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97

小胖怡情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行为论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isscat0317

已采纳

(1)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2)“不做假帐”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所有的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帐,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3)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保证会计资料真实、完整,加强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4)依法履行职责,抵制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

会计行为论

264 评论(15)

不管三七

ccf4dgh

125 评论(8)

嘉怡别墅

林钟高教授简介(来源于校园网)林钟高,男,1960年9月出生,福建省泉州市人。安徽工业大学副校长、会计学教授、会计学硕士生导师。安徽工业大学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安徽工业大学“公司治理与运营研究中心”(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主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终身享受者。兼任:安徽省政协委员、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和硕士生导师、福州大学教授、安徽大学教授、宿州学院教授、黄山学院教授、中国管理科学院院士、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研究会副秘书长与常务理事、全国高校教材编审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香港国际教育交流中心研究员、安徽省会计学会副会长、安徽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安徽省审计学会常务理事、马鞍山市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马鞍山市社联副主席、马鞍山市审计学会副会长等。林钟高教授1982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于同年分配到江西财经大学任教,其间曾到上海社会科学院会计研究室从事学习和研究,师从我国著名会计审计学家王文彬教授。1985年4月调华东冶金学院(现为“安徽工业大学”)会计系任教至今。1995年破格晋升教授。20多年来,一直在高等学校从事财务会计与审计学科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发表和出版了大量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学术界有广泛影响的论著,内容涉及会计、审计、财务成本、以及经济管理理论等广泛的领域,据1998年对全国财务会计学者所发表论著的摘引量统计分析资料显示,林钟高教授名列全国第10位。出版的专著和教材27部,1000多万字,主要是:《现代审计基础》、《审计基本理论》、《高等会计学》、《国际会计标准导论》、《独立审计学》、《离任审计》、《企业会计政策选择----基于会计政策绩效的分析》、《会计准则经济论纲》、《税务会计学》、《审计证据综论》、《会计信息价值论—作为市场决策基础的研究》、《会计行为论》、《独立审计理论经济分析》、《会计再造—美国2002年会计改革法案启示录》、《财务治理理论研究》、《竞争成本论》、《公司治理与会计》、《审计失败—基于契约的研究》等等。其中:《现代审计基础》获得原冶金部优秀教材唯一中青年奖(1995);《国际会计标准导论》获得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政府奖,1996);《会计行为论》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政府奖,1998);《审计学》获得安徽工业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1999);《新编高等会计学》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政府奖,2001);《会计准则经济论纲》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三等奖(政府奖,2003);《独立审计理论研究》获得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2003);《公司治理与会计》获得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5)等等。在《会计研究》、《财经研究》、《审计研究》、《经济管理》、《财务与会计》、《税务与经济》、《财经理论与实践》等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230多篇学术论文,总字数130多万字。100多篇学术论文或被有关刊物、文集转载;或获得省部级和专业学会等奖励,其学术观点被众多学者所引用或评论。承担财政部、原冶金部、安徽省教育厅等省部级科研课题和宝钢、马钢等大型企业合作研究课题多项,课题成果深受专家肯定。鉴于他在教学科研工作中所作出的突出贡献,1993年被国家人事部、国家教委授予“全国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同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终身待遇;1994年获首届“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章;1995年入选安徽省高校中青年教师学科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1年被选入安徽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002年被评为安徽省先进工作者;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师德标兵和五一劳动奖章,并被评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评为“2004年度中国管理科学杰出研究者”。作为会计审计学科评审专家,长期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的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基金项目做评审工作;作为安徽省高校职称评审委员会和学位评审委员会的学科组成员和评委会委员,多年来为全省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定和学位评定做评审工作。