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炸天1234
1、会计本质是:会计信息系统论和会计管理活动论 2、会计信息系统论,强调的是会计的反映职能而忽视了会计的控制职能。就会计核算或会计信息来说,将会计视为一种信息系统是合理的,并且对会计研究以及会计工作有指导意义,但是将会计的本质描述为一种信息系统就很难符合逻辑。如果说会计的本质仅是一个以核算为基本职能的信息系统,不久的将来,计算机系统就完全可以替代会计,那么会计只不过就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种“专业软件”而已。所以,信息系统论只是从会计的一个职能角度来认识会计的。 3、会计管理活动论,强调会计的控制职能,强调会计是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管理子系统来发挥作用的。日常的经济活动中,会计固然存有控制职能,但控制还必须是建立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反映是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没有反映,会计的控制职能将无从发挥,所以不能把会计的反映职能只作为一个辅助的职能,而过分强调会计的控制职能。因为对企业的外部利益主体来说,会计还需要淋漓尽致地发挥它的反映职能,所以说管理活动论也是从一个角度认识会计本质的。同时,如果强调会计为管理活动,就需要进一步探讨会计与财务的关系,因为会计管理是对价值运动的管理,而财务管理也是对价值运动的管理。
新津东方
在我国对于会计本质的认识,一直处于不断的争论与探讨之中,并且因此形成了诸多不同的观点。归纳起来,关于会计本质的观点有:会计方法与技术论、会计工具论、会计信息系统论、会计管理活动论、会计受托责任论、会计综合论、会计契约论等。
一、 会计信息系统论
1、会计信息系统论是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会计本质的主要观点之一,其代表人物为余绪缨、葛家澍。
2、余绪缨认为:“什么是会计呢?根据当前的现实及其今后的发展,应把会计看作一个信息系统,它主要通过客观而科学的信息,为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3、葛家澍等为会计下的定义是:“会计旨在提高企业和各单位活动的经济效益,加强经济管理而建立的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
4、会计信息系统论从会计核算的具体情况出发,将企业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所产生的数据的输入、加工、整理和输出看作一个信息系统,把会计部门当成一个企业经营决策的服务性机构。
二、 会计管理活动论
1、会计管理活动论是与会计信息系统论并驾齐驱的关于会计本质的主流观点。代表人物是阎达五、杨纪琬。
2、1980年阎达五、杨纪琬两位教授在《开展我国会计理论研究的几点意见——兼论会计学的科学属性》一文中指出,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看,会计不仅仅是管理经济的工具,它本身就具有管理的职能,是人们从事管理的一种活动。
3、文中认为:“会计是人们管理生产过程的一种社会活动,其基本职能一是反映(观念总结),二是监督(控制)”。会计管理活动论的核心是会计具有管理职能。
三、 会计受托责任论
1、会计受托责任论认为会计的本质是认定和解除受托责任的一种控制系统,该观点最早由杨时展教授提出,杨时展认为:“现代会计是一种以认定受托责任为目的、以决策为手段,对一个实体的经济事项按货币计量及公认会计原则与标准,进行分类、记录、汇总、传达的控制系统”。
2、中信对其进行了发展,在其《产权与会计》一书中对受托责任会计观点的起因、现状进行了论述,认为:“所有的会计活动都是因受托责任而起,所有的会计从其本质来说,均是受托责任会计,受托责任会计是对所有会计学科的一种恰当的综合表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本质
t苹果多多t
就像儿童玩的“藏猫猫”。。。1、人类自己为自己定制的“游戏规则”---还有什么。。。?很烦那些“根据 。。。”。。除了上下来可以事后“根据”,。。都可以找到根据。。2、本质是--律条--法律--宪法---追责。。3、任何规则最终是人人的“顽意”,楼下的东西,可以通过敲键盘获得,不谢。
AppleApple是苹果
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固有的功能,是会计的本质属性。会计的一切作用,都是会计职能在一定经济条件下所能具体体现出来的效果。建国以来,我国会计界长时期都根据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会计职能概括为“对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的论述,认为“反映”和“监督”是会计的基本职能。所谓反映,就是对过程的“观念总结”。所谓“监督”,就是对“过程的控制”。会计的反映职能,也可称为核算职能,简单地说就是核算经济活动情况,提供经济信息,也就是通过会计工作,记录、计算、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耗费和生产经营成果,为人们了解生产经营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提供科学的数据。会计的监督职能,就是会计人员通过会计工作,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反映和监督两个职能是密切联系、相辅相成的。只有反映、没有监督,会计工作就不能起到它正确反映的作用;只有监督,没有核算反映,则会计监督就失去基础,无从实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管理会计的出现,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也不断发展,认为会计监督不仅要对已经发生或已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事后的监督,还要实行事中的监督和事前的监督。通过经济活动全过程的监督,以控制经济活动的进程,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根据会计职能范围的扩大,作用的加强,有人主张把“监督”职能改为“控制”职能,把“监督”职能包括在“控制”职能之中。此外,还有人主张:会计具有“反映、监督、促进”三种职能;会计具有“反映、监督、控制、分析”四种职能;会计具有“反映经济情况、监督经济活动、控制经济过程、分析经济效果、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六种职能,等等。
