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蓝色
1.发出存货的计价方法:
(1)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单位成本=[月初库存存货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之和)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存货单位成本
(2)移动加权平均法
本次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本次发货前存货的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本月月末存货单位成本
2.材料成本差异
(1)材料成本差异=实际成本-计划成本
(2)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
(3)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
(4)结存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
3.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商品的核算
(1)毛利率法
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净额×100%
销售毛利=销售净额×毛利率
销售成本=销售净额-销售毛利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购货成本-本期销售成本
(2)售价金额核算法
商品进销差价率=(期初库存商品进销差价+本期购入商品进销差价)/(期初库存商品售价+本期购入商品售价)×100%
本期销售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本期商品销售收入×商品进销差价率
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本期商品销售收入-本期已销商品应分摊的商品进销差价
期末结存商品的成本=期初库存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购进商品的进价成本-本期销售商品的成本
4.固定资产折旧历年试题
(1)年限平均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年折旧率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月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3)双倍余额递减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2/预计使用年限×100%(不考虑残值直线法折旧率的两倍)
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折旧率
期初固定资产账面净值=固定资产账面原值-累计折旧
在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到期的前两年内,将固定资产的账面净值扣除预计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考虑预计净残值)。
(4)年数总和法
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预计使用年限的年数总和×100%
年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预计净残值)×折旧率
5.可供分配的利润=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或减年初未弥补亏损)+其他转入
6.某一时段履约义务收入和成本的计算
(1)本期确认的收入=交易价格总额×截至本期履约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收入
(2)本期确认的成本=预计总成本×截至本期履约进度-以前期间已确认的成本
7.利润的构成
(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净敞口套期收益(-净敞口套期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资产处置收益(-资产处置损失)
(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8.所得税费用的计算
(1)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2)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3)递延所得税=(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期初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末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期初余额)
9.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
(1)月末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完工产品成本
(2)约当产量比例法:
在产品约当产量=在产品数量×完工程度
单位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完工产品产量+月末在产品约当产量)
完工产品成本=完工产品产量×单位成本
在产品成本=在产品约当产量×单位成本或(总成本-完工产品成本)
(3)在产品按定额成本计价法:
月末在产品成本=月末在产品数量×在产品单位定额成本
完工产品成本=(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成本)-月末在产品成本
完工产品单位成本=完工产品总成本/产成品产量
(4)定额比例法:
分配率=(月初在产品成本+本月发生生产费用)÷(完工产品定额+月末在产品定额)
完工产品应分配的成本=分配率×完工产品定额
月末在产品应分配的成本=分配率×月末在产品定额
10.辅助生产费用的分配
(1)直接分配法:
分配率=待分配的辅助生产费用÷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
各部门应分配的费用=分配率×该部门耗用的劳务量
(2)交互分配法:
对内分配率=辅助生产费用总额÷劳务总量
对外分配率=(交互分配前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入的成本费用-交互分配转出的成本费用)÷对外提供的劳务总量
夏天的风kiki
1.收下这碗鸡汤,专治各类假期综合征
转眼间假期顿顿吃肉、走亲访友、夜夜疯玩的日子结束,回过头看一看积尘几天的初级会计职称教材和辅导书,是不是有些焦虑疲倦、难以专注?面对问题,勇敢迎击才是根本,只要有能力,哪里都是你的“北上广”,哪里都有高薪。2019年起,政府会计制度将执行,行政事业单位从“收付实现制”变成“权责发生制”,会计工作即将迎来新的浪潮,早日拿证才更有保障。想想前路荆棘,还有时间懒惰吗?
2.保证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
假期玩乐过度,难免生活作息被打乱。积极投入初级会计备考的第一步,就是要调整好生活作息,尽量做到早睡早起,按时学习,起居有序,用健康的睡眠、规律的学习节奏逐步调节心里的焦虑和身体的疲倦。
3.做好初级考前备考时间规划
备考时间越来越短,考生必须要做好计划,才能有效保证学习质量和进度。做好各个阶段学习任务和时间的分配尤为关键,也是帮助考生节后收心的有效措施。建议大家按照如下步骤合理计划:
1.以基础学习为主,通过课程夯实牢固;
2.通过各类练习题型寻找突破,强化训练,进一步掌握基本答题思路与方法;
3.进行真题和模拟题练习,把握考试命题规律和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重点学习,全真演练,加快答题质量和速度;
4.最后还要进行梳理总结,回顾笔记和错题,整体提升。
学习必然是一个辛苦与收获并重的过程,希望相聚时家的味道,旅途中美好的风景,都能成为各位初级会计备考时不断奋斗和前进的动力,开启美好的旅程。
我是阿晨
你好,会计老郑·一点通网校 回答问题:既然选择会计专业,跪着也得走完。会计老郑·一点通网校,专做会计证培训的网校,448元辅导包通过:举措一:授课通俗易懂,掰开了,揉碎了。授课通俗、通俗最通俗,同学称老师为会计翻译官:会计专业术语翻译成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教育理念:没有笨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举措二:共同商讨学习计划,严格执行根据自己的学习时间及备考时间,倒推出详尽且可执行的学习计划,落实备课期间每一天学什么,做多少,每一章学几天等,计划一旦商讨出来,需要严格执行。计划有一定弹性,如果觉得哪一章学得不太好,多花一点时间或微调。计划制定后立即就有紧迫感。举措三:全程答疑,随时解惑准备能会话的耳麦,遇到问题就问,尽可能语音答疑,这样速度快,效果好,一定要多问。举措四:全程监督,偷懒无门要求同学每天汇报学习进度,章节练习截图汇报。汇报方法:计划到哪,实际到哪了,与计划相比,快了多少还是慢了多少。不汇报或完不成进度,要严厉批评 ,不留情面。举措五:一步一脚印,步步为营每一章都要求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学习,每一章章节练习准确率如果达不到80%,不许进行下一章学习,一步一个脚印。章节练习在我给你的一个压缩软件里。举措六:三轮学习,环环相扣第一轮,主抓各科基础知识,扎扎实实学习,要求面面俱到,重在理解;第二轮,疯狂做题,熟能生巧,量变到质变,做到融会贯通;第三轮,查缺补漏,调整心态,轻松考试。第一轮,视频是事先录好的,每一章看完视频后,一定要看一遍教材,最后做章节练习题。看书,有利于视频中容易理解的口语化概念与书面语概念对接,做题,有利于检测理解的准确度,巩固知识。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