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花花11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利润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一)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他收益其中: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务成本。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失)。(二)利润总额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中: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三)净利润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其中:所得税费用是指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二、营业外收支的会计处理(一)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项等。【提示】(1)盘盈利得一般指的是现金盘盈;(2)企业接受控股股东(或控股股东的子公司)或非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的子公司)直接或间接代为偿债,债务豁免或捐赠,经济实质表明属于控股股东或非控股股东对企业的资本性投入,应当将相关的利得计入所有者权益(资本公积)。(二)营业外支出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盘亏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等。三、本年利润的会计处理四、综合收益总额净利润加上其他综合收益扣除所得税影响后的净额为综合收益总额
爱吃奶糖的鱼
会计利润总额=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净利润+所得税=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会计利润(AccountingProfits)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结果。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
Nicole800328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结果。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想学习更多会计专业性问题可免费领取试听课程
利润的计算公式: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
企业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实现的净利润-本期提取的盈余公积-本期给投资者分配的利润。
未分配利润是指企业实现的净利润经过弥补亏损、提取盈余公积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后留存在企业的历年结存的利润。相对于所有者权益的其他部分来说,企业对于未分配利润的使用有较大的自主权,受国家法律法规的限制少。
如果要想学习更多会计知识可以选择恒企教育,恒企教育基于“互联网+教育”、“教育+科技”的经营思想,依托全国教育网点资源和互联网技术,通过线上云网校、全国终端网点,打造行业专业的移动学习方案,帮助学员随时随地学习、针对性地学习。
黑崎龍少
利润分很多种,有税前利润,税后利润,有全额利润,有净利润,不管怎样,但总的是不会变的,都是收入减去成本,只是收入减去成本之后的计算就分很多种了,成本的话也要计算里面的税费,大概怎么算,我在这里给你列一些。税前利润,收入减去成本税后利润又称净利润,税前利润减去税费
草莓宝宝2006
会计利润=收入-成本-期间费用(含:财务费用)
会计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所有的显性成本或者会计成本以后的余额。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得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而发生的实际支出,主要包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生产中购买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和燃料等。
会计利润是经济利润的计算前提。会计利润是传统的经营财务成果指标,在此基础上扣除投资人资本利息成本后就是经济利润。因此计算经济利润必须依靠会计利润。
扩展资料
与经济利润对比
1、计算口径不同
会计利润是企业一段时期内收入、成本、费用即经营成果的综合反映,即:会计利润=收入-成本-期间费用(含:财务费用)。
经济利润是企业投资资本收益超过加权平均资金成本部分的价值,即:经济利润=收入-成本(含:投入资本成本)-期间费用,也可以理解为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在企业投入资本大于零时,经济利润永远小于会计利润。
2、成本内涵不同
会计利润作为传统会计指标,主要考虑的是会计成本,会计成本是显性成本,是企业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花费,即企业购买或雇佣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可以从会计账上查到。经济利润作为现代公司制企业管理会计方法指标,考虑的是经济成本。
经济学认为成本是为从事某项经济活动的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之和,后者是企业所有者自己提供资本、自然资源和劳动的机会成本,是企业在经营某种产品生产时将时间、资产、货币等用于其他用途而损失的最大收益。
3、所基于的利益主体角度不同
会计利润是基于独资和合伙制企业组织形式而建立的,经济利润是基于现代公司制企业组织形式而建立的。会计利润是站在企业所有者利益主体角度的经营成果指标,而经济利润是站在公司这个独立于债权人和投资者的“人格化”主体利益角度而产生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利润
