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176

不忘初心258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诸葛会计招聘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沙尘暴来袭

已采纳

?1?

刘备三顾茅庐是家喻户晓的故事,成为世间美谈。故事发生在公元207年,刘备当时47岁,而诸葛亮当时27岁,两人相差20岁。那么47岁的刘备,是如何招聘到27岁的诸葛亮的呢?现在老板应该像刘备学习怎样广纳真正的人才!

首先身为公司的老板,你应该明白你需要什么样的人才?1?吧!

与曹操相比,刘备自身的业务能力并不强。所以他急需一位有较强的战略眼光;有较强的分析思维;有较强的求职动机;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经理人来辅佐他。

?1?刘备通过什么方式招聘?

三国时期没有现在的网络功能,发个招聘信息,发个传单就行,所以招聘的渠道和手段相对较少。像刘备这样的典型的三无企业(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三无品牌)招聘人才自然不能与曹操相提并论,但刘备却很聪明!

1.打着刘皇叔恢复汉室的旗号为品牌

2.主动出击搜索像刘备一样有抱负想创业为动力,然后一起拉帮结派,从而引起诸葛亮的兴趣

?1?刘备为什么看中诸葛亮?

?1?1.看学历,虽然诸葛亮没有刘备曹操教育环境好,如果说刘备曹操是211院校毕业,那诸葛亮起码也算二本院校毕业吧。

2.看出身,诸葛氏在荆襄地区虽不是什么富二代,但诸葛亮根本不是布衣,起码是名副其实的官二代。

3.看气质,《进(诸葛亮集)表》写道:亮少有逸群之才,英霸之器,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综合来看,诸葛亮就是一个高富帅。

4.看才学,他的老师司马徽评价他:可比兴周入百年之姜子牙、旺汉四百年之张子房也,可见他的评价极高。

5.看志向,诸葛亮每尝自比管仲乐毅,说明他志向远大,是有意要出来当官的。

通过以上分析,诸葛亮虽然不是在职员工,只是一个应届生,但他志向远大,潜力无穷,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1?但话又说回来,刘备哪些地方又能够吸引到诸葛亮呢?

1.首先有理想、有抱负,这是老板必须具备的,不然跟你怎么有肉吃,这些刘备具有(恢复汉室)

2.有发展空间,毕竟自己是个应届生,不像曹操、刘权、袁绍集团那边,人才济济,诸葛亮这样的没有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根本不会受到重视。但在刘备这里,他就能得到重用,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3.刘备有诚意,三顾茅庐不单单只去了三次那么简单,不光是上门拜访三次这么简单,而且每次上门,关羽、张飞都不耐烦,而刘备总是很沉得住气。特别是最后一次,刘备见诸葛亮之前还特地吃了三天素,简直就是把诸葛亮当男神的节奏。

很多企业之所以业绩不好,是因为员工的动力不足。

员工之所以不能像老板一样全力以赴、没日没夜的工作,主要的原因是他不是为自己干,公司的业绩好坏和他没有太大的关系,所以他们根本不关心公司的业绩,而是只关心他自己的工资收入。如何调整布局?如何转亏为盈?如何业绩暴增?

诸葛会计招聘

103 评论(13)

panda熊猫陈

招一个会计,少则3000,多则5000,要是委托给诸葛云账公司做,小规模一年2600,一般纳税人4800,算算看看,能省不少钱哪,这是其一,其二,诸葛云账分公司明确,注册的,记账的,报税的,都有专人负责,速度快,服务好!!

