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214

Candy00321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碳中和与会计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高@设计师

已采纳

根据《中国能源报》发表的文章,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340亿吨以上,其中海洋生态系统吸收约20亿吨,陆地生态系统吸收约7亿吨,而人工利用量不足10亿吨。网上关于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有很多说法,有的甚至还存在巨大差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因为统计方法和机制的差异造成的,目前还未看到一种全世界公认的、主流的计算方法能够大致准确地计算出全球碳排放总量。 但无论数据计算结果如何,有一个结论是毫无疑问的,那就是,全世界每年碳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人类及自然的收集、吸收、利用能力,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逐年增长。 二氧化碳作为已经明确的温室气体中占比最大的一种,虽然它的温室效应远远低于甲烷,但因为体量巨大,带来的最终影响也是其他温室气体所不能比拟的。 这本书是一个叫做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团队编写的。 主要内容以碳中和为主题。第一章探讨了什么是碳中和、为什么提出碳中和、实现碳中和为什么难以及难在哪儿。第二章探讨了实现碳中和的四项关键要素,也即技术可行、成本可控、政策引导、多边共赢。第三章分析了几个主要碳排放行业未来行动的路线图。从能源需求侧分别分析了钢铁、水泥、化工、交通、建筑和服务行业的碳排放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同时,从能源供给侧分析了实现碳减排的主要方法。总结出支撑碳减排的三大支柱,研究碳的“负排放”技术、健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发展绿色金融体系。第四章分别从个人、企业、金融机构和政府部门的角度,给出了实现碳中和的指导意见。第五章总结了碳中和领域常见的一些认识误区。 关于温室气体、碳达峰、碳中和的概念,书中都有介绍,网络上也说的很清楚,在此不做过多的重复。主要是对本书的主题——碳中和——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碳中和的道理十分简单,总结起来主要是六个字——节能、减排、固碳。所有的工作几乎都是围绕这六个字开展的,通过这六个字的努力,最终实现人类社会排放出去的二氧化碳与地球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达到平衡,也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不再升高。 碳中和不仅仅是一个环保概念,这是一个首要破除的认识误区。根据国家的“30·60”统筹安排(2030实现碳达峰,2060实现碳中和),预计8年后碳达峰将要到来,38年后碳中和也要实现。 碳中和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天更蓝了水更绿了等等之类的环境变化,而是生活方式的沧桑巨变。到2060年,人类社会的生活方式将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很多景象现在还无法想象,但一定令现代人匪夷所思。 这个实现过程,不仅全方位的影响每一个人的生活,而且需要每一个人亲身参与。因此,普及碳中和的知识非常重要,它能在整个过程当中起到引领性的作用。 只有具备了对事物基本的正确认知,才能进一步统一人类社会的思想,进而作为下一步集体行动的指南。从这个角度来讲,这本书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引起我最大的兴趣的还是清洁能源的替代使用问题。目前人类社会获取能量的主要途径还是化石能源,包括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但这些东西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是实现碳中和目标必须要搬走的大山。 搬走之后怎么办?必须得有替代方案,这个替代方案就是清洁能源。 目前的清洁能源主要有以下这么几项,核电站、光伏发电、光热发电、水电站以及氢能。除了氢能以外,其余几项技术基本上已经进入比较成熟的状态,虽然在大规模替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但至少都走在了氢能技术的前面。 氢能承载着人类现阶段对未来能源替代的美好梦想,不过目前现在从技术角度来说,人们尚处于无可奈何的地步。换句话说,它的确很理想,但现在没有成熟的技术,无法真正实现商业化替代。 也许在将来,路上跑着以氢气为动力的汽车(这一项目前已经实现了),天上飞着以氢气为动力的飞机,发射场上矗立着以氢气为燃料的火箭运载工具,等等等等。我们对那一天的到来充满希望。 最后,引用书中的内容,补充一个关于氢气制备的知识。 目前我国发展最迅速、技术日益革新的清洁能源就是氢能。氢气具有发热值高、无污染、可以以多种形式存在等优点。在自然界中,氢是最丰富的元素之一,但我们很难找到纯氢,需要从化石燃料、水中提取转换,而这个提取过程需要电的参与。 氢气生产需要电,根据电力来源,氢气可分为灰氢、绿氢和蓝氢。如果生产氢气的电力是由煤炭、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生产的,那么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碳排放,这类氢气就被称为灰氢。这种生产方式的成本相对低廉,据测算,煤制氢成本为8~10元/千克,并且灰氢的制造操作也便捷,灰氢是如今最常见的氢气,约占全球氢气产量的96%。 与灰氢相反的是绿氢,绿氢是由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阳能或风能)发电电解制成的,该过程几乎不会产生碳排放。然而这类制氢方式对电的需求量巨大,用电成本占制氢总成本比例高达60%。绿氢的制造成本约为20元/千克,约是灰氢的2倍,因此绿氢产业的增长受到了成本的限制。 蓝氢来自另一种制氢方式,生产方式与灰氢一样,也是通过以天然气为主的化石燃料发电制成的,但在生产过程中运用了CCS技术,能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碳排放,可以满足全球大多数国家对碳排放量的限制要求。此外,蓝氢相较绿氢成本更为低廉,因此在市场上更具有成本竞争力。 单纯从氢气本身而言,它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但是如果制备氢气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那就与我们清洁能源的替代背道而驰,相当于在密闭空间里开着柴油发动机的同时,另一边用空气净化器净化空气。 从这个角度来看,经济能源的替代绝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它不仅受成本的限制,还要受技术的限制,更要在碳中和的大局中接受考验。

