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umi酱!
1、利得与收入的相同点①都是经济利益的流入②都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③都与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无关2、利得与收入的不同点①形成的阶段不同。利得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形成的,收入是由企业日常活动形成的。②收入是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包括利得。3、利得与收入的区别点:①概念范围不同。收入与利得的区别。广义的收入含有利得,但是利得和狭义的收入是不一样的,收入是日常活动产生的,而利得是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收入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而利得则如出售固定资产等非日常活动产生的,收入记入利润,而利得则分为两部分,一部分通过营业外收入计入利润,而另外一部分则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②利得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属于那种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或不曾期望获得的收益。③会计处理方式不同。在会计中,区别收入与利得是一个列示和编制报表的问题,收入和费用通常以毛额列示,利得与损失通常以净额列示,即利得要扣除有关的支出,损失要扣除有关的收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0-12-11,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燕yan燕yan
一、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而利得是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比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安装公司提供安装服务、商业银行对外贷款、租赁公司出租资产等,均属于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由此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属于企业收入范畴。
企业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活动,不是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也不属于与经常性活动相关的活动,这是营业外收入,这构成属于企业利得范畴。
二、利润的本质是企业盈利的表现形式。利润不仅在质上是相同的,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利润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成本而言的。
损失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及其他损失
扩展资料:
企业收入是包含利润部分在内的一切营收
利得与损失具有三个特点: 1、由非日常活动所形成; 2、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变动; 3、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收入
百度百科-利得
百度百科-利润
百度百科-损失
我是五叶神
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利益总流入。根据《会计准则—收入》收益的定义为:企业在会计期间内增加的除所有者权益投资以外的经济利益。收益相当于总收入,包括收入和利得。根据《会计准则—收入》利得的定义为:利得是指收入以外的其他收益。通常从偶发的经济业务中取得,不经过经营过程就能取得的收益。主要包括营业外收入和资本公积。
中国式话
1、收入与利得的区别:
(1)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2)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2、利润和损失的区别:
(1)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的净额的概念。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出。
(2)损失具体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及其他损失。
扩展资料
利得和损失分为两种:
一种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
一种是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
利得或损失具体会涉及到非常多的业务:
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包括的业务有:盘亏损失、非常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盘盈利得、政府补助、捐赠利得、处置非流动资产的利得或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利得或损失、债务重组的利得或损失等。
一般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科目来核算。
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或损失一般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科目核算,常见的业务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所有者权益、被投资方除净损益外的其他权益变动时投资方按应享有的份额而增加或减少的资本公积。
企业所得税法术语:即纳税人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营业外支出,已发生的经营亏损和投资损失以及其他损失。
参考资料:利润与利得 百度百科
我不是水蜜桃
一、收入和利得的区别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二者的本质区别是,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
比如,工业企业制造并销售产品、商品流通企业销售商品、保险公司签发保单、咨询公司提供咨询服务、软件企业为客户开发软件等。
二、利润和损失的区别
1、利润是企业家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经营效果的综合反映,也是其最终成果的具体体现。利润不仅在质上是相同的,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利润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成本而言的。
2、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出。具体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发生的固定资产和存货的盘亏、毁损、报废损失,转让财产损失,呆账损失,坏账损失,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损失及其他损失
扩展资料:
财政部权威人士表示,会计要素定义调整的主要原因是2000年国务院发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中,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六大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定义,取代了原来基本准则中关于会计要素定义的规定。基本准则修订后的这部分内容完全是按照《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的规定进行的,而且是本次基本准则修改的核心部分。
此外,在“利润”要素中引入国际准则中的“利得”和“损失”概念,利得不是经营收入所得但构成利润的组成部分,如固定资产的处置收益,损失不是费用但会减少企业的利润,如固定资产的盘亏或毁损等。国外很多都将其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即“利得”和“损失”。由于我国《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规定了会计要素只有6项,但这两个概念又非常重要,所以在修订稿中将其在“利润”要素中加以体现。
参考资料:《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国网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