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yanhei
第一章:经济法概论1、 法的概念:(1)来源:国家制定与认可(但国家制定与认可的不都是法)(2)实施:强制力(3)本质:反映统治阶级的意志(如社会意志、整体意志不属于法)(4)内容:人们的权利与义务关系(普遍适用性)特征为(1)(2)(4),法的概念四者缺一不可。2、 法的形式:(1)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3)行政法规:国务院(4)地方性法规:省级、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5)自治法规(6)特别行政区的法(7)行政规章:部门属国务院各部委及直属机构,地方属省级、较大市人民政府(8)国际条约:国家之间注:(4)(5)(6)地位相等,判决书不是法的形式。3、 法的分类:(1)成文法与不成文法;(2)根本法和普通法;(3)实体法和程序法;(4)一般法和特别法;(5)国际法和国内法;(6)公法和私法;4、 法律规范:(1)是法的最小单位(细胞),它不等于法律条文,1个法律条文可以是1个或多个规范,1个规范可以是1个或多个条文。(2)前提为通常,完整的结构为假定、处理、制裁=如果、那么、否则。前提与完整的结构两者必须有其一。(3)种类:按性质分:义务性(必须)、禁止性(必须不)、授权性(可做可不做)按强制性程度分:强制性、任意性5、 法律关系:(1)要素:A主体:人或组织;B内容:主体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C客体:除人或组织之外,其中不包括:阳光、空气、军火、自然灾害等;(2)法律事实:法律事实是法律关系发生、变更或消灭的直接原因 。分类:A法律事件(非人类控制)B法律行为(人类控制)A中因自然现象引起的为绝对,因社会现象引起的为相对。B中又可分为:①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②积极行为与消极行为③表示行为和非表示行为④单方行为和多方行为⑤要式行为与非要式行为⑥自主行为与代理行为6:经济法(1)要素:同法律关系;(2)调整对象:A市场主体组织关系B市场运行调控关系C宏观经济调控关系D社会保障关系注:财产赠与、财产继承等平等主体之间的财产流转关系不属于调整对象。7:经济纠纷:(1)主要解决途径: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2)仲裁①受案范围:A财产B合同(除a带有身份性质的纠纷b行政机关处理的c劳动争议仲裁d农村承包合同纠纷)②基本制度:A协议仲裁:a书面仲裁是受案依据(口头不行)b效力独立存在c明确具体仲裁委员会(注:仲裁委员会之间相互平级,与人民法院没有任何关系,当事人可自选仲裁委员会、仲裁员,但不得自选法院、法官)B一裁终局:a开庭但不公开b只管裁不管执行c一方不服仲裁判决,对方只能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③一方请求仲裁委员会决定,另一方请求法院决定,由法院裁定。④程序与裁决A不实行级别管辖和地域管辖;B仲裁庭可由3名裁决员和1名仲裁员组成;C仲裁应当开庭但不公开进行;D申请后可自行和解;E调解书与裁决书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一方不履行者,另一方可向法院申请执行。(3)行政复议(有一方为国家行政机关,免费复议)①非复议范围:A行政处分(非处罚)B不服行政机关做出的人事任免决定C不服行政机关做出民事纠纷调解决定;②申请时间及做出决定时间:60日之内③当事人:A申请人B被申请人C第三人(复议机关不是当事人)④复议机关:A县级以上政府部门不服,可向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主管部门复议;B对海关、金融、国税、外汇管理等垂直领导的行政机关和国家安全机关不服,只能向上一级主管部门复议;C对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不服,可向上一级人民政府复议;D对国务院部门、省政府不服的,向国务院部门、省政府复议。⑤举证责任:由被申请人承担。⑥行政复议决定书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⑦复议不停止原决定的执行(除被申请人和行政复议机关认为需要停止的除外)(4)诉讼①受案范围:除了告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任免及最终裁决,其余的都可以。(其中最终裁决一律不得另行起诉)②审判制度:A合议制度:3人以上的单数(少数服从多数),其中,合议庭的组成一审有两种a审判员+人民陪审员b审判员,二审只有审判员一种。B两审终审制度:a有时一审为终审b15天诉期c为最终判决,不执行强制执行d二审不服,可审诉,无时间期限,但必须执行;人民法院的审级:最高法院、高级法院、中级法院、基层法院 ③管辖:A级别管辖B地域管辖C专属管辖a民事案件:普通管辖(原告就着被告)b行政案件:如不复议,则在作出决定的行政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如复议,结果为维持原判,只能到最初做出行政机关的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结果如为改变,还可以到复议机关所在地的人民法院。④诉讼时效:A丧失胜诉权可以向法院起诉;B时效一般为2年,特殊为1年(身份受到伤害要求赔偿、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最长为20年,从知道或应当知道的期限开始算起。