神采飞扬0829
会计利润总额=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净利润+所得税=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张小电1301
新《会计准则》下的利润表计算公式:1.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减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减投资损失)其中营业收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2.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3.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拓展资料:利润总额是“亏损总额”的对称。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所实现的最终财务成果。企业纯收入构成内容之一。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主要由销售利润和营业外净收支 (营业外支出抵减利润) 两部分构成。按规定缴纳资源税的企业,应交的资源税也是利润总额的组成部分之一 (抵减利润)。利润总额应按规定在国家与企业之间进行分配。其中大部分以交纳所得税、调节税或上交利润的形式上交国家,小部分留归企业,形成各种专用基金。工业企业的利润总额,通过“利润”帐户进行核算。销售利润及营业外收入,贷记该帐户,应交资源税及营业外支出,借记该帐户。“利润”帐户的贷方发生额大于借方发生额的差额,即为利润总额。“利润”帐户的二级帐户,可按“产品销售利润”、“其他销售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和“资源税”等设置。营业利润是一家公司在营业收入中扣除折扣、成本消耗及营业税后的剩余,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盈利,它与利润总额间的关系为: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其中: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 + 投资净收益+资产处置收益+其他收益+净敞口套期收益营业外收入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出售无形资产收益、债务重组利得、企业合并损益、盘盈利得、因债务人原因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项、政府补助、教育费附加返还款、罚款收入、捐赠利得等。营业外支出:企业发生的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公益性捐赠支出、非常损失、盘亏损失等。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幸运吧2016
会计利润总额=销售收入-销售成本-期间费用+(-)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资产减值损失+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利润总额=净利润+所得税=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税金及附加-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拓展资料:会计利润是指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所有的显性成本或者会计成本以后的余额。显性成本是指企业为获得生产所需要的各种生产要素而发生的实际支出,主要包括支付给员工的工资,生产中购买的各种原材料、零部件和燃料等。在经济分析中提到利润时,是指企业获得的所有收益中扣除土地、劳动、资本等所有生产要素的全部机会成本之后的剩余。机会成本是指厂商生产某种产品或服务的代价。在会计利润的计算中没有考虑隐性成本,也就是企业使用的早已占有的并非购买亦非租用的要素进行生产而导致的机会成本,在会计记录中体现不出来,但经济分析中必须考虑这部分成本。会计利润(AccountingProfits)会计利润是指企业所有者在支付除资本以外的所有要素报酬之后剩下的利润。会计利润是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结果。计算的基本方法是,按照实现原则确认企业在一定会计期内的收入,按照配比原则确定在同一期间内的费用成本,将收入与相关的费用成本相减,即为企业在这一会计期间的利润。虽然对公司盈利的最科学表述是考虑机会成本在内的经济利润,从长期看是自由现金流,但根据会计准则计算的会计利润因易于获得和信息披露的要求,仍是业界和投资者广泛使用。用于衡量公司盈利水平的标准。尽管如此,由于会计利润会因为客观和主观原因经常不能真实反映公司的盈利状况,因此分析会计利润的质量高低是投资者在使用公司披露的会计利润做投资决定前不容忽视的工作,如果会计利润里存在非经常性损益或可疑成分,就不能依赖这样的利润指标作为估值依据。会计利润是由财务会计核算的,其确认、计量和报告的依据是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收益的确认是严格遵循会计制度确定的权责发生制原则,对成本和费用的确认是严格遵循与收入配比的原则。为了使企业财务报表真实反映企业期末的财务状况和期间的生产经营成果,企业可以在遵循一致性及可比性原则的前提下,自由选择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允许的会计处理方法。为收入减去费用成本后的差额。会计利润是根据企业平时实际发生的对外交易计算而得的。企业每发生一笔对外交易,就加以记录。每笔经济业务在记录时都涉及定时和计价的问题,主要问题是如何将某一特定期间的费用成本与有关收入进行恰当配比,以便及时计算利润。企业在计算会计利润时,要运用诸如应计原则、实现原则、配比原则等会计基本原则。按照这些基本原则计算而得的会计利润,可以反映出多种会计信息,如销售收入、费用成本、销售利润、营业利润等信息,这些信息对于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预测企业未来的损益,都有较大的帮助。有鉴于此,除非面临大幅度的个别或一般物价水准变动,各国会计普遍采用会计利润概念,中国也是如此。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