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9

  • 浏览数

    280

qq小妹头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什么是第二会计等式

9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诗诗雨天

已采纳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 会计恒等式改革了会计原恒公式,即“资金占用总额=资金来源总额”,取而代之以能够体现企业作为法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试算平衡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 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会计等式(2):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 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会计等式(3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什么是第二会计等式

252 评论(8)

xiaxia910000

会计要素反映了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的内部相关性,表现为以下三个会计等式。

241 评论(10)

无忧快乐起

会计要素反映了资金运动的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具有紧密的内部相关性,表现为以下三个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是最基本的会计等式,通常称为第一会计等式。收人-费用=利润,这一等式可称为第二会计等式,是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是编制损益表的依据,是一定时期的动态数字。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这是将第一会计等式和第二会计等式相结合的第三会计等式,是利润分配前的会计等式。

169 评论(12)

暴脾气媛媛

两个重要的会计恒等式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97 评论(14)

辛巴在深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前提之一就是主体要明确,就是说到底给谁记帐。公司是公司,个人是个人,经济责任一定要划分清楚,公司的钱不能装进自己的腰包里,个人也不能花公司的钱办自己的事,只有等到公司分了红,钱算自己的时候才可以的。

有两人合开的公司是卖显示器公司,共购进了两百台显示器,每台一千元,也就是说资产有二十万,但假如公司破产,就没有核算的必要了。

等式原则:

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

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

125 评论(8)

小嘉菜菜子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收入-费用=利润”

171 评论(12)

大大的蚂蚁啊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04 评论(10)

A+黎明前的黑暗

不对。应该是:收入-费用=利润”这一会计等式,是复式记账法的理论基础,也是编制利润表的依据

354 评论(8)

三鲜豆皮皮

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

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

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

资产关系

所有者权益应包括债权人权益(负债)和投资人权益 (股东权益)两部分,且权益必然是所有者权益,而不是其他与所有权无干者的权益;为此,所有者权益可以简称为权益。

为了简化会计恒等式,使其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鲜明的平衡性,建议将现在《准则》上规定使用的、同时也是国际上通用的、多年来采用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更新为:资产=权益

资产和权益是一物的两面,是对立的统一。有一定的资产,同时就有一定的权益;反之,有一定的权益,同时就有一定的资产。资产同权益的关系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平衡。

212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