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3

大力非水手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成本会计主心骨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isabaobao99

已采纳

会计和出纳属于公司部门的财务岗,很多不了解的人会把会计和出纳统一叫做财务,有的公司也会把会计和出纳放在一个岗位的工作内容中。那么会计和出纳究竟有什么区别呢?会计和出纳当哪个比较好呢?

出纳和会计都属于企业财务部门所设置的岗位,一个岗位我们不应该用好或不好这个词来评判,准备应该说哪一个岗位更适合自己,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找出它们的区别。

首先出纳是作为会计人员必经的一个过程。因为涉及到的工作相当比较简单但又比较重要,属于事务性的。

具体负责的工作内容为:办理本单位的现金收付、银行结算及有关账务,保管库存现金、有价证券、财务印章及有关票据等工作,可以看出是所有跟钱有关的工作。

会计的工作内容在难度上要高于出纳。

工作内容是:对记账凭证、财务账簿、财务报表,从事经济核算和监督,属于经济管理一类的工作。

还有薪资方面的不同,通常情况下单位会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为岗位定薪,所以会计人员的工资往往是高于出纳的;也有一部分公司更加注重资金的安全性,所以给予出纳的工资要高于会计。

再就是未来的职业发展,会计可以做出纳,但出纳做不了会计。出纳未来的职业规划比较窄,而会计职业规划比较宽,可以升职为会计主管—财务经理—财务总监。

未必做出纳就不好。

出纳是基础,有些人可能一工作就做总账,但从最基础做起,也是个不错的机会。即使是在最基础的岗位上,你也可以做得跟别人不同。

出纳虽然是只管货币资金,但是,货币资金是单位的主心骨,这个很敏感,也很重要,所以需要用心以及细心。而且出纳涉及单位的票据,比如支票、承兑汇票等比较专业且重要的票务,当你去跑银行,把这些票据的来龙去脉都掌握清楚了,对以后做会计也有很大的帮助的。

按照职责不相容的要求,出纳不能做现金相关的凭证,但往往令人尴尬的是,只有出纳对公司的现金收支最清楚。无论是销售、采购、工资、费用报销都是跟现金相关的,所以别看做现金账不需要太强的财务知识,但量还是比较多的。大的上市公司,一个出纳可能还要配一个助理,才能完成大量资金往来交易的处理。

一般在几种会计岗位当中,成本会计和总账会计更容易生晋升为财务部的财务负责人。但并不是说出纳和费用会计就没有任何希望了,凡事都要靠自己的努力才可以。

首先,要核对现金账和库存现金是否相符,编制现金盘点表,注明存在差额的原因;

其次,核对银行账和银行账户余额是否相符,编制银行余额调节表,把未达账项列示清楚,保管的所有票据全部交接明白;

另外,还要说明借支和费用报销情况,已付和未付的都要交代清楚,相关印鉴和空白票据的移交。

最后,一定要列示清楚是什么时候交接的,接交人、监交人是谁,写移交清单,各类账户的账号密码要交接清楚。

成本会计主心骨

233 评论(12)

曲多多多

先学好财务 再学好成本

350 评论(9)

Lolita1015

注册会计师《会计》科目是6科的基础,与其它5科过多过少都有关联度。大家在备考初级考试时,已经把会计的入门知识点掌握了,在备考CPA《会计》时,有一定的基础知识点打基础,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

备考注册会计师科目的选择非常重要,选择适合的备考方案助力非常大。

一科备考:首先选择《会计》,前面也有介绍到会计的重要性

两科备考:《会计》+《经济法》

这两科关联度并不大,主要考虑到备考完初级大家已经有会计、经济法的相关知识点,再者会计难、经济法简单,两者搭配一起备考不会那么吃力。

会计与税法有关联,税法与经济法有关联,这三科放在一起可以相互借力,更好地投入备考。

切换备考方法

初级简单,很多同学稍微听听课、做做题就可能通过了,不必投入太多精力。注册会计师就不同了,专业阶段必须5年内通过考试,如果不能,第一年的考试成绩作废,需要重新考。备考时不能再懒懒散散,想要快速通过考试,你的备考习惯决定着关键性作用。如果你感觉备考效率低下,不妨结合立信会计CPA课程帮助备考,报班跟着老师学习效率更高。