欧阳小七
在第一个问题的阐述中,本文强调了会计环境的变化决定着会计职能变化一这基本观点,并表明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在会计的内涵与外延两方面都同时发生着相应的变化,而这种变化又直接影响到会计的本质性内容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着一代会计学者的思想,使它们在新的思想支配之下就会计的定义作出新的结论。在现代会计发展阶段,如何认定会计的基本职能,明确会计工作的基本目标,以及应当如何从定义上科学地揭示现代会计的本质,这是本文在最后一部分中所要集中探讨的问题。(一)关于会计历史演进的管与算的关系 在史前时代便可以发现,原始人所作出的各种刻划符号,一开始便与管理生产、生活联系在一起,即使那些栩栩如生的动物画图也"并不是一种神秘‘艺术冲动’的表现。……也却不是专门的寻求那种乐趣,而实是为的一个严肃的经济目的。" 尽管人们在这个阶段对于生产关心的程度不同,然而,事实却表明人们一开始所进行的计量与记录便出自对经济进行管理的这一动机。进入文明社会后,在自然经济发展阶段,单式簿记的方法体系逐步构建起来,它体现了官厅会计的历史贡献。除簿记方法之外,为贯彻"量入为出"之制,统治者组建了财计组织,颁布了财计制度,最终形成了簿记组织、簿记制度与簿记方法相结合的簿记工作格局。故在此阶段,人们所关注的或认识到的只是簿记的核算职能,认为簿记是为维护国家财政收支服务的工具,然而,事实上,这时客观上与簿记核算职能并存的还有簿记的监督职能,簿记工作还起着监督国家财政收支实现之作用,只不过在此期间簿记的核算职能处于主导地位而已。由单式簿记阶段演进至复式簿记发展阶段之原因,与资本主义性质的商品货币经济萌芽、演进密切相关。正如韦伯所指出的: 当"合理商业终于在整个经济生活范围内成为占支配地位的一个领域,在这领域内便首先出现了数量的计算。"他还认为: "在贸易由群体进行时,为了清算账目就必须有精确的簿记。"而在单式簿记时代的簿记错误却很多,即使从最近的由佛罗伦萨留传下来的用文字记数的演算,竟错误到3/4至4/5的程度。所以,韦伯把复式簿记称之为"真正的簿记",它是进行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考察簿记与资本主义性质商业的关系时,韦伯认为:"簿记(复式簿记)是在贸易组合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在早期出现的一批家族性质的公司里,由于公司簿记与家计混为一体,故这类公司的账目最初是"一笔糊涂账。"直到帕乔利的《簿记论》问世之后,这种情形才大为改 观,家计与公司簿记逐步严格划分开来,理论与实务统一起来,簿记在公司经济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人们开始认识到管与算结合之意义,进而认识到簿记的反映职能与监督职能同等重要。经历产业革命,又在20世纪进入信息经济发展时代之后,人们在管算结合这一认识的基础上,又逐步体验到在管理与核算之间,算是基础、是手段,管则是目的,管处于主导地位。总起来考察,在会计发展史上,自从有了会计的算,同时便有了会计的管。会计的管不可以脱离会计的算,而会计的算又始终是围绕会计的管理目标进行的。在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既不存在脱离管理而独立存在的算,也不存在脱离核算而独立存在的管。由会计环境的变化及人们的认识水平所决定,相对而言,在古代社会里通常认为簿记以算为主,以管为辅;至近代社会,人们将管与算并重对待,提倡管算相结合;而进入现代社会发展阶段之后,人们又逐步从会计对于管理的能动作用方面认识到,在会计的基本职能方面,当以管理作为主导方面,而核算仅起辅助性作用了。管理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而会计的发展不仅与管理发展的历史动因相同,而且它们在发展中又是同步的。人们也是从揭示管理的实质出发对管理下定义,一般认为经济管理是针对人力和资源的结合,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来实现一定经济目标的过程。这一定义所包含的内容与会计存在的意义密切相关。一方面,这一定义中明确了会计控制的对象---人力资源与物质资源,并对会计控制提出了要求,要求会计应充分利用信息,参与对一个经济单位的人力、物力、财务的管理;另一方面,管理所追求实现的目标又集中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自然这也是会计控制所追求实现之目标。从总体上讲,以上两方面包含着某一单位的经营管理向会计工作者所提出的根本性要求,即要求作为管理成员之一的会计工作者所必须承担他的岗位责任---受托责任。当簿记还作为一种附带工作之时,其会计责任体现于整个经济责任之中,尚未形成为一种专职责任。当会计专职出现乃至会计组织部门产生之后,便出现了受托责任,并在官方形成了受托责任制度,在民间则出现了体现受托责任的"代理人簿记"。至近代,当股份公司从家族公司形态中摆脱出来之后,所有权和经营权发生分离,科学意义的受托责任才得以明确的、普遍的体现出来。泰罗强调公司中的"岗位责任",而法约尔则把责任与权力统一起来,他指出:"对责任的畏惧,恰如对权力的喜爱"。而有其权便当负其责。韦伯则把责任、权力体现在组织部门建设之中,从组织上明确了包括会计部门在内的作为一个管理组织的责任。至现代会计发展阶段,正如著名会计学家杨时展教授所指出的:"受托责任"已成为现代会计控制中的核心问题了,在对会计本质问题的研究中,人们必须正视这一问题。现代会计的目标在于认定管理中的受托责任,现代会计工作者的使命在于履行受托责任。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认定经营者的责权利,维护所有者权益,以及实行科学、严格的会计控制,是履行受托责任的集中体现。正是从现代会计所处的环境出发,从现代经济管理对会计所提出的要求出发,以及从市场经济下会计所担负的重大经济责任出发,我们认为现代会计的基本职能应当归纳为反映和控制,而为了达到反映与控制的目的,现代会计在发展中逐步构建了它的两大工作系统---其一,会计的信息系统;其二,会计的控制系统。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