103 评论(14)

小小小小野

诸葛亮出山是一次极为成功的自我营销,他制定了详细周密的营销组合策略,步步紧逼,环环相扣,使自己一跃成为刘备的军师,为开创三国鼎立的局面奠定了坚固的基础,为天下三分之势建立了汗马功劳,受到后世的景仰,其自我营销术闪烁着现代营销思想的火花,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与现实指导意义。诸葛亮的定价方式诸葛亮的胆识、才智、谋略毫无疑问为当时绝无仅有,其产品即为诸葛亮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可称得上是精品、绝品,这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来体现的:一方面是诸葛亮的自我认识与见解。他对水镜先生指出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四人“务于精纯”,只是某一方面的人才,而自己能宏观把握,是全才、 通才,可以和管仲、乐毅相媲美,卧龙之自谓也体现其雄才大略。另一方面是通过他人的评价表达新产品的特点。徐元直将诸葛亮比做吕望、张子房,水镜先生将之比为姜子牙、张子房,已体现出其价值的产品过渡到具有同样价值的新产品,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了新产品的超凡特征,而且诸葛亮作歌使隆中农夫传唱,进一步凸显产品的特点。有了好的产品,需要制定与之相称的价格。诸葛亮的抱负是匡世、报国、安民,追求做大、做强,实行长期发展的目标,加之世事纷争,战乱不断,人才的市场需求严重不足,在有优质产品做保障的情况下,可以制定一个较高的价格,因此当时的诸葛亮对自己的人才资源可以待价而沽。他的定价方式主要有两种:客观定价法和竞争性定价法。服务型产品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附加价值,在于满足消费者精神方面的需求,以古代良相管仲、乐毅自比,既说明自己才识高、能力卓越,又说明自己适合于从事辅佐性的丞相或者军师的职位,不论何人来聘请,非此职不就,这是针对所有的顾客,使用客观定价法制定的一个固定的价格。诸葛亮在制定价格时也充分考虑了竞争对手的情况,给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元直四人作了定位“公等仕进可至刺史、太守”,而自己的产品显然是优于这四人,更高的价格才能体现其不俗的价值。促销策略的重要性顾客在购买产品时,往往要了解产品的特点作为感知评价,并结合产品的价格综合考虑,从产品所获得总价值与所付出的总成本的差额即让渡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需要采取一定的促销方式将产品信息传递给消费者,使消费者认为该产品能满足自己的需求,物有所值,从而促进消费者购买。诸葛亮深知作为新产品,刘备对自己毫不了解,而且会认为对自己知识的估价偏高。因此他采取了一系列的促销手段,一环紧扣一环直至将自己成功地营销到刘备军师的地位。水镜先生主动邀请受挫的刘备到庄园叙话,指出刘备的弱点“若孙乾、糜竺辈,乃白面书生耳,非经纶济世之才也。”接着提出“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顿时引起了刘备的好奇和求贤之心,然而水镜先生知道仅凭自己的一面之词不足以使刘备信服,所以在刘备急于知道详情的时候却闭口不谈,欲擒故 纵,只是笑曰:“好!好!”水镜先生的言行为诸葛亮的出场作了铺垫,设了悬念,使刘备更急于知道卧龙、凤雏是何人?又有何才能?在刘备从水镜先生住处返回时,徐元直上门来“推销”。