林钟高教授曾入选《中青年会计名人名作全书》、《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世界名人录》、《世界人物辞海》、《中华人物辞海》、《世界华人英才录》、《2000中国风•杰出人物特集》、《二十一世纪人才库》、《中国改革之星》、《中国专家人名辞典》、《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外名人辞典》、《中华魂•中国百业领导英才集》、《中华娇子•专业人才卷》、《世界优秀华人教育专家名典》、《中国专家著述目录大典》、《中华兴国人物大典》、《中国杰出财务会计专家名典》、《当代中国知名学者辞典》等20多部严肃的典籍中。林钟高教授在主要承担研究生课程教学任务的同时,也不忘为本科生上课。承担的研究生课程主要有:《会计理论》、《审计理论》、《高级财务会计学》以及前沿跨学科研究性课程《会计审计经济学分析》等。他1999——2005年所带的10名硕士毕业生发表了学术论文70多篇,出版了6本学术专著,并参与了多项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成为毕业研究生中的佼佼者。林钟高教授的主要学术研究思路是:改变“囿于会计研究会计”的传统研究方法,将会计学放入整个经济学、管理学的领域中,引入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特别是主流经济学)来研究会计审计问题,提升会计审计研究的经济意义、经济价值和经济生命。其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会计理论和审计理论两个主题上,具体包括公司治理与会计理论、会计经济学分析、财务治理理论与实践、独立审计理论、会计市场学等等。林钟高教授近5年出版的主要专著、教材目录(标有*为专著):1.《会计准则经济论纲》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1年3月2.《会计信息价值论—作为市场决策基础的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3.《独立审计理论研究—一个基于制度经济学理论的分析框架》立信会计02年9月*4.《公司治理与会计理论》经济管理出版社03年4月*5.《会计再造—美国2002年会计改革法案启示录》经济管理出版社04年4月*6.《竞争成本论》经济管理出版社04年10月*7.《财务治理:结构、机制与行为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05年1月*8.《论审计失败—基于契约的研究》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06年1月*9.《内部控制研究:理论框架与实现路径》中国教育文化出版社06年6月*10.《会计准则的制定\变迁与执行:基于绩效的分析》在审稿中11.《行为财务: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在修改中12.《财务与审计理论:基于信息不对称环境下的分析》在修改中13.《论会计公正》2002年以后林钟高教授承担的科研课题1、宝钢成本管理实践与创新宝钢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9.5万元2、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财政部2003年5.0万元3、安徽省企业竞争力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安徽省社科基金2004年3.0万4、基于价值创造的财务成本管理体系安徽省人事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资助课题2004年2.5万元5、宝钢财务战略:思想与路径宝钢集团公司2005年50万元2002年以后林钟高教授承担的教学研究课题1、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证分析与模式重构安徽省教育厅重点教学研究课题2003年2万元林钟高教授近5年发表的主要学术论文(标有*为国家级以上刊物):1.寻租理论与会计准则财经研究2001年第2期*2.论审计失败广西会计2001年第4期3.审计代理问题及其治理对策中国注册会计师2001年第4期*4.资本经营环境下的若干财务问题财政研究2001年第4期*5.从代理人理论看代理人业绩评价问题经济管理2001年第9期*6.论会计信息与报酬契约广西会计2001年第6期7.论会计信息与债务契约广西会计2001年第9期8.会计信息目标的一种理论解读财经科学2001年第5期*9.信息不对称:会计准则规范的经济理由运筹与管理2001年第3期*10.会计信息、期权理论与债务契约预测2001年第6期*11.审计独立性的博弈分析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经管)2001/412.公司治理结构下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选择上海会计2002年第5期13.试论审计营销广西会计2002年第1期14.实证分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2002/215.公司治理环境下企业盈余管理研究财经科学2002年第4期*16.我国会计信息披露现状及其治理对策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第3期17.财务治理结构:框架与实现途径经济管理2003年第2期*18.会计准则制定:规则导向抑或原则导向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年第5期*19.审计合谋的成因及其治理对策预测2004年第2期*20.公司治理框架下的财务控制研究经济管理2004年第12期*21.会计准则制定:价值冲突及其调解财贸研究2004年第4期22.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研究会计研究2004年第8期*23.会计准则制定中的价值冲突及其调适研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24.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产权博弈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4年第5期*25.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分析与改进改革2004年第4期26.独立审计:第三方实施及其失败当代财经2005年第2期27.论会计准则的伦理基础财经研究2005年第9期*28.论会计准则的制定:基于复杂性的博弈分析财会通讯2005年第6期29.企业组织形式与财务报告改革财会通讯2005年第10期30.从博弈的角度看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31.行为财务:一项理论研究华东经济管理2005年第5期32.国外行为财务理论研究:回顾与反思铜陵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33.伦理经济学在会计准则制定过程中的应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6年第1期