189 评论(8)

berber1215

做为一名主审,必须有总揽全局的意识,还要具备相应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 认真做好审前准备工作。接到审计任务后,在审前准备过程中要完成三项工作:一是要查阅以前年度的审计资料,包括纸质档案、电子文档,必要时还可以取得原始电子数据。通过翻阅以前年度档案关注该单位的基本情况、违规问题、整改情况;二是做好单位背景调查,重点关注该单位的业务流程、会议记录、科室设置、人员结构以及社会舆论;三要对单位的行业性质进行分析,可以通过网络、报刊,了解该行业政策法规,专项资金,近几年的发展动态。以此作为下一步工作开展的依据。二、细化审计方案,随时调整工作进度。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工作的一个重点,一个好的实施方案能够覆盖整个审计过程,并对可能发生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预见。在编制审计方案时要注意:一是根据审计事项规模,合理安排工作进度,对重点问题进行细致安排;二是注意人员分工合理,根据审计组成员的业务水平、性格特点分配工作;三是强调人员廉审意识,强化责任到人,注意提高审计组成员的责任心。三、关注审计重点,做好纵横对比。在审计过程中主审要把握好审计重点,行政事业单位重点关注:收入中的预算外收入,其他收入;支出中的大额支出,集中支出和违规票据;固定资产在购置、处理过程中的时间、地点、人物;往来款项中的长期挂账,以及专项资金的收入使用情况。企业审计重点关注成本核算、税款征缴、资金结构、土地使用等情况。各类专项资金审计要结合下发的审计指南,对重点问题重点关注。对单位的账户管理必须注意,查阅其开户文件,分析银行对账单。车辆管理情况也是审计的重点,要取得单位车辆管理信息和管理流程,通过汇总计算、对比分析的手段,分析车辆管理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另外,在审计过程中,要对整理出的各年的数据进行纵横对比分析,纵向比较,要对各个年度同类数据进行对比,结合单位发展情况分析有无异常变动,关注各项支出比例变化,挖掘深层次内容;横向比较,是要对同性质同行业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个体差异,判断账目是否反映真实经营情况。四、注意外延内调,重视细节分析。随着会计管理水平的不断规范,审计影响力的加大,被审计单位的防范意识也在不断提高。单纯依赖账目已经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单位的管理情况。在审计中要注意对资金流上下延伸,向上可追溯上级管理单位,要求其提供拨款文件,注意收支的时间、账户情况;向下可延伸至票据管理部门、二级单位以及钱、物经手人。尤其要注意在被审计单位进点谈话、现金盘点时的现场情况,留心单位的桌面放置的文件、抽屉中的票据、垃圾箱中的异常。做为主审,在谈话时,尤其要留意被审计单位的人员表情变化,一般来说,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会计的工作年限设定不同的谈话方式,工作年龄短的会计,可以直接询问;有一定工作阅历的,则要注意方式,一定要把握不卑不亢,旁敲侧击的谈话原则。五、 做好过程控制,当好“主心骨”。在审计过程中,很多具体事宜需要主审完成,可以说主审是整个审计过程的脊梁,所以做为主审一定要把握好审计方向、审计重点,带领成员有的放矢的从事工作。要及时了解审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及时判断,调整工作重心;同时要注重审计组成员间的工作交流,建立积极向上,互助友爱的审计氛围;取证过程要讲究及时、充分、准确的原则;间隔一定时间要召开调度会、碰头会,了解工作动态,鼓舞人员士气。六、 严抓审计复核工作,有理有据、不失偏颇。审计取证、复核工作是整个审计流程的关键一环,决定整个审计工作的成败。《审计准则》和《审计实施条例》对复核过程有着严格的要求。作为主审可以在三级复核之前,要求审计组成员进行自查和内部交叉复核,重点复核是否将全部问题纳入取证材料;是否取证完整、准确;是否评价客观、定性依据准确;处理处罚意见是否公正、实事求是。这些工作都要在审计工作中及时完成,并强调交叉复核人员的责任制。七、 及时整理,总结反思。整理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档案整理,要指定专人负责,查漏补缺,所有文件格式要严格按照审计署下发的文件执行,档案整理要及时,不能拖拉散漫;二是安全性整理,包括被审计单位的电子数据,提供的档案资料,全部要核对一致,尤其是涉密的资料,必须指定专人负责,统一保管,及时清理;三是工作整理,作为审计人员每从事一项审计工作都是审计经验的积累,都是知识和精神上的双丰收。要把握时机,及时整理经验,总结优缺点。这项工作也可以在工作中分阶段完成,同时要注重信息宣传工作。

167 评论(9)

尝试新鲜

最难的是会计,最简单的是经济法。从通过率看,经济法>战略>审计>财管>税法>会计根据官方认定的难度和考出的成绩分布综合来看,各科难度排名,会计>财管>税法>审计>战略>经济法。

34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