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53

丢了肥膘的猪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要素思考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Kinglijiji

已采纳

1、资产类: 1001现金 1002银行存款 1009其他货币资金 100901外埠存款 100902银行本票存款 100903银行汇票存款 100904信用卡存款 100905信用证保证金存款 100906存出投资款 1101短期投资 110101股票 110102债券 110103基金 110110其他 1102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1111应收票据 1121应收股息 1131应收账款 1133其他应收款 1141坏账准备 1201在途物资 1211材料 1231低值易耗品 1243库存商品 1244商品进销差价 1251委托加工物资 1261委托代销商品 1281存货跌价准备 1301待摊费用 1401长期股权投资 140101股票投资 140102其他股权投资 1402长期债权投资 140201债券投资 140202其他债权投资 1501固定资产 1502累计折旧 1601工程物资 1603在建工程 160301建筑工程 160302安装工程 160303技术改造工程 160304其他支出 1701固定资产清理 1801无形资产 1901长期待摊费用 2、负债类 2101短期借款 2111应付票据 2121应付账款 2151应付工资 2153应付福利费 2161应付利润 2171应交税金 217101应交增值税 21710101进项税额 21710102已交税金 21710103减免税款 21710104出口低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21710105转出未交增值税 21710106销项税额 21710107出口退税 21710108进项税额转出 21710109转出多交增值税 217102未交增值税 217103应交营业税 217104应交消费税 217105应交资源税 217106应交所得税 217107应交土地增值税 217108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 217109应交房产税 217110应交土地使用税 217111应交车船使用税 217112应交个人所得税 2176其他应交款 2181其他应付款 2191预提费用 2201待转资产价值 220101接受捐赠货币性资产价值 220102接受捐赠非货币性资产价值 2301长期借款 2321长期应付款 3、所有者权益类: 3101实收资本 3111资本公积 311101资本溢价 311102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 311106外币资本折算差额 311107其他资本公积 3121盈余公积 312101法定盈余公积 312102任意盈余公积 312103法定公益金 3131本年利润 3141利润分配 314101其他转入 314102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314103提取法定公益金 314109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314110应付利润 314111转作资本的利润 314115未分配利润 4、成本类: 4101生产成本 410101基本生产成本 410102辅助生产成本 4105制造费用 5、损益类: 5101主营业务收入 5102其他业务收入 5201投资收益 5301营业外收入 5401主营业务成本 540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5405其他业务支出 5501营业费用 5502管理费用 5503财务费用 5601营业外支出 5701所得税 会计6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要素思考

164 评论(9)

小M回归中

1、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只有六个:资产、负债、所有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成本不是会计要素之一,会计恒等式里也没有成本要素。

2、会计恒等式:

三个等式

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

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抽象的代表“资产负债表”的会计恒等式。②利润=收入-费用,这是抽象的代表“利润表”的会计等式。而一般会计教材上写的:③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它的实质是告诉你“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之间存在的勾稽关系,那就是“利润表”中的净利润(抽象成收入减费用)最终会归属到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中去,变成使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因素。观察这个等式的时候,要明白它表达的经济关系的实质,而不要去纠结在某一时点每个要素的金额最后是否能相等。不要简单的从金额数量的角度去思考它,而要明白它所抽象出的经济内涵。

245 评论(15)

一首ciao情歌

会计要素与五大类的对应关系。

1、资产要素与按照“经济内容分类”的会计账户的对应关系,很直观,很好理解。

例如:资产要素与资产类账户相对应、负债要素与负债类账户相对应;等等。

2、资产要素与按照“按用途和结构分类”的会计账户的对应关系,要认真思考,才很好理解喔!

例如:

盘存类账户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原材料、库存商品、固定资产”账户等等,与资产类账户基本相同。

结算类账户包括:“债权类、债务类、债权债务类”等三种,

如:“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借方往来、贷方往来”账户等等,

其中有“资产类”账户,又有“负债类”账户。

会计的六要素将会计对象分为六类会计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资产: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后半句为准则上新加的)

(2)负债: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的本质特征是将来会引起企业的经济利益流出,负债的分类按流动性分为长期负债与流动负债,划分标准为一年,一年以上为长期负债,一年以下的为短期负债。

(3)所有者权益又称净资产,是指企业所有者享有的企业总资产减去总负债后的剩余权益。在我国将所有者权益分为资本和留存收益,而资本包括实收资本和资本公积,留存收益则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收入。收入来源: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

(5)费用:主营业务收支和其他业务收支都是日常经营活动发生的,但主营是经常发生,而其他是偶然发生,比如工业企业销售商品是主营,而工业企业销售材料就是其他,营业外收支是与日常无关.

(6)利润(一般指净利润,但此教材指的是利润总额):会计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的等量关系,这些等量关系构成了不同的会计等式,而会计等式又是会计报表的框价,正因为如此,所以有的学者又将会计要素称之为会计报表的要素.

