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chelliu1
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包括会计假设、会计职能、会计目标、会计准则、会计要素、会计环境、会计程序等构成的。财会是财务、会计的并称,其中财务泛指财务活动和财务关系,是指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它体现企业和各方面的关系,也指从事财务工作的人员;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一系列专门的方法和程序,对经济交易或事项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核算和监督,提供经济信息,参与预测决策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指从事会计工作的人员。概述财务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已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运用专门的方法进行确认、计量,并以财务会计报告为主要形式,定期向各经济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的企业外部会计。财务会计是在传统会计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重要的会计分支,它基本上是一个会计信息系统,它立足于企业,面向市场,财务会计着重按企业信息使用者(如:股东、供应商、银行、政府代理、企业主及其他股权所有人)的需要,把企业视为一个整体,以财务会计准则为指导,运用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等程序,提供关于整个企业及其分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有助于使用者作出决策的会计信息。
立志做渔婆
(一) 会计假设的突破 会计假设是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赖以存在的基本前提,当会计假设与会计面临的客观经济环境相符合的情况下,会计原则及会计处理方法能得到不断的应用和稳定的发展。但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突破会计假设的业务及事项不断出现,如跨国经营,企业集团化,通货膨胀或紧缩,企业破产或清算,虚拟企业及经营,等等。所有这些需要新的理论与方法与之相适应,并区别于传统财务会计,从而导致高级财务会计理论及方法的出现。传统四项会计假设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及货币计量,隐含了核算空间的单一性、经营的持久性及币值的稳定性。对会计假设的突破或否定构成了高级财务会计的理论基础。 (二) 会计原则 传统财务会计的会计原则有些是建立在原有会计假设基础上的,当会计假设被突破以后,必然引起相应会计原则的变动,如币值稳定假设动摇,历史成本原则就没有意义,随之而来稳健原则、配比原则也就难以成立;持续经营假设动摇,权责发生制不会比现金收付制合理,等等。因此,一些建立在会计假设基础上的传统财务会计原则并不符合高级财务会计的要求。但无论环境如何改变,以会计目标为导向的很多会计原则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应该得到进一步的加强,高级财务会计理应真正成为财务会计的重要分支,为外部信息需求者提供优质服务而遵循更为强化的原则。 可靠性。可靠性也就是真实性,要求会计提供信息经得起考证,是一种对客观事实的忠诚表述,不偏不倚。可靠性是会计的根本原则。高级财务会计所要处理的业务及事项比较复杂,表内确认和计量的判断是否准确及可能存在的风险都必须足够揭示,表外披露的原因及影响也必须说明清楚。 相关性。高级财务会计应能够满足决策者的信息需求,同时具有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预测价值是指有助于利用过去和现在的信息来推测未来的经营和财务情况,反馈价值是指相关的信息能够有助于使用者证实或纠正以前的推测。 可比性与一贯性。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对相同经济事项的处理应采取同样的会计政策,而一贯性要求一个企业在不同时期对相同经济事项的处理也必须采取同样的会计政策。如果采取了较为特殊的会计政策或者改变了会计政策,应该说明其原因及对报表的影响。 及时性与可理解性。及时性要求业务的会计处理必须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推迟,包括及时收集业务发生的资料、及时生成会计信息、及时传送或披露会计信息。可理解性强调会计信息表达清晰和内容完整,以使具有合理理解能力的信息使用者能够辨别会计信息及其质量。 实质重于形式。实质重于形式指的是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而非仅仅依照其法律形式来进行会计核算。因为有时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没有反映其经济实质和经济现实,如果仍然按照法律或人为形式进行核算,将不会有利于信息需求者的决策,甚至误导其决策。 重要性。重要性原则实际上是强调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原则,要求提供会计信息的收益应该大于成本,因而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不误导决策者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以适当简化处理。特别对于高级财务会计的许多内容来说,其会计处理涉及面较广,如合并会计报表的抵消处理,因而不能事无巨细搞一刀切,而应有所侧重以提高工作效率及质量。
黄先生Simon
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1.收付实现制。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是指企业单位对各项收入和费用的认定是以款项(包括现金和银行存款)的实际收付作为标准。凡属本期实际收到款项的收入和支付款项的费用,不管其是否应归属于本期,都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反之,凡本期未实际收到的款项收入和未付出款项的支出,即使应归属于本期,也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采用这种会计处理制度,本期的收入和费用缺乏合理的配比,所计算的财务成果也不够正确,因此企业单位不宜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活动采用权责发生制,主要适用于行政事业单位。2.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又称应收应付制、应计制,是指以权责发生为基础来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而不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作为记账基础。凡是应属本期的收入和费用,不管其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反之,凡不属于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已收到款项或付出款项,都不应作为本期的收入和费用入账。在权责发生制下,每届会计期末,应对各项跨期收支作出调整,核算手续虽然较为麻烦,但能使各个期间的收入和费用实现合理的配比,所计量的财务成果也比较正确。因此,国家《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单位会计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经营也采用权责发生制。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