碳中和与会计

223 评论(11)

健康是福83

女孩子可以学习:城市轨道专业,就业前景广泛学前教育专业,市场需求量大幼儿专业,工资待遇稳定汽车营销专业未来就业的高薪行业汽车美容专业

337 评论(8)

clover冬儿129

学西点是个很好的选择,目前来说,西点的发展前景很好,西点自从进入人们的生活中以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在后期的发展中非常迅速,可见西点在整个中国受到的欢迎程度是不可小觑的。而且在不断的改变着人们的饮食习惯,现在随着西点进入国内,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面包、牛奶作为早餐。这些只是西点在国内发展的冰山一角,

289 评论(9)

隔壁老袁无敌

在未来会计,it,金融,营销,航天,物流,医护,科研人员,这几个职业是最有前景的。

201 评论(9)

november1985

近年来对全国高校对各省考生的招收人数最多的专业几乎都是计算机专业,可谓“遍地开花”,这不但加剧了就业竞争压力,想要出类拔萃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造成了一个假象——让大家认为社会需要计算机人才。实际上,高校并不是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来拟定招生计划,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揣测考生的需求来拟定的,为的是吸引更多的生源,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头脑清醒。

计算机类的本科专业是很多的,目前全国开设的主要专业有这么几个,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物联网工程、数字媒体技术。这些专业是我们本科阶段招收的主力专业。一共有 18 个本科专业,剩下 12 个招收的都不多。

学生和家长口口相传的那些热门专业随着时间的更迭,其实也在不断的发生着变化。当然有一些专业经久不衰,只要一说选专业,男孩子机械、计算机;女孩子英语、会计已经成为了一种潮流。

为此作为大学在校生的我整理分析了全国20多个省份招生最多的专业,总结出招生人数最多的十大专业。

专业招生人数多意味着相关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大,对于你来说代表了更广泛的就业空间,同时也需要注意该行业的竞争压力大,想要出类拔萃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专业的一个总称,再往下细分软件、细分成网络、细分成信安,细分成物联网,细分成数字媒体,但是大家基本上报志愿的时候,只知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在以专业加院校模式报考的省份会非常常见。比如辽宁、河北、山东。

什么样的专业分高?大街上连扫马路的大妈都知道的专业,专业分一般都比较高,为什么呢?因为大家不像我这般,我是专业做志愿填报的,大家不像我这般对专业了解,就经常会针对热门专业往死里报。

比如经常有这样的老师给你说计算机专业可好了,然后你们报计算机类专业,家长一听好我报计算机专业,家长就很容易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理解成为计算机专业,报的就都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134 评论(12)

娜娜nancy

热门的大学专业,以往通常我们可能会说财经类会计、工商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土木工程专业等等这些我们耳熟能详,能脱口而出的专业,而今天我想谈谈可能是未来的一种新型专业,同时也将是未来的发展前景—碳中和。

什么是碳中和?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2021年3月5日,2021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碳”即二氧化碳,“中和”即正负相抵。排出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被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抵消,这就是所谓的“碳中和”。碳中和是指国家、企业、产品、活动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排放量,实现正负抵消,达到相对“零排放”。

为什么要提出碳中和?全球变暖是人类的行为造成地球气候变化的后果。“碳”就是石油、煤炭、木材等由碳元素构成的自然资源。“碳”耗用得多,导致地球暖化的元凶“二氧化碳”也制造得多。随着人类的活动,全球变暖也在改变(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越来越多的问题。2002年,南极洲一块面积为3250平方公里的冰架脱落,并且在35天内融化消失;并且根据美国宇航局的最新数据显示,格陵兰岛平均每年要融化掉221立方公里的冰原,是1996年融冰量的两倍。

碳中和将带来什么?

碳中和是为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的新型环保形式,与其相关联的主要包括低碳技术、低碳农业、低碳法律和低碳经济四方面。在碳中和的背景下,直接从事碳核查、碳

资产管理等碳直接相关的职业会作为新增方向成为未来黄金职业或是必备技能,因而也会催生包括石化、材料、可再生能源、环境治理等在内的专业人才需求。以往大家嘲笑的学环境的同学会种树,以后环境专业就值得重点关注了;相应的机械、工程专业里面的监测、遥感、制造、工程管理等细分方向,因为会和碳监测和治理息息相关,也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

除了这些直接相关的专业,碳中和的发展也势必会和人工智能、互联网、量子科技等前沿专业紧密结合。就像新能源汽车现在的发展,不止是传统的制造车厂做的事情,更加需要的有智能控制系统,无人驾驶、电池等技术。碳中和要加快落地,离不开计算机专业中的工程监测类学科、智能影像学科、智能交互设计、能源互联网工程、柔性电子学、密码科学与技术等等,大家在选择专业的时候,我觉得可以有更广阔的展望。

133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