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83

谁来终结广场舞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目的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blackiron.sh

已采纳

会计主体:为会计核算提供了空间范围。持续经营:为会计核算提供了时间长度。会计分期:是正确计算损益、收入、成本的前提。货币计量:以货币作为会计的统一计量单位;四个假设缺一不可,具有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关系

会计主体持续经营目的

132 评论(12)

我是丽香

从投资上来说,主要是持续经营、持续盈利、持续增长、持续分红至于如何判断一家公司有没有持续性,建议分以下几步进行:1.行业间横向比较;2.行业内纵向比较;3.上下游产业链研究;4.了解企业管理层;5.最后,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作出最终判定。你在考注会呀?如果是准备参加考试,建议你报个班系统的学一下,注会的问题不是有人给你答一两句就能解决的。

321 评论(15)

多多121015

持续经营虽然是一项会计假设,但是它是有客观存在的基础的。因为要是一个企业不能保证持续经营,那么它就会采取不一样的会计处理,比如走破产手续。 持续经营条件下和破产或清理情况下的会计处理是不一样的。 这是会计工作的一项基本假设,不必纠结于它存在的合理性。

会计分期的目的是将持续经营的生产活动划分为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从而及时向各方面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称为会计年度或财政年度。会计分期实际上是持续经营假设的补充,一系列的会计基本原则,如收入实现,费用配比等都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和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上的。

持续经营假设仍然有存在的理由。我们从持续经营假设提出的月的就可以发现,正是由于企业经营持续期间带有不确定性,才假定企业可以永久地连续经营下去,从而使会计原则、会计程序和方法建立在非清算的基础之上,为信息使用者提供有效的信息。

“虚拟企业”较之传统实体企业的稳定性较差,也更容易解散,但其存在的目的与传统企业是一致的,信息使用者对其提供财务信息的要求也与传统企业是一样的,因此,持续经营假设仍然是适用的。

对于那些内部结构比较稳定,计划长期存续的“虚拟企业”来说,持续经营假设无可厚非,而对于单一由于市场出现的某项要求而迅速组建,而计划在完成该项需求后立即解散的“虚拟企业”,则可在其项目合作的计划存续期间作为其持续经营期,待合作项目完成后转为清算会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持续经营假设

179 评论(13)

甜心小葡萄499

为一些会计方法提供理论基础,使会计信息更有预测价值,持续经营本身的不确定性,企业所处的状态难以准确的界定,信息时代带来的冲击,面临破产清算的企业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兼并现象降低了单个企业实现持续经营的可能性,网络经济带来的冲击,使资产现值得不到真实地反映,在持续经营假设下同时考虑到暂时性假设,建立关于持续经营不确定性的战略管理体系,借鉴非经济实体的实例。

具体可以看看这个文章:

121 评论(11)

奥迪风度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期限持续下去,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倒闭进行结算。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在持续经营的假设下,企业在会计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所使用的会计处理方法才能保持稳定,企业的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才能真实可靠。如果没有持续经营的假设,一些公认的会计处理方法将缺乏其存在的基础。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持续经营最主要的意义在于使会计建立在一个正常状态下,即取得的资产可以按原定的用途使用,固定资产的价值要在其使用年限内通过折旧转为费用;负债可以到期才予以清偿;对于跨期的收入和支出,要按照权责发生制确认其归属期,以便正确计算各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持续以经营假设最主要的意义在于使会计建立在非清算基础之上,从而解决了资产的分类,计价以及收入、费用的确认等问题。

181 评论(13)

假小肥仔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如果不存在明显的反证,一般都认为企业将无限期的经营下去。这里的“反证”指那些表明企业的经营将在可以预计的时刻结束,如合同规定的经营期满、企业资不抵债而濒临破产清算。之所以要对企业的持续经营做出假定,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如果缺乏这项假设,会计核算的许多原则如权责发生制、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等将不能够应用。

130 评论(11)

拎拎同学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信息系统的运行以会计主体继续存在并执行其预定的经营活动为前提。除非有充分的相反证明,否则,都将认为每一个会计主体能无限期地连续经营下去。

33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