欲推销产品必须取得顾客的信任,因此徐元直并不急于直奔主题,而是作出实绩:指挥击败了吕广、吕翔,然后大破八门金锁阵,将计就计攻取樊城,体现其卓越的才能,取得了刘备的信任,最后才在临别之际推荐诸葛亮,详细介绍了诸葛亮的情况,并言明:“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尔。”徐元直的上门推销使刘备认识到大贤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引起其对大贤的急切渴求,其次解开了刘备心中困惑,指出了卧龙是何人,并以己为鉴在刘备心中树立了诸葛亮就是大贤的印象。另一位“推销员”水镜先生接着前来详细介绍了产品的特点,坚定了刘备的购买决心,并报出了产品的价格供刘备权衡。俗话说:“三人成虎”,水镜先生、徐元直、农夫采取不同方式向刘备传递了诸葛亮乃大贤的信息。诸葛亮充分利用各种关系展开关系营销,使得各种关系为己所用,小童、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黄承彦等或用言语或做歌或吟诗,表面上看是体现了各自的才能,实际上衬托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进一步坚定了刘备的招聘决心。知识作为无形产品,顾客很难用感官的刺激来感受其所能带来的利益,将无形产品实行有形展示可以使顾客在认识该产品前具体把握其特征和功能。首先是环境展示,诸葛亮所居之地“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澄清……松柏交翠”,映衬出主人的高雅不俗;其次是外形展示,诸葛亮与刘备相见时在后堂整理衣冠,半晌才出来“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冠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慨。”以其超凡脱俗的外形装扮表达自己的内秀,引起刘备的仰慕;再者用言语展示了诸葛亮的绝世才华,体现了诸葛亮的核心价值,使得刘备心甘情愿力邀诸葛亮出山相助,这一系列精彩的促销活动,生动地体现了促销策略的精髓。诸葛亮的自我定位法则一般来说,有形产品的销售方式在于直销,但在厂商与消费者分离的情况下,需要利用一些分销渠道将产品的信息以最快捷的方式传递给消费者。诸葛亮利用水镜先生、徐元直、小童、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诸葛均、黄承彦一步步地将自己的才干展示在刘备面前,既显得不唐突又展示了大贤的风范和大贤的难求。虽说诸葛亮有了绝世产品,也制定了合理的价格,但是什么样的顾客出得起这个价格,愿意购买这个产品,并使得这个产品充分体现它的价值,在当时并不多见。诸葛亮对其时的人才需求市场作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天下英雄有三人:曹操占有天时,孙权占有地利,刘备只有从人和方面发展才能与其他二人争雄。诸葛亮结合自己的抱负以及战略方针选择了自己的目标市场——刘备,他从人和的角度认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应该是仁者、贤者、有德者、能忍者,有大志向能成大业者。从以上消费者特点分析,他对刘备实行了考察,判断刘备是否是自己最适合的顾客。首先,等到刘备三顾茅庐后诸葛亮才现身,并非不知刘备来拜见自己,而是另有深意。一方面体现了产品是买去的不是卖出的现代营销理念(如庞统、张松初次自荐时都没有得到重用),另一方面是诸葛亮借以考察刘备的仁德与决心。其次,用崔州平的言词试探,小童的话语冲撞,诸葛均的无礼行为以及自己长睡不起的傲慢来检验世人对刘备的良好评价是否属实。最后,请刘备谈自己的志向,并以坚辞不受作为回答,目的也在于试探。这一系列的考察使诸葛亮全面掌握了刘备的特点,认为刘备符合自己目标市场的要求,所谓千里马遇到了真正的伯乐,良才遇明主,自己在刘备处才能适合志向,施展才智,体现人生价值,终于出山相助。