会计科目五大分类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损益类。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并不是会计科目的分类方式,只是经济业务的一种分类方法,有利于财务的管理。

按经济性质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会计对象就是会计主体能用货币表现的经济内容。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收入、费用和利润是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六大要素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科目表

310 评论(14)

号仔在厦门

对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要素设置的几点思考

【摘要】我国新会计准则下会计要素设置的不足主要有:会计要素设置冗余和缺失并存,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之间存在矛盾,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设置不统一。这表明我国会计要素设置仍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需要进一步修改和完善。

【关键词】会计要素;会计等式;会计科目

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准则对我国六大会计要素的具体概念进行了修正,并引入“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这是向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迈出的一大步。但是,在会计要素的设置上,仍存在不妥之处,使得我国会计要素设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美中不足。

一、会计要素设置冗余和缺失并存

会计作为国际通用的商业语言,其核算对象是某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资金作为企业成长的源泉,其运动多种多样。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会计要素就是对特定会计主体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我国会计要素可以分为相对静态的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和相对动态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如图 1所示:

会计要素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每一个要素都具有会计上特定的涵义和特征。在制定会计要素时,必须考虑资金运动的全面特征,不能有重复和遗漏。但是,通过图1分析得出,我国现行会计要素的设置上却存在冗余和缺失并存的现象。

(一)静态会计要素设置基本合理,具体内容存在瑕疵资产代表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代表资金的两个来源,囊括了资金在相对静止的状态下的各个方面,没有遗漏和重复。但是,所有者权益要素内部项目的设置不尽合理。一般来说,所有者权益代表企业自有资金在企业资产中所占的份额,即企业资产有多少是由所有者自筹资金取得的。新会计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有三个来源,一是资本投入,包括资本(股本)溢价;二是企业每年获得的利润留存下来的部分,包括提取的“盈余公积”和尚未分配完毕的“未分配利润”;三是直接计人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这个设置使得“利得和损失”地位较为尴尬。因为利得和损失,是个相对动态的会计要素概念,而不应该将其混为相对静态的要素范畴。

(二)动态会计要素设置中存在冗余和缺失

1.利润要素设置冗余动态会计要素应该反映在相对运动的状态下资金运动的全貌。资金的相对运动即为企业经济利益的流动情况,资金(经济利益)要么流人企业,要么流出企业,因此,动态要素应该反映经济利益流入或流出企业的情况。因此,对于利润要素,只是收益和费用之差,在利润表上也仅仅表现为众多项目加减后的结果,本身并没有更多的独立的会计涵义,收益和费用的确认和计量也就是利润的确认和计量,所以利润单列为要素显得有些冗余。

2.“非日常损益”要素设置缺失同时,因为现代企业的多样化经营,使得取得的经济利益也趋于多样化。但总体有两大类,日常活动和非日常活动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但新会计准则明确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人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投资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二者均强调“口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和流出。这样就使得我国会计要素之中缺少了关于“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经济利益流动的核算。所以,要素涵盖的“资金运动”方式不全面,会计要素有缺失。

3.利得和损失的地位尴尬新会计准则把“利得”和“损失”概括为“非日常活动”的经济利益的流动,尽管没有单列为会计要素,但却“私下”将其纳入了会计核算。同时,对“利得”和“损失”按照能否直接影响所有者权益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表现为直接计入“资本公积—— 其他资本公积”的利得和损失,这一类既然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则应该属于所有者权益要素,属于相对静态的会计要素的范畴;而另一类以“营业外收支”的方式计入当期损益,属于相对动态的会计要素的范畴。新会计准则正式引入“利得”和“损失”两个概念,却把它们划分到两个不同的要素范畴,使得科学地给“利得” 和“损失”定性工作很难进行。同时,利得和损失不包括在任何要素之中,却纳人了会计核算,这也使得其地位相对尴尬。

二、会计要素与会计等式相矛盾

企业的资金运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会计要素既然是对资金运动全貌的基本分类,那么各会计要素之间就存在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如果用数学公式的形式表述出来,即为会计等式。由于会计要素设置存在的缺陷,使得其与会计等式的关系也产生了矛盾。

(一)静态的会计等式仍然合理分析图1可以得出,资产是企业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企业资金的来源,因此,资产与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之和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侧面,其应该是相等的。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可以表述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二)动态会计等式有待商榷利润是企业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如果把利润仅仅理解狭义的经营成果,那么“利润=收入一费用”这个等式也是成立的。但是,如果把利润理解成总利润,那么,收入和费用仅反映“日常活动”的经济利益流动就不能全面地反映利润。这时候,等式应该表述成“利润=收入一费用+利得一损失”(其中,利得和损失仅指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和损失)。

三、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不统一

会计要素是对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而会计科目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因此,二者之间也应该具有统一性和一致性。目前,国内会计学者对会计科目的分类方法普遍使用的有两种:一是按经济性质将全部会计科目划分为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等五大类,并且这一分类在目前的会计教科书中被普遍采用;二是按用途结构将全部会计科目划分为盘存类、结算类、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跨期摊配类、财务成果类和调整类八大类。毫无疑问,第一种分类应该是最基本分类,这一基本分类在所有分类中应该起到统驭其它分类的作用。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基本分类的关系如表1所示:

214 评论(15)

蝉翼之円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对借贷的理解也可以这样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资产+费用=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

285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