345 评论(14)

jinyulan1985

关于对现实世界中会计现象的逻辑推论、概括和解释的系列。和其他科学理论一样,会计理论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解释: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理由。例如,会计理论应当解释,对于双倍余额递减法。(2)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包括未来现金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证据尚未从数据中搜集到的现象。例如,会计理论应减法折旧的公司的不同特征的种种假想,也就是说,它应能预测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用直线法折旧,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这类预测可以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折旧方法的公司的历史数据进行验证。供需关系及其影响会计理论也有其供应方与需求方,他们都对会计理论有重要影响。会计理论的需求方包括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他们都有其自身利益,因而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会计理论施加影响。会计理论的供应方包括学术机构、大学教授、研究人员、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他们也有其自身的利益,例如,大学教授可能希望通过会计理论的研究创立一个学派,独树一帜,也可能希望能够提职,或提高自己的声望,等等。供应方的自身关系导致不同会计理论的形成,避免了会计理论的单一化。各类会计理论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目前比较觉的分类是,按照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或,将领土理论分为规范性理论与实证性理论。规范性理论着眼于应该是什么,即提供处方,它以目标为起点,推演出应采取的措施或行为;实征性理论着眼于是什么,即进行验证或说明,它从假说出发,对其进行测试或验证。编辑本段会计理论的目的会计理论的目的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1)解释: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为观察到的会计实务提供理由。例如,会计理论应当解释,对于双倍余额递减法。(2)预测:是指会计理论应能够预测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未观察到的会计现象包括未来现金那些已经发生、但与其有关的系统性证据尚未从数据中搜集到的现象。例如,会计理论应减法折旧的公司的不同特征的种种假想,也就是说,它应能预测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用直线法折旧,什么样的公司会采用双倍余额递减法折旧。这类预测可以通过采用两种不同折旧方法的公司的历史数据进行验证。编辑本段会计理论的供需关系及其影响会计理论也有其供应方与需求方,他们都对会计理论有重要影响。会计理论的需求方包括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企业、政府、投资者、债权人等,他们都有其自身利益,因而都会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会计理论施加影响。会计理论的供应方包括学术机构、大学教授、研究人员、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等,他们也有其自身的利益,例如,大学教授可能希望通过会计理论的研究创立一个学派,独树一帜,也可能希望能够提职,或提高自己的声望,等等。供应方的自身关系导致不同会计理论的形成,避免了会计理论的单一化。编辑本段会计理论的分类各类会计理论可以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目前比较觉的分类是,按照会计理论研究的方法或,将领土理论分为规范性理论与实证性理论。规范性理论着眼于应该是什么,即提供处方,它以目标为起点,推演出应采取的措施或行为;实征性理论着眼于是什么,即进行验证或说明,它从假说出发,对其进行测试或验证。会计应用理论包括哪些主要内容?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1.认为会计应用理论包括会计准则理论和会计行为理论两个方面。“前者是对会计技术方法的规范,后者是对‘会计人’的规范。”“会计准则理论至少应该包括:什么是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功能如何、会计准则由谁及如何制订、会计准则应该包括哪些内容,等等。”会计行为理论“可具体化为四个部分:会计行为是怎样形成的、会计行为的主体是谁、会计行为的目标是什么,以及会计行为如何优化。”(吴水澎,1998)这一观点提出了对“会计人”的研究,很有启发意义。但是,我们认为,用会计准则理论来概括所有会计技术规范理论,并不合适。对于会计实务中的某些具体操作理论,如会计管理理论、企业会计制度设计等,也应属于会计应用理论。2.认为会计应用理论是一套以会计准则为中心的理论,其内容包括会计准则发展理论、会计准则结构内容理论和会计准则实现理论。其中:(1)会计准则发展理论主要研究制定的动因、模式、目标、方法与价值取向原则;会计准则的历史演进;世界各国会计准则的发展轨迹与环境的关系等内容。(2)会计准则结构是指“各条目之间的相互关系”,会计准则内容是指会计准则具体“包括的条目”。