诸葛亮在对当时天下的人才做了全面分析之后,将自己定位于行业领导者的地位。行业领导者一方面要求自己的实力强大,产品优良,另一方面需要消费者认同其领先地位,从自身内在条件来说诸葛亮可以称得上是绝无仅有。从外在刘备还不一定认可,诸葛亮采取一系列方式使刘备最终认为其价值已远远超过了刘备的预期,给予了刘备最大的让渡价值,从而确定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初始徐元直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刘备说,“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由此可见刘备只是将诸葛亮作为一般的人才,而徐元直却说:“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暗示诸葛亮不是一般的人才,是大贤。接着诸葛亮借小童之言打击刘备的傲气,当时刘备向侍童介绍自己说:“汉左将军,宜城亭侯,领豫州牧,皇叔刘备。”表示自己身份的高贵,而小童只说:“我不记得许多名字。”使得刘备大为汗颜,连忙改口说:“你只说刘备来访。”从此再不敢加上众多的头衔,见人只称是刘备,待到好不容易与诸葛亮见面时,被诸葛亮的神采折服,下拜时改称:“汉室末胄,涿郡愚夫,久闻先生大名,如雷贯耳……已书贱名于文几……”从刘备自称的改变,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佩和尊崇逐渐在深化,从而确立了诸葛亮天下第一人的地位。顾客满意才是真的满意消费者在进行贵重商品的购买决策时,往往并非只有一人参与到整个购买过程中,而是以购买组织的形式出现,组织中各成员对商品的购买决策以及购后的评价影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诸葛亮知道仅有刘备一人相信自己是不够的,还需要使得刘备手下的文臣武将佩服,心甘情愿地听令,从而有利于诸葛亮实行他的鸿愿。因此,诸葛亮出山之后的第一战最为关键,他精心设计了火烧博望坡,并且在未战之前,“摆下庆喜筵席,安排功劳簿伺候”一副胸有成竹的气概,其意在于以最快的速度树立威望折服众人。待到他的设计一一灵验,大获全胜的时候,果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关、 张二人相谓曰‘孔明真英杰也’……关、张下马拜伏于车前。”这一战诸葛亮不但确立了地位,而且使刘备等消除了疑虑,购后的评价大大高于购前的预期,达到了消费者购买集团的全体满意。在诸葛亮自我营销取得极大成功的同时,另一位当时与之齐名的奇人庞统,却没有吸收成功的经验,初次自荐以失败而告终。庞统的失败在于:1、没有表达出自己的产品功能特点,并不为刘备所了解;2、没有阐明欲求何职,定价不明确;3、不请自来,自己推销自己,没有合适的推荐渠道;4、采取了不恰当的促销方法。好在庞统及早认识到了自我营销的错误,再次自荐时取得了成功。他首先到耒阳县“不理政事,终日饮酒为乐;一应钱粮词讼并不理会。”引起刘备的不满,然后用半日的时间当着张飞、孙乾的面将百余日之事分毫不差地了断完毕,展示了自己罕见的才华。在刘备等转变认识的基础上,接着趁热打铁拿出鲁肃和孔明的荐书,树立了自己大贤的形象,进而获取了副军师的职位。在《三国演义》整本书中,庞统的形象远逊于诸葛亮,总是处于诸葛亮的光环笼罩之中,这不能不与其初次自荐的失败给刘备留下了不好的印象有关。在《三国演义》的其他篇章中还时常可见诸葛亮的营销谋略。例如:诸葛亮巧设空城计,吓退司马懿的15万大军,是充分利用了品牌效应,在世人对他的评价基础上,反其道而行之,大获成功,像这样的营销谋略不胜枚举。诸葛亮精彩绝伦的自我营销组合策略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望采纳,谢谢)

