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懒虫杰
营改增之后,营业税取消了。新准则利润表的构成项目改变了原《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下的主营业务收入减主营业务成本和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计算主营业务利润,单独计算其他业务利润的反映。
新准则下利润表简化了单列内容,对费用采用功能法列示,因而将原来在“其他业务成本”中列报的税金及附加支出与“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合并为“营业税金及附加”。
由各项经营业务负担税金及附加,包括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及教育费附加。
1、营业税
营业税是以营业收入额为课税对象的一个税种。旅游、饮食服务企业从事生产、零售、服务的单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义务人(课税主体,以下简称纳税人)。
纳税人只要取得营业收入,不论有无盈利都必须照章纳税。营业税是一种价内税,一般不会导致纳税人亏损。
饭店、宾馆、旅店、酒楼、餐馆、理发、浴池、照相、洗染、修理等企业应按营业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交纳营业税。
旅行社应按营业收入净额(营业收入扣除代收代付房费、餐费、交通费等费用),计算缴纳营业税。应交纳的营业税=营业收入额×适用税率。
2、城市维护建设税
这是根据应交纳的营业税税金总额,按税法规定的税率计算缴纳的一种地方税。它用于维护城市建设。应交纳城市维护建设税=营业税金总额X适用税率。
3、教育费附加
这是根据应交纳营业税税金总额,按规定比例计算交纳的一种地方附加费。应交纳教育费附加=营业税金总额×适用税率。
扩展资料:
1、营业税金及附加。获取或编制营业税金及附加明细表,复核加计是否正确,并与报表数、总账数和明细账合计数核对是否相符。
2、根据审定的本期应纳营业税的营业收入和其他纳税事项,按规定的税率,分项计算、复核本期应纳营业税税额,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根据审定的本期应税消费品销售额(或数量),按规定适用的税率,分项计算、复核本期应纳消费税税额,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4、根据审定的本期应纳资源税产品的课税数量,按规定适用的单位税额,计算、复核本期应纳资源税税额,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5、检查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等项目的计算依据是否和本期应纳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合计数一致,并按规定适用的税率或费率计算、复核本期应纳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检查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6、结合应交税费科目的审计,复核其勾稽关系。
7、根据评估的舞弊风险等因素增加的审计程序。
8、检查营业税金及附加是否已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在财务报表中作出恰当列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营业税金及附加
恋上这个冬
小企业准则印花税不需要计提。一、《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印花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购买印花税票或支付印花税时(印花税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借:税金及附加贷:银行存款二、依据1、《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六章费用第六十五条规定:小企业的费用包括: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之(二)税金及附加,是指小企业开展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应负担的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车船税、印花税和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排污费等。
大力宇哥
小企业准则印花税不需要计提。一、《小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印花税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购买印花税票或支付印花税时(印花税不通过"应交税费"科目核算)借:税金及附加贷:银行存款拓展资料计提,英文是Accrual,指计算和提取。按规定的比率与规定的基数相乘计算提取,列入某科目。是指在一个规定的基数上(如支付的合法员工薪酬),乘以规定的比率(如应付福利费全国规定的都是工资的14%),按此方法计算出来的就是应提取的应付福利费过程,计入应付福利费科目就是对后一句话的解释。功能1、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2、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3、预计某些应付账款。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计提时机1、在权责发生制前提下,预先计入某些已经发生但未实际支付的费用。2、根据制度规定,计算、提取有关的(留存、减值)准备。3、预计某些应付账款。4、其他符合会计制度的预计项目。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是指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应将股票、债券等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价,短期投资的市价低于成本的差额,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计提存货跌价准备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如由于存货遭受毁损、全部或部分陈旧过时或销售价格低于成本等原因,使存货成本不可以收回的部分,应按单个存货项目的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的差额提取,并计入存货跌价损失。简单的说就是由于存货的可变现价值低于原成本,而对降低部分所作的一种稳健处理。计提减值准备是指在中期期末或年度终了,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恶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并且这种降低的价值在可预计的未来期间内不可能恢复,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作为长期投资的减值准备,并冲抵投资收益。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