(3)会计准则实现理论主要探究“会计的具体实现形式。它包括会计制度理论和注册会计师理论等内容。”会计制度理论是会计准则的具体化和制度化,主要研究如何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制定出适合企业经营及业务特点的会计制度,以规范会计实务。另外,会计制度理论还包括会计程序和会计方法理论。其中,会计方法理论是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的理论依据或基本原理。(陈汉文,1996)这种观点将会计应用理论界定为以会计准则为中心的理论,虽然有利于强调会计准则在会计应用理论中的重要性,但显然很不全面。例如会计实践中的一些具体管理方法,虽与会计准则无关,但仍属于会计应用理论。会计行为的一些方法和理论也应属于会计应用理论。3.认为会计应用理论分为会计规范理论和会计实务理论两部分。其中,会计规范理论包括会计法规理论、会计准则理论、会计制度理论、会计道德理论;会计实务理论包括会计工作组织理论、会计程序方法理论、具体会计应用理论。(劳秦汉,2000)但是,“会计规范是一个有争议的术语,……它几乎可以包括一切对会计运行具有影响的要求。”(刘峰,1996)会计规范既可以包括对技术的规范,也可以包括对人的规范,甚至包括其他规范。显然,会计规范理论这一概念过于宽泛,而科学性欠缺。并且,从该观点所反映的内容来看,也不全面,没有包括会计教育、会计文化等“以人为本”的会计理论。我们认为,会计实践活动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因而直接指导会计实践活动的应用理论也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研究技术(客体)的理论,一是研究人(主体)的理论。而在实际工作中,直接指导会计实务的技术可以是会计准则等,也可以是其他操作性的方法或理论(如会计制度设计理论、会计具体核算方法等),相应地,研究技术的理论又可以分成研究技术规范的理论和研究实务操作的理论。因此,我们将会计应用理论体系分为三个部分: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会计实务操作理论和会计行为主体理论。三者的内容分别界定为:(1)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主要研究会计技术规范制定的有关理论问题,直接指导会计技术规范的制定。目前,世界通行的会计规范形式是会计准则。因此,会计准则理论是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中最重要的研究内容,主要研究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制定原则、制定基础(导向)、制定模式等内容。(2)会计实务操作理论。主要说明如何从事会计工作,直接指导会计实务。会计实务操作理论是会计基础理论和会计概念结构的具体化,内容相当广泛。不仅包括会计核算实务理论,还包括会计监督实务理论和会计管理实务理论;不仅包括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核算程序,也包括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如存货计价的先进先出法、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法与权益法等等。(3)会计行为主体理论。以会计行为主体(会计人员和会计组织)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研究如何优化会计行为主体,从而提高会计实践活动的效率和质量。内容包括:会计教育、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心理、会计公共关系、会计人才市场、会计工作组织、会计文化等问题。会计技术规范理论、会计实务操作理论、会计行为主体理论共同构成完整的会计应用理论体系。三、关于我国会计应用理论研究的思考会计理论脱离会计实践,一直是我国会计研究中存在的一大问题。在会计应用理论研究方面,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1)部分应用理论研究滞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加入WTO,许多新的经济领域和经济问题不断出现,如衍生金融工具、股票期权、网络经济和各种复杂的资产重组业务等,都需要相应的会计理论为指导,而我国相应的应用理论研究却未能及时跟上,既导致了会计准则制定的“滞后”,也导致了实务中的“混乱”。(2)部分应用理论过于超前。在介绍先进国家的应用理论(特别是在管理会计的应用理论)时,许多同志往往无视中国国情,将西方会计理论与方法不加分析地“全盘移入”。有些甚至在国外就被认为脱离了实践,更不说在我国的运用了。这必然造成许多研究成果只能是“理论探讨”,而不具备任何“应用价值”。我们认为,为了加强和改进我国会计应用理论研究,一是必须充分认识会计应用理论对会计实务的指导作用;二是要尽早构建会计应用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以指导会计应用理论的研究;三是应结合中国国情,“从实际出发”研究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产生的会计问题,从而避免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的脱节。

189 评论(14)

王小若1127

如果会计造假,是由企业出面策划的,属于企业行为。如果造假是会计个人擅自作出的,则属于会计行为

266 评论(12)

虾子王0001

一般是企业行为,会计不可能为了那点工资冒那么大的风险主动去做假账。一般都是企业老板授意。

20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