342 评论(9)

大旺财爱小旺财

诸葛亮家族,本来就是让他们三兄弟,分别投入各个阵营,因为诸葛瑾投靠了东吴,所以诸葛亮就没法去了,只能辅佐刘备。

158 评论(14)

北京青年123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公司都是代理记账公司来代理公司账务问题的,找八戒财税来代账理由如下:■ 正规专业具备代理记账资质机构都是经过财政局审核批准、工商登记的代理记账机构,正规可靠。好的代理记账公司由资深会计师领衔,并配置结构合理的会计团队,他们之间专业互补,相互协作,聘请这样的代理记账公司等于聘请了一个会计师团队。■ 节省人员直接成本招聘一名最普通的会计,每月基本工资要两三千元,刚毕业的会计也需要一千五左右,会计师每月至少三五千元,高级会计、外贸会计和外资会计费用更高。而与财务公司合作,支付不到一个普通会计人员的费用,即可享品质更高、更专业化的财税服务,这也是代理记账主要好处之一。■ 企业额外负担小企业聘用会计人员,在工资之外还要缴纳养老、失业、医疗、公积、生育、工伤等社会保险或综合保险,发生意外还有劳保等一系列劳动用工方面的费用支出,有的企业还要考虑吃住、福利等。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对社保要求更严格,还有各种新增补偿等费用,人员成本明显增加。聘请财务公司代理记帐则不会存在这些问题,无需缴纳社保,无需考虑福利和可能发生的诸如补偿费用等其他方面费用等。■ 便于保守企业经营机密财务部门在企业都很“特殊”,都会接触一些企业经营机密!!代理记账公司为“第三方”机构,与企业没有过多密切接触和复杂关系,同时有行业规范和行业信誉制约,更有利于保守企业经营机密。■ 财务工作不会中断一般企业都非常重视企业财务的稳定性。如果企业财务人员不稳定,工作衔接就成问题,不仅影响工作,还要花费时间精力选聘人员。财务公司用团队的力量保障代理记帐服务连续不断。■ 纳税申报及时准确。一般单位会计纳税申报如发生误报、漏报、迟报,补缴税款、滞纳金、罚款等责任和经济损失仍主要由单位承担。代理记账公司有专人审核报税,能有效避免因不熟悉税法,出现误报、漏报、迟报等差错和损失,还可在代理记账委托协议中约定相关责任。总之,选择代理记账的好处和优势是即经济又专业。最直接的好处体现在企业用人成本降低;而代理记账最重要的好处是财务会计业务专业化服务:账务正规专业、用足财税政策、及时合理纳税等低成本运作。

191 评论(14)

姗姗爱C

不靠谱。正规企业招聘,是不存在交押金的。

99 评论(10)

无锡白香香

公元207年,在诸葛亮一系列的运作下,蜀汉集团的董事长第三次来到隆中。

刘备此行的目的,非常明确,就是考察这位传说中的卧龙是否具有经天纬地之才。如果诸葛亮是人才,就礼贤下士,即使给股权,也必须要挖到自己团队,不能给竞争对手机会;如果言过其实,就只用客套一番。

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面试地点选在诸葛亮的家,这样做有一个好处,诸葛亮拥有主场优势。俗话说客随主便,在诸葛亮的地盘,面试官刘备也要礼敬三分。

不管是古今还是中外,一般人面试都是求职者主动上门,甚至“死缠烂打”,商鞅为了一份工作,跑了几个国家,面试好几次,最后对秦孝公“投其所好”,才正式上班;苏秦、张仪在成名前,都只能叫求职。而诸葛亮就敢不按常理出牌,吸引刘备来求他。

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诸葛亮在面试前已经做足功课,就等着刘备前来。此刻,刘备寄人篱下,最缺的不是资金、不是市场、不是地盘,而是一个顶级的总经理。在任何时候,一个优秀人才,胜过十万雄兵。对于刘备的诉求,诸葛亮心知肚明;刘备可能问到的问题,诸葛亮也是了然于胸。

刘备见到诸葛亮的第一个问题是:

“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看似一个问题,刘老板其实考察的是诸葛亮多方面的才能,看他怎么接。是人才还是庸才,这个问题的答复至关重要。绣球抛给诸葛亮了,他必须要接住,不仅要接住,而且要回答的专业,回答得让刘备心服口服。于是,就有了《隆中对》,在对话中,诸葛亮多方面地展现自己的才能与实力。

第一,战略思维。诸葛亮提出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成了刘备集团的行动方针。整篇《隆中对》,就是蜀汉的战略规划图,既描述了远景,也拟定了近期目标。

第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话一开始,诸葛亮就向刘备分析当前的天下形势以及未来的走向。然后指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谁是敌人,谁是朋友。紧接着提出应对方案。

整个回答,言简意赅,可以看出诸葛亮对问题本质的把握精准,提出的方案也具备可行性。

第三,语言表达能力。当高管,少不了语言表达能力。诸葛亮在回答的面试官的提问时,一气呵成。

通过这一个回答,诸葛亮完美地表现出自己能力上的段位。刘老板也被眼前的这位年轻人说得心悦诚服,毫不犹豫地发出邀请函。于是,就有了“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334 评论(11)

