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张总
上市公司会计报表中的错报可能是由错误引起的,也可能是由舞弊引起的错误通常是指会计报表中的非故意错报。包括金额或披露内容的漏报。例如,报表编制过程中偶然出现的计算失误.以及在运用与计量、确认、分类、表达或披露有关会计原则时的失误等。舞弊则是指导致会计报表产生不实反映的故意行为,会计工作中的舞弊与错误的根本区别在于所涉行为是故意还是非故意的。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按照舞弊主体的不同可以划分为管理当局(经营者)舞弊和会计人员舞弊两大类。管理舞弊是指上市公司管理当局中一个或多个成员操纵公司会计信息生成或披露而发生的舞弊行为;会计人员舞弊是指上市公司的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自己或与公司外部的第三者进行串通故意提供虚假会计信息的行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通常是与舞弊的动机和潜在的机会相联系的,舞弊的动机有经济性和非经济性之分。但经济利益驱使是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最根本原因。当公司的财务稳定性或盈利能力受到威胁时或当承受异常压力或受到经济利益驱使时,上市公司就会运用各种舞弊手段来粉饰会计报表以达到各种经济目的。[编辑本段]会计舞弊产生条件的经济学解释(一)委托代理理论与会计舞弊当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时,财产所有者不直接参与财产的运营和管理,而是赋予某一代理人(经营者1在特定条件约束下,进行财产运营和管理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就形成了所有者和经营者两个独立利益主体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关系下,委托人和代理人是相对独立的利益主体。根据理性经济人假设,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追求自身私人收益的最大化。因此.必然存在代人行为选择与委托人利益目标相背离的情况。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同样存在着股东和公司,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作为出资者,不直接参与公司的经营管理:企业经营者作为代理人,努力经营为股东创造财富,并以会计信息形式向股东报告经营责任的履行情况。经营者作为代理人,可以直接操纵公司会计信息的生成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在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机制约束下,他们有动机和机会通过指使会计人员舞弊来提高会计报表中的经营业绩。而作为委托人的股东,虽然也在追求企业价值或利润的最大化,但由于上市公司的股东比较分散。很难达成一个具有约束力的协议,来约束和监督经营者的行为。由此可见,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目标不一致是导致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内在动因。(二)信息不对称理论与会计舞弊信息不对称是指市场中交易的一方比另一方拥有更多的信息。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乔治·阿克尔洛夫在研究二手车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时,发现卖方对产品质量拥有的信息比买方更多时,就会导致出售低质产品的情况,这被称为“逆向选择” 另一位诺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则确认了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上,拥有更多信息的一方,为了得到更好的交易结果,会采取一些令人可信的方式将信息发布给缺乏信息的另一方。这种方式被称为“发出信号”。在一个信息不完备的经济环境中,委托人和代理人各自拥有的信息是不对称的,代理人往往比委托人拥有更多的信息,作为具有理性的单独个体,代理人更倾向于利用自身优势为自己谋福利。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同样也存在着股东和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和经营者各自拥有的信息也是不对称的。另外,我国的上市公司多数是由国有企业改组而来, 由于改制的不规范,普遍存在着所有者缺位、未建立有效的制衡机制、对经营者的约束软化、内部人控制现象严重等问题。由于受到信息成本的约束,流通股股东无法了解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和真实的经营业绩,他们只能通过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来了解公司的经营业绩,并做出自己的决策。