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迪熊Teddy
1958年于此建立“唐家地主庄园博物馆”,隶属旬邑县文教局。1971年3月改建为旬邑阶级教育展览馆。1988改为“旬邑县唐家民俗博物馆”。馆址在唐家民宅,1992年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唐家地主是清朝中晚期驰名朝野的“三水唐家(旬邑旧称三水)”,至第四代唐景忠时正值清乾隆盛世,唐家亦在此时达到了兴旺发达时期。其以农为本,以商兴家,商号遍及国内十三省,自称“汇兑中国十三省,包捐知府道台衔;马走外省不吃人家草,人行四川不歇人家店”。其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唐景忠于清乾隆六十年(1795年)还亲赴北京参加了乾隆皇帝举行的“千叟宴”,恩赠七品官服、银牌、手杖、及御制七言律等。唐家自此有了官衔,就上通帝王,下结官吏,商利盘剥,加之经营有方,因此生意兴隆,财源旺盛。唐家当时在旬邑、彬县、淳化、耀县拥有大片土地和众多的佃农及牲畜,每年收取巨额地租。当时其不仅在陕西财大气粗,拥有的财富在全国也能排上号。在清嘉庆年间,唐家全家不过60口人,就雇有仆人丫环165人,还备有鹦歌轿(相当于高级轿车)66辆,真是“出门不离车马轿,全堂执事开道锣”。由于唐家有钱有势,故而其所建宅院均极其考究,作工十分精细。建宅工匠最多时一天达三各二百余人,其间历时四十三年,共建宫殿式庭院八十七院,约二各七百余间。所有建筑均为木、石及砖结构,不但基础牢固、坚实,而且每座房子均用磨光的砖和精雕细刻、描龙画凤的石头砌成,砖缝亦用石灰,糯米汁浇灌。院内板隔墙上刻有“八仙图”、“二十四孝图”等各种图案,院内角柱,墙壁上则雕有“八骏马”、“华山对弈”等。还有牡丹、梅竹、旱莲花等浮雕作品。当大院建成后,唐家又专门盖了一座大型戏楼唱戏庆祝,一气唱了三个多月。这个拥有万贯家财的大地主家族,从清末开始,在极度挥霍中逐步破落。家中重金购置的各种家什物件和宝贝几经沧桑,也已几乎散失殆尽。唐家大院已辟为民俗博物馆,而唐家后裔则大多居住在唐家村里,靠勤劳耕作来生活。
jason19203
1.马兰革命旧址
马革命旧址属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革命战争时期,马兰是陕甘边革命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1932年12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马兰成立,并举行了升旗仪式;1937年4月,0关中特委及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机关迁至马家堡村,任特委书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马兰是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关中分区所在地,关中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中心。
2.石门山森林公园
石门山森林公园树木种类繁多,有典型的天然次生林,也有林相整齐的人工林。这里奇花异草,观赏植物丰富,堪称黄土高原上的“植物王国”。其分布错落有致,相辅相成。森林郁郁葱葱。高大的树木云雾缭绕,低矮的花草争奇斗艳。树木繁茂,花朵绚丽。这里既有原始的自然风貌,又有人工园林的魅力。
春天,万树争光,嫩枝绿。于梅和连翘是红色和黄色的;桃杏花婀娜多姿,“桃花红叶嫩,柳叶新。”丁香和玫瑰正在盛开,一派欣欣向荣的生机。盛夏,芳草繁茂,绿菌铺地;头顶树荫挡太阳,脚踩青苔烂枝,抬头不见太阳,回头不见人”叶欲滴,枝头分明凉。
“日中不必撼万扇。你去过丽芙的歌一吗?等到秋天画山的时候,满山遍野,如火如荼,苍松翠柏茂密,野菊花争艳,野果挂满枝头。森林下的各种灌木都悄悄地穿上了新衣。夕阳照耀大地时,整座山红橙黄绿,五彩缤纷,宛如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卷。
冬天,北国冰封,雪花飞舞,万物皆白。岩石上、树枝上、干草上的积雪,像开满枝头的梨花,玉树琼花,还有石雕、蜡像,把广袤的丛林白雪包裹,是一片美丽的千里冰雪北国。
3.古冀文化博览园
古驿文化博览园位于旬邑县城中心,东街以北,占地6公顷。整个公园分为三个功能区。旅游区由陈列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大象和犀牛化石等珍贵文物的古象犀牛化石陈列馆和现存唯一的供奉旬邑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文庙组成,始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83年)。还有太塔,建于北宋嘉佑四年(1059年),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库舒兰剪纸纪念馆、展示旬邑精美剪纸、刺绣、布艺、工艺挂件、石雕等作品的民间工艺品展、定期为游客举办旬邑唢呐等民俗风情浪漫和民间艺术表演的宣传文化中心组成。娱乐区由彩色音乐喷泉、世界级民间艺术大师Ku·舒兰的雕塑、景观灯、石柱、休闲座椅、健身娱乐设备和绿色景观组成。
运动区包括一条400米标准跑道、一个足球场、一个羽毛球场和四个篮球场。可为周边三所学校提供教学场地,也可举办大型运动会。古驿文化博览园成为展示旬邑历史、民俗文化、反映城市生活的城市新空间,形成了集文化、旅游、运动、休闲为一体的城市客厅。设施完善,最大程度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
4.马家堡关中特区旧址
土地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初期,马家堡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关中特区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革命斗争的指挥中心。1936年底至1939年底,关中特区党政军机关,包括关中特委(特委书记——)、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霍·)和特区司令部(司令张忠良,政委——)都驻扎在马家堡村。1937年9月,关中特区更名为陕甘宁边区关中分区。
1936年1月,受中央委派,同志们到关中镇守陕甘宁边区南门,在马家堡工作战斗近三年(1937年3月—1939年底)。为抢救保护革命遗迹,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发展红色旅游,县政府决定在关中特区建设马家堡红色旅游景区。2010年5月开工建设,按照“修旧如旧,不改变原貌”的原则,对旧房全部拆除修缮。
共修复9家医院112个房间,面积2200平方米。建成了游客服务中心、革命先辈蜡像馆、关中经济特区纪念馆、停车场、广场、人像步道、景点绿化,两府坑窑总面积12000平方米。展览于2011年7月完成并向公众开放。
5.唐家大院
唐家大院位于旬邑县(旧称三水)东北7公里的唐家村。在当地,每个村民都能给你讲一个唐家的趣闻。“唐家九弯,一脚十三万”“五五郎,十五娘,孙子为我爷爷拜花厅”??这些民间顺口溜流传下来,说的是在清代,三水唐家是一个极其奢华的家族。
如果说陕西旬邑在人们的印象中是一个“穷”的地方,那么看看唐家大院,就能从细节雕琢出来的深院中窥见这里曾经生活的精致。根据唐家族谱,“三水唐家”的零是唐应璧。至于唐家是什么时候迁到这里的,无从考证,但其家族在清初很有名望,是有名的大地主。
他们因财富而闻名,他们的业务遍布陕西、甘肃、四川、安徽、江苏和福建等13个省的50多个县。它们被称为“汇全国十三省,捐知府”。去外省不吃别人家的草,去四川不去别人家的店。“清朝嘉庆年间,唐家只有60人,其中仆婢165人,鹦鹉轿子66顶(相当于现在的红旗轿)。”出门要留下车和马轿子,全堂执事会开道。“太牛逼了!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