会计主体,但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也可将母公司和子公司这些独立的法律主体组成的企业集团视为一会计主体,将其各自的会计报表予以合并,以反映企业集团整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也就是说,会计主体,可以是独立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或企业中的一个特殊的部分;可以是单一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