而会计信息基本上属于公司经营者的私人信息,他们既可能在上市前提供虚假信息以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行投资,也有可能在上市后为保持上市资格、实现配股筹资或免于受到监管部门的处罚等目的而进行会计舞弊。[编辑本段]会计舞弊主体的经济学分析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主体通常是公司的经营者(管理当局)和公司的会计人员。前者通常是会计舞弊的策划和指挥者,后者则是会计舞弊的具体操作和实施者。无论是管理当局还是会计人员,其进行会计舞弊都是在相关责任制度约束下的经济理性选择。就公司管理当局而言,其会计舞弊行为选择是在权衡舞弊的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之后做出的。假定会计舞弊的净收益Ne=R+C。公司中Ne为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预期净收益,通常包括公司筹集资本的增加、经营者私人收益的增加以及因虚增经营业绩而带来的股票市值的增加等。C为上市公司舞弊的预期成本,通常包括造假的费用支出和可能受到的惩罚等。在其他条件既定的情况下,舞弊的预期净收益Ne越大,公司经营者进行会计舞弊行为的可能性也越大。对于公司会计从业人员而言。由于他们是公司的雇员。直接从事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披露工作,他们的个人收益高低与公司的经营业绩是息息相关的。通常在《会计法》和职业道德约束下,他们不会主动进行会计舞弊,但如果受到公司经营者的指使和生存、就业等压力的驱动,他们才会在权衡预期收益和预期成本之后作出是否进行会计舞弊的行为选择。上市公司本身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提供真实会计信息的许多上市公司将无法保住上市资格或获得配股资格。难以筹集到资金。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经营者也不会增加私人收益。相反。如果通过会计舞弊来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可以获得比提供真实会计信息更大的预期净收益。在我国现行的证券监管体制下,公司因为会计舞弊被查处的概率不高,即使舞弊被查出,个人往往也不会因此而遭受到很严重的惩罚。在这种舞弊的预期收益大大高于舞弊预期成本的情况下,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或会计人员会理性地选择会计舞弊行为。[编辑本段]外部监督主体的经济学分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主要使用者都是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对一个国家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注册会计师对保证上市公司的会计信息质量具有不可推卸的监督责任。从理论上讲。注册会计师应该接受财产所有者的委托,恪守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对上市公司经营者的业绩进行审查,并出具审计报告。但是,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由于治理结构不完善,指定会计师事务所的权力实际上掌握在上市公司主要经营者手中。即由公司经营者这一代理人充当委托人聘请注册会计师审计自己编制的会计报表,并决定注册会计师的续聘,支付审计费用等事项。上市公司通常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通过各种手段向注册会计师施加压力或以利益相诱惑,迫使其就范,以达到购买审计意见的目的。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当注册会计师因揭露客户的舞弊行为承担被解聘的风险时,就很可能屈从上市公司,为其出具虚假的审计报告,甚至丧失职业道德,协助上市公司作弊。2001年。国家审计署对16家具有上市公司年度会计报表审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就其2001年完成的审计业务质量进行了审计检查 共查了32份审计报告,并对21份审计报告所涉及的上市公司进行了进一步的审计调查,检查结果发现有14家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23份严重失实的审计报告,虚假财务会计信息涉及金额71.43亿元,共涉及41名注册会计师。另据有关研究资料表明,1994年—2002年,中国证监会对负责63家上市公司审计或评估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查.受到中国证监会处罚的比例高达50%。注册会计师是否与被审计单位合谋取决于审计收费水平的高低和合谋被查处的风险和处罚的力度。如果国家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管力度加大,就可以减少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之间的合谋行为。