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87

小L快跑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年度与纳税年度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晰晰沥沥

已采纳

会计年度是从1月1日至12月31日!税务年度和会计年度是一样的!!

会计年度与纳税年度

90 评论(15)

一个美好的食袋

1、定义不同

纳税年度是指对纳税人满12个月的生产经营所得计征所得税所确定使用的一种年度。

会计年度是以年度为单位进行会计核算的时间区间,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核算经营成果的时间界限。

2、时间区间不同

《会计法》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纳税年度可以与日历年度、会计年度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我国税法规定,纳税年度与日历年度 (即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会计年度相同。现行涉外税收法规也规定,按日历年度作为纳税年度。

某些外国企业由于会计年度与日历年度不一致,采用日历年度为纳税年度有困难的,由外国企业提出申请,报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可采用本企业满12个月的会计年度为纳税年度,如公历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为纳税年度等。

扩展资料

公司进行财务结算的执行年度,由连续12个历月构成。许多公司的财务年度与实际的日历年度不一致。为了便于账务处理,通常以3月底或12月底为财务年度结算期。

各个国家都根据其经济特点和管理需要,明确会计年度的起止日期。有的国家还设立多个会计年度供单位选择使用。我国《会计法》第十一条规定:“会计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我国会计年度采用公历制,这是为了与我国的财政、税务、计划、统计等年度保持一致,从而便于国家宏观经济管理。

各国纳税年度规定的具体起止时间有所不同,一般有日历年度、非日历年度、财政年度和营业年度。纳税人可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选择、确定,但必须符合税法规定的采用和改变纳税年度的办法,并且遵循税法中所作出的关于对不同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类型的各种限制性规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年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纳税年度

217 评论(10)

薛苏一世

纳税年度是指对纳税人满12个月的生产经营所得计征所得税所确定使用的一种年度。确定使用纳税年度是为了明确划分纳税人生产经营所得的所属时期,合理正确地计算征收所得税。纳税年度可以与日历年度、会计年度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我国税法规定,纳税年度与日历年度(即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会计年度相同。现行涉外税收法规也规定,按日历年度作为纳税年度。某些外国企业由于会计年度与日历年度不一致,采用日历年度为纳税年度有困难的,由外国企业提出申请,报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可采用本企业满12个月的会计年度为纳税年度,如公历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为纳税年度等。

152 评论(14)

德古拉之吻~

纳税年度即纳税会计期间,是指纳税人按照税法规定选定的纳税年度,我国的纳税会计期间是指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纳税会计期间不等同于纳税期限,如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的纳税期限是日或月。

239 评论(12)

cathy101012

企业所得税按纳税年度计算。纳税年度自公历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纳税年度纳税年度是指对纳税人满12个月的生产经营所得计征所得税所确定使用的一种年度。确定使用纳税年度是为了明确划分纳税人生产经营所得的所属时期,合理正确地计算征收所得税。纳税年度可以与日历年度、会计年度一致,也可以不一致。我国税法规定,纳税年度与日历年度(即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会计年度相同。现行涉外税收法规也规定,按日历年度作为纳税年度。某些外国企业由于会计年度与日历年度不一致,采用日历年度为纳税年度有困难的,由外国企业提出申请,报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可采用本企业满12个月的会计年度为纳税年度,如公历10月1日至次年9月30日为纳税年度等。1基本定义如果纳税人在一个纳税年度的中间开业,或者由于改组、合并、破产关闭等原因,使该纳税年度的实际经营期限不足12个月的,应当以其实际经营期限为一个纳税年度。纳税人清算时,应当以清算期间作为一个纳税年度。各国纳税年度规定的具体起止时间有所不同,一般有日历年度、非日历年度、财政年度和营业年度。纳税人可在税法规定的范围内选择、确定,但必须符合税法规定的采用和改变纳税年度的办法,并且遵循税法中所作出的关于对不同企业组织形式、企业类型的各种限制性规定。2收入确定权责发生制是确认收入费用的基本原则,新税法将继续延用世界各国所得税制关于确认收入费用的基本原则,但对于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跨越纳税年度的,应当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主要考虑:一是企业受托加工、制造大型机械设备、船舶等,以及从事建筑、安装、装配工程业务和提供劳务,持续时间通常分属于不同的纳税年度,甚至会跨越数个纳税年度,涉及的金额一般比较大,为了及时反映各纳税年度的应税收入,一般情况下,不能等到合同完工时或取得结算金额时才确定应税收入,否则,既不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也没有遵循收入和费用的配比原则,因此,对于上述跨年度的特殊劳务,一般按照纳税年度内完工进度或者完成的工作量确定收入。

128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