C诉讼中止(最后6个月内,如果非最后6个月内,则不影响诉讼中止)则补零头,中断则重新算。⑤民事案件可以调解,行政案件一律不调解。8、法律责任:(1)民事责任: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返还财产;恢复原状;修理、重作、更换、赔偿损失;支付违约金;消除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2)行政责任: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与财物;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吊销许可证、执照;行政拘留;(3)刑事责任: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附加型: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
快乐的森蝶
第一篇中国对外贸易 一、中国对外开放与对外贸易发展概述 (一)基本要求 1. 了解对外贸易推动生产发展与产业升级的机制、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发展概况、对外贸易如何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1.熟悉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概况、对外贸易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的机制、对外贸易如何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对外贸易丰富国内市场供应的机制 2. 掌握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对外开放格局的演进、对外贸易对国民经济的积极作用、对外贸易扩大劳动就业的机制 (二)考试内容 1. 对外开放政策与对外开放格局 (1)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含义与主要内容 (2)对外开放格局 2. 对外贸易的发展 (1)改革开放前对外贸易发展概况 (2)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发展 3. 对外贸易的作用 (1)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2)推进生产发展与产业升级 (3)提高科学技术水平 (4)扩大劳动就业 (5)丰富国内市场供应 (6)推动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基本要求 1. 了解组织生活必需品与一般消费品的进口的必要性 2. 熟悉科技兴贸战略规划与措施、以质取胜战略的含义与措施、组织重点建设物资和加工贸易物资的进口的必要性 3. 掌握出口商品战略的概念、“十五”计划时期(2001年~2005年)的出口商品战略、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重要意义、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方针与措施、进口商品战略的含义与内容、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的必要性 (二)考试内容 1. 出口商品战略 (1)出口商品战略概述 (2)“十五”计划时期(2001年~2005年)的出口商品战略 2. 以质取胜战略 (1)以质取胜战略的含义 (2)以质取胜战略的措施 3. 科技兴贸战略 (1)实施科技兴贸战略的重要意义 (2)科技兴贸战略规划与措施 4. 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 (1)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必要性 (2)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方针与措施 5. 进口商品战略 (1)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 (2)组织重点建设物资和加工贸易物资的进口 (3)组织生活必需品与一般消费品的进口 第二篇国际贸易 一、国际贸易产生、发展与分类 (一)基本要求 1.了解贸易条件的含义、国际贸易发展的历史 2.熟悉贸易条件的种类 3.掌握国际贸易的含义、国际贸易的各种分类 (二)考试内容 1. 国际贸易的概念与产生条件 (1)国际贸易的概念 (2)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 2. 国际贸易的发展 (1)奴隶社会的对外贸易 (2)封建社会的对外贸易 (3)资本主义社会的对外贸易 (4)社会主义社会的对外贸易 3. 国际贸易的分类 (1)以货物移动方向划分 (2)以国境和关境划分 (3)以商品形式划分 (4)以货物载运方式划分 (5)以是否直接贸易划分 (6)以清偿工具划分 4. 贸易效益衡量的指标 (1)贸易条件的含义 (2)贸易条件的分类 5. 对外贸易和国内贸易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1)对外贸易困难比国内贸易多 (2)对外贸易比国内贸易复杂 (3)国际贸易风险大 6. 经营对外贸易应具备的条件应该是这样吧\\\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