目前,我国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监督和处罚力度偏轻。一方面,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注册会计师的合谋行为被发现的概率比较低,另一方面,即使被发现,一般也仅限于行政处罚。所以,注册会计师与上市公司管理当局进行合谋收益通常大于成本,这也是导致上市公司会计舞弊案件不断发生的根本原因。[编辑本段]遏制会计舞弊的途径和方法从以上可以看出,会计舞弊的预期收益大于预期成本是上市公司进行会计舞弊的根本动因,应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提高上市公司舞弊的预期成本是遏止会计舞弊的最根本对策。一、是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对经营者行为的监督和约束,遏制管理当局的舞弊行为。通过完善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可以从公司内部加强对管理当局权利和行为的制衡和约束。减少管理当局进行会计舞弊的机会。二、是加大对上市公司会计舞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舞弊的预期成本,尤其是加大对舞弊责任人的刑事处罚和经济处罚力度,消除上市公司对会计舞弊的需求。三、是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法律责任约束和职业道德约束。政府审计机关和上市公司监管机构应加强对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的再监督,对注册会计师的重大过失和舞弊行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增强注册会计师对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风险意识和法律责任意识,减少其与上市公司经营者进行合谋的动机,同时还可以通过开展同业互查和进行诚信教育等方式,提高注册会计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使其理性地选择正直的执业行为。四、是完善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加强对上市公司会计业务和会计信息披露的法律责任约束。在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明确对会计舞弊行为的法律责任认定和相应的惩罚措施,可以从制度源头上控制会计舞弊行为的发生。
2俊不在服务区
一、财务舞弊的定义 财务舞弊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财务舞弊必然会在许多的方面表现出各种迹象。如会计人员频繁离职、变更注册会计师事务所、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关联交易频繁、管理层经常发生变动或抛售其所持有的股票等等。 二、财务舞弊征兆的识别 财务舞弊征兆可以从管理层面、关系层面、组织结构和行业层面以及财务结果和经营层面加以识别。 1、管理层面的预警信号 管理层面的舞弊是一种最严重的舞弊指向,因为这是一种有组织、有预谋和多方参与的集体性舞弊行为。 如果发现以下管理层面的预警信号时,表明公司可能存在着财务报表舞弊: 高级管理人员有舞弊或其他违反法律法规的不良记录; 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频繁改组; 高级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成员离职率居高不下; 关键高级管理人员的个人财富与公司的经营业绩和股价表现联系过于紧密; 高级管理人员处于赢利预期或其他财务预期的高压下; 高级管理人员对不切实际的财务目标作出承诺; 高级管理人员的报酬主要以财务业绩为基础(如奖金、股票期权和销售佣金); 高级管理人员的决策受制于债务契约,且违规成本高昂; 高级管理人员过分热衷于维护或提升股票价格;高级管理人员过分热衷于税务筹划; 重大决策由极少数关键人物(如公司创始人)所左右,且逾越决策程序的独裁现象司空见惯; 高级管理层对于倡导正直诚信的文化氛围缺乏兴趣; 高级管理人员经常向下属经营班子下达激进的财务目标或过于严厉的支出预算; 高级管理层过多地介入专业性很强的会计政策选择、会计估计和会计判断; 高级管理层频繁接受媒体的采访宣传且对沽名钓誉的活动乐此不疲。 以上种种迹象表明管理层有了舞弊的压力、动机和可能。但是,舞弊是一种人人都可能进行的违法行为,但不一定都会发生。如果管理层人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和操守很高,信用意识很强,就不一定发生财务舞弊行为。正如有些人见利忘义,而有些人却拾金不昧一样,道德水平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2、关系层面的预警信号 关系层面是指公司在其经营过程中由于经济、金融、法律、投资、融资等多方面的活动而形成的一种关系。