成都蜀道装饰

因为一个公司它的一些财务工作只靠一个会计,肯定是做不完全的,还需要其他的人来协助他,然后呢财务工作他也不是短的一个记账,他还涉及到其他的方面。人活一辈子,就活一颗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强大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人的心,虽然只有拳头般大小,当它强大的时候,其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战胜一切,当它脆弱的时候,特别容易受伤,容易多愁善感。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的心,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因为只有内心强大,方可治愈一切。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够强大的自己人生,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较量,说到底,是自己与心的较量。如果你能够打开自己的内心,积极乐观的去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面对不容易的生活,我们要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没人扶的时候,一定要靠自己站稳了,只要你站稳了,生活就无法将你撂倒。人活着要明白,这个世界,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够强大的自己,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千万别抱怨,努力强大自己的内心,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只要你内心足够强大,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磕磕绊绊,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那这些坎坎坷坷,磕磕绊绊,都会成为你人生路上,一道道过不去的坎,你会走得异常艰难。人生的坎,不好过,特别是心坎,最

346 评论(11)

小丫夏夏

导语:诸葛亮是三国后期,每一个国家都非常佩服的领袖人才,这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诸葛亮主张依法治国,用法治代替人治,所以就算是他的政敌,对他执政也没有任何意见。这样一位大才,早在茅庐之中的时候,为何选择了一穷二白的刘备?当初江东的孙权,早就已经有了基业,投靠他岂不是轻松很多?再说他哥哥诸葛瑾也在江东,兄弟俩好歹有个照应,这也是人之常情。

01正是因为哥哥在江东,所以诸葛亮才不便前往。诸葛瑾之所以投靠东吴,那是因为他在早年游学的时候,曾经跟东吴的大臣步骘、严畯的关系非常好,他所结交的朋友大多数都是东吴的官员。所以诸葛瑾顺理成章就被朋友们推荐给了孙权,由此诸葛瑾正式进入到了江东集团的序列当中。

不过诸葛瑾刚出道的时候,起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人也。汉末避乱江东。值孙策卒,孙权姊婿曲阿弘咨见而异之,荐之于权,与鲁肃等并见宾待,后为权长史,转中司马。---《三国志》

他也是从基层一点点做起来的,跟庞统刚到刘备军中的情况类似,诸葛瑾刚来孙权这里,虽然孙权不讨厌他,却也没有十分重用,只是让他从县长做起。那么比诸葛瑾小了7岁的诸葛亮,这个时候正在南阳种田,兄弟俩谁也混的不怎么样,诸葛亮又何必去拖累哥哥呢?

要知道,他们全家本身就是叔叔诸葛玄的负担,后来叔叔也去世了,他们三兄弟的日子可就更加不好过了。说诸葛亮是贵族的人,简直不知道贵族为何物。而且当时诸葛亮年纪小,一直在南阳水镜先生这边学习,自然也没有能力和资格出仕东吴。等到诸葛瑾混上来以后,诸葛亮也已经学成归来。他自信满满,天下之才基本都不是他的对手。

所以他如果去了东吴,只有一个可能,在最短时间内,成为孙权的心腹,从而把哥哥诸葛瑾给甩到了一边,这不利于兄弟感情。亲人在同一家公司上班,本身就有各种各样的麻烦。一旦因为业务原因发生争执的话,那场面就尴尬了,以后这兄弟还做不做?如果想做兄弟,就得在政见上让步,这也是诸葛亮所不想看到的。

