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笨笨蛋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3.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4.确定审计重要性、审计范围及审计风险。审计重要性和审计风险是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计划时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问题。所谓重要性,在审计工作中特指会计信息漏报或错报的程度,这个程度足以使特定情形下一个有理性的使用者由于信赖了漏报或错报的信息而影响或变更其判断。所谓审计风险,是指在会计报表事实上有重大错误时,而审计人员因各种原因未能发现错误,认为会计报表表达公允,并因此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风险。与传统的审计相比,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进行审计,难度和风险更大。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再次感谢您的提问,更多财会问题欢迎提交给高顿企业知道。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
Tequila1114
主要从以上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会计电算化对审计内容和范围的影响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审计的经济监督职能虽然没有改变,但审计的内容却有了一定的变化。在电算化信息系统中,所有的会计事项都是由计算机按程序自动处理的,这样因手工会计的失误而造成的错账几率就会下降很多。但如果出现计算机系统运用程序出错或被人用非法手段篡改,而计算机只会按既定的程序以错误的方式处理相关会计事项,使不法分子有机可趁,这样造成的后果是不可预测的。所以,这就要求我们的审计人员要投入更大的精力来认识和检查计算机系统的功能,让其在安全可靠的环境下进行。(二)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在传统的会计处理的情况下,审计主要用顺查、逆查或者抽查的方式来完成。审查工作也不过是通过人工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调查和证实等方法。不但费时费力,也容易造成遗漏或者出错的现象。在会计电算化的影响下,审计方法产生了一定的变化。虽然传统的审查方法依然重要,但不可否认计算机辅助审计也同样重要。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既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又要对计算机系统的处理和控制功能就进行审查,利用计算机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更迅速、有效的完成各项审查工作。(三)会计电算化对审计线索的影响我们知道在传统的审计条件下,审计线索很清晰,财务处理的每个过程都有专门的人员来完成,每一步都有负责人的签字和记录,想要追踪和查询也比较方便。而在电算化系统中,由于磁性材料作为计算机的存储介质,这些磁介质上的会计存储资料也不是肉眼能识别的,它的处理过程都是在文件内部进行的,无法追踪。虽然在有关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中规定所有凭证、账簿等仍需打印输出,但我们还应该注意到,这些打印材料是否与会计软件正确的处理结果一致,仍需进一步证实。为此,在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时必须要留下充分的审计线索,让审计人员的工作能够顺利完成。(四)会计电算化对审计标准和准则的影响由于会计电算化的新特点,使会计处理工作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从而对审计环境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在会计电算化特定的工作环境下,审计内容和范围、审计技术、审计线索等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传统的审计标准与审计准则已经无法适用。因此必须有一套新的审计标准与准则来与其想对应。然而从我们目前的情况来看,计算机审计工作起步时间短,而经济立法往往要在经济事项充分发展之后进行,所以目前的标准和准则还远远无法满足会计电算化需要。因此新的准则和标准制定十分重要,而这些也将构成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条件下新的审计依据。(五)会计电算化对审计人员素质的影响会计电算算信息系统的环境和审计对象都比人工会计系统要复杂,审计人员仅仅依靠原来的知识和技能是无法胜任,因此会计电算化的出现对审计人员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审计人员不但要具有丰富的会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还应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技术,能够进行有效的系统分析、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等。随着会计电算化的深入发展,我国的审计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在会计电算化的条件下应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适应新形势的需要,从而使审计信息更加的真实有效。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