通过观察与分析公司在处理与金融机构、关联公司、注册会计师、律师、投资者和监管机构的关系时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可以对公司是否进行或者准备进行财务报表舞弊作出判断。 这些关系层面的预警信号主要包括: 贷款或其他债务契约的限制对公司的经营或财务决策构成重大问题; 银企关系异常(如与异地的金融机构关系过于密切、开设的银行账户众多); 高级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成员与主办银行的高层关系过于密切; 频繁更换为之服务的金融机构; 缺乏正当的商业理由,将主要银行账户、子公司或经营业务设置在避税天堂; 向金融机构借入高风险的贷款并以关键资产作抵押; 经营模式缺乏独立性,原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主要通过关联公司进行; 经常在会计期末发生数额巨大的关联交易; 当期的收入或利润主要来自于罕见的重大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明显缺乏正当的商业理由; 对关联方的应收或应付款居高不下; 公司与其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的关系高度紧张或关系过于密切; 频繁更换会计师事务所或拒绝更换信誉不佳的会计师事务所; 高级管理人员在审计时间或审计范围等问题向注册会计师提出不合理的要求; 高级管理人员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过程中需要询问的人员或需要获取的信息进行了正式或非正式限制; 经常变更为之服务的律师事务所或法律顾问; 频繁卷入诉讼官司; 高级管理层与股东之间的关系紧张; 频繁发行或增发新股、债权,导致投资者抱怨或抵制; 高级管理层与投资银行或证券分析师关系过于密切或紧张; 高级管理层与证券监管机构关系紧张; 高级管理人员或董事会成员在财务报告和信息披露方面受到证券监管机构的处罚或批评;与税务机关税务纠纷不断。 3、组织结构和行业层面的预警信号 企业组织结构是指企业组织的基本框架,是对完成企业目标的人员以及人员关系、级职以及级职关系、权责以及权责的范围、资源以及资源的配备等等所作的制度性安排。组织结构过于复杂、设置不合理、授权不明确等问题都可能导致企业财务管理失控,从而产生舞弊行为。 组织结构和行业层面的主要预警信号包括: 组织机构过于复杂; 所在行业处于成熟或衰退阶段; 缺乏内部审计机构或人员配备严重不足; 董事会成员主要由内部执行董事或“灰色董事”组成; 董事会的作用过于被动,受制于高级管理层; 主要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地域分布广泛,且缺乏有效的沟通和控制; 信息系统薄弱或IT人员配备不足; 未设立审计委员会,或审计委员会缺乏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 所在行业竞争加剧,经营失败与日俱增; 在行业一片萧条时,公司的经营业绩一支独秀; 遭受巨额经营损失,面临破产、被敌意收购或其他严重后果; 所在行业技术进步迅猛,产品和技术具有很高的陈旧风险; 所在行业对资产、负债、收入和成本的确认高度依赖于主观的估计和判断。 4、财务结果和经营层面的预警信号 财务成果主要是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状况,从财务成果有关指标的变异和特殊性,也可以反映出企业财务舞弊行为。 财务结果和经营层面的主要预警信号包括: 经营业绩与财务分析师的预测惊人接近; 报表项目余额和金额变动幅度异常惊人; 对外报告的资产、负债、收入和费用主要建立在高度主观的估计和判断基础之上,且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很可能随着估计和判断基础的变化而严重恶化; 收入和费用比例严重失调; 高度依赖于持续不断的再融资(包括股票和债务融资)才得以持续经营; 报表项目的余额或金额源于一笔或少数几笔重大交易; 会计期末发生“形式重于实质”的重大交易且对当期经营业绩产生重大影响,财务报表被注册会计师发表“不干净”意见; 在连年报告净利润的同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持续人不敷出; 对外报告的赢利能力以远高于竞争对手的速度迅猛增长; 主要成本费用率大大低于其竞争对手; 财务报表附注晦涩难懂; 连续多年依靠非经营性收益才得以保持赢利记录; 财务杠杆高,处于违反债务契约的边缘; 经营业绩与其所处的行业地位不相称; 经营成功所高度倚重的产品或服务面临着市场竞争、技术进步、消费偏好或替代品的严峻挑战; 对外报告的经营业绩与内部预算或计划总是保持高度一致,罕有例外情况发生;因经营业绩不佳导致股票交易持续低迷,面临着被交易所终止交易的风险。 三、财务舞弊的具体征兆表现 由于企业的财务资料最终要向有关方面披露,并且虽然披露的主要目的各不相同,但不外乎增加利润、减少负债等几个方面,使企业能够获得良好的市值,争取到更多的银行贷款。从会计角度看,财务舞弊主要表现为销售收入舞弊、销售成本舞弊、负债和费用舞弊、资产舞弊和披露舞弊等形式。 1、销售收入舞弊的预警信号 2、销售成本舞弊的预警信号 3、负债和费用舞弊的预警信号 4、资产舞弊的预警信号 5、披露舞弊的预警信号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