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8

JojoYang1231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零摄氏度的空气

已采纳

手段之一:虚构业务事项,虚增收入规模个别企业为了完成下达的收入考核指标,采取售后退货不冲减收入的方式虚构销售业务、虚增营业收入,甚至采取先出售再回购的方式,达到买卖双方均虚增营业收入、虚增营业成本。如某上市公司为避免被标注ST,年末虚构向主要销售方的销售业务,并于次年3月份进行售后退货账务处理。某国有企业向另一国有企业销售一宗商品,确认收入后再从购货方以相同销售价格购入同宗商品,确认为营业成本。实际上,“销售”的商品均未出库,买卖双方也未支付交易对价,所谓的“销售”行为仅仅是几张合同和几笔账务记录。近期,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第二十六号中对焦作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将关联方之间的购销业务,以与非关联第三方的名义核算,虚增收入成本6.6亿元以及中国华电集团公司湖北发电有限公司合并报表内部抵销不充分,多计收入、成本1.04亿元的违规问题进行了披露。企业上述做法均是通过虚构业务事项,进而实现虚增收入的不同形式表现。手段之二:利用补助补贴,虚增利润规模某些企业为了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收入、利润刚性增长指标,不得不采取非常规手段迎合考核要求完成绩效任务。这些非常规手段中,收到各类补助和补贴资金对形成利润增长的影响最为直接。对企业而言,一种方式是将以前年度形成的利润结余以补助的名义在考核年度结转为当期利润;另一种方式是争取政府补贴资金,一次性或分期结转为当期利润。如某电信公司将前期改制过程中留存的利润以政府补助名义在考核期结转,仅此一项就实现当年利润增长4000万元。据2013年中报披露,66家上市公司截止8月2日收到政府补贴项目资金共计15亿元,这部分资金不论在2013年全额计入利润或者按项目受益期分摊计入利润,都将对资本市场造成重大影响。手段之三:操纵合并范围,虚增企业规模企业一般通过组织生产和销售,取得合法收入,并将资金用于提高生产能力,进而形成资产积累和规模提升,实现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变强。但一些企业采取对外投资的方式,取得对其他企业的控制权,扩大合并报表编制范围,实现企业各项指标快速增长、企业规模快速扩张。

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

93 评论(12)

清香薄荷amy

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的,除非发生很严重的问题。既然单位分内外帐,如果内帐不偷逃税是没有关系的,内帐一般要按照老板的要求统计、核算,外帐则按照税法的规定核算,比如:固定资产,外帐要按照税法规定摊销,内帐则可以一次摊销等。如果以偷逃税为目的建内帐,会计当然有风险了。内账是公司内部的真实账目,记载了公司所有的经济业务,是给企业管理人员看的,所有的收入支出都要列进去,所有真实业务发生的单据都要做。简而言之,内账主要用于内部管理,反映了企业最真实的收入、费用、利润以及各个科目的余额。外账是报给税务局的,内账是给自己看的。一般来讲,公司是一本账,无内外账之分,但由于部分企业存在不允许列支的费用,比如白条,或者送礼的灰色支出什么的,无法在账单中反应,所以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做两套账。相对于内账而言,外账只抽取部分合法票据做账,是对外的套账,存在一定的虚假成份。最基本的,每年都会有一个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财政部发布2018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公告。证监会对检查企业也会披露,可在相关网站检索。各地财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结合相关政策开展会计检查。一般来说都有相关目的,比如规范三公经费开支,比如当地国企等。举例:为切实履行财政部门会计监督职责,全面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工作规范管理水平,根据海东市财政局《关于开展组织开展2018年度会计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青财监字〔2018〕90号)和《关于开展2018年度“三公经费”专项检查的通知》(青财监字〔2018〕188号)及《海东市2018年会计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青财监字〔2018〕195号)具体安排,海东市各级财政部门及时安排部署,于2018年3月5至7月31日对全市145个行政事业单位和8个会计代理记账机构和2户国有企业进行了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

221 评论(14)

幽花零落

外资这个东西很简单,学不到什么东西,就是和税务打交道较多,还是好好做内帐吧,学的多,出来比较好找工作,我以前就是外账,干了段时间果断换。楼上的外账就是做个外人看的的,比如政..(你们懂的)·····内帐就是自己人看的比如老板···

212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