02孙权说到底也只是地方军阀,没有正统性可言。我们现在肯定觉得当时的人疯了,为什么曹操就不能做皇帝?为什么非要老刘家的后代做皇帝?什么正统思想,简直愚昧无知。可是不能用现代人的思想去评价那个时候的人。你生在那个时候,甚至连思想都不会有,他们能够有自己的信仰,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不管是诸葛亮还是曹操,其实对正统思想还是比较敬畏的,他们心里都有一种信仰。曹操最初的理想那就是灭了董卓和袁绍,以此达到匡扶汉室的目的。可是后来他功劳越来越大,这才开始觊觎老刘家的皇位,不过到死他都没有跨出这一步,这也说明了曹操对正统思想的敬畏之心。诸葛亮就更不用说了,他一心就想着辅佐老刘家的子孙夺取江山,成就霸业。

如果刘备不来,可能诸葛亮就要去刘表那儿做事了,毕竟没有更好的选择。而且诸葛亮也为自己铺好路了,诸葛亮娶了个老婆黄月英,她的亲阿姨就是刘表的继室蔡夫人,她舅舅则是荆州水师大都督蔡瑁。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三国志》

所以说诸葛亮下一步,应该是要给刘表干活了,毕竟学富五车,一直待在家里种田也不是个事儿。毕竟刘表也是汉室宗亲,辅佐他跟辅佐刘备差别不大。只是刘备更加有雄才大略,又半路杀进来,所以是更好的选择。

而孙权本身就是地方军阀的子孙,说到底压根就没有什么正统性。如果他割据一方,那就是乱臣贼子。他父亲孙坚可是汉朝的臣子,他自己也是以父兄的基业起家,所以说让诸葛亮辅佐孙权,在思想上的确有点困难。

03孙权那边人才太多,诸葛亮去了说不定也要论资排辈。其实说道理,诸葛亮心里也有些文人的清高。他在茅庐之中一直住到了27岁,依旧没有想着出山,其实就是在等一个机会。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心高气傲,他认为去哪儿都要立刻成为主导者。

但现实是,你就算很有才华,去了大公司,也得通过面试,进行层层筛选,最后再从基层做起。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原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三国志》

诸葛亮也不会例外,这个时候的孙权的江东集团已经是大公司,他要想过去应聘,也需要经过层层筛选,这是必须要走的流程。如果入选了,肯定也是从基层做起,不可能一来就给你一个大将军做做的。同样的道理,诸葛亮去刘表的公司,也是这么个情况。荆州集团也已经有了很大的规模,在刘表的统治下,早就具备上市公司的水平了。

诸葛亮就算是有点人脉关系,可以通过他老婆的关系进入集团,也不会立刻成为核心层的人物。而诸葛亮心高气傲,既然没有人让他直接进入核心层,那他就索性待在家里等着好了。结果就等到了27岁。不过他也不傻,在家等着的时候,也不忘给自己发点传单和小广告。卧龙凤雏的名声在南阳地区传得沸沸扬扬,这才等来了刘备。

总结:出仕的方式大体相同,诸葛亮算是另辟蹊径了。很多人想要谋求一个职位,一般都会前往这个职位所在的单位应聘,得到了老板的赏识以后,才能得到这个职位。可是诸葛亮有点与众不同,他是人才,他给自己打广告,以此吸引老板们到他这里来招聘。

这就有点牛掰了,人家都是公司打广告,寻求人才。你是人才打广告,寻求老板。刘备访世事於司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备问为谁,曰:“诸葛孔明、庞士元也。”---《襄阳记》

而且应聘的方式也有些不对等,不像是老板在应聘员工,倒像是员工在应聘老板。如果刘备不合格的话,说不定诸葛亮还真的不会去上班。更有甚者,诸葛亮还放了老板两次鸽子,以此体现出自己的特别。所以说像刘表、孙权这样的大老板,压根就不可能放下身段来请诸葛亮。

只有刘备这破产了好多次的老板,才愿意来寻求人生的解脱之道。诸葛亮是营销学大师,第一个营销的产品,那就是他本人。后来又给刘备集团打广告,让孙权各种看中。第一人才必须要懂营销,这话一点都不假。

参考资料:《三国志》《襄阳记》

219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