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43

多吃多漂亮哟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中级会计中换入资产的成本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昏昏头了

已采纳

换入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其公允价值入账,换入时的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而是计入当期损益。因此,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700万元+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 0- 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0+支付的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3万元=703万元。

中级会计中换入资产的成本

328 评论(9)

默然回首千百度

换入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其公允价值入账,换入时的交易费用不计入成本,而是计入当期损益。因此,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值700万元+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税额 0- 换入资产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0+支付的应计入换入资产成本的相关税费3万元=703万元。 扩展资料: 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 非货币性资产,指货币性资产以外的资产,包括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以及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等。 非货币性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的最基本特征是,其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例如,企业持有固定资产的主要目的是用于生产经营过程,通过折旧方式将其磨损价值转移到产品成本中,然后通过该产品销售获利,固定资产在将来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即货币金额是不固定的或不可确定的,因此,固定资产属于非货币性资产。 [1] 相关项目 一般来说,资产负债表所列示的项目中属于非货币性资产的项目有:股权投资、预付账款、存货(在途物资、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委托代销商品、分期收款发出商品,生产成本)、不准备持有至到期的债券投资、固定资产、工程物资、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 从经济史看,人类经济史上共存在三种情形下的非货币资产: 是原始社会或自然条件下的非货币资产; 是市场经济不发达情况下的非货币资产; 是实行高度计划经济条件下的非货币资产。

208 评论(14)

葉落罒無痕

因为换入的长期股权投资的公允价值比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更公允,因此...

174 评论(8)

不是我的白云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要分两种情况:

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

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换出资产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例:甲公司以一项长期股权投资与乙公司交换一台设备和一项无形资产,甲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余额为25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为190万元;

乙公司的设备原价为80万元,累计折旧40万元,公允价值为50万元,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为170万元,公允价值为150万元;甲公司支付给乙公司补价10万元,发生固定资产清理费用5万元。

假设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且患处资产和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均能够可靠计量,那么甲公司应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50

无形资产 150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0

投资收益 3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50

银行存款 10

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涉及损益。公式为:换入资产的成本=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应支付的相关税费。

支付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双方不确认损益;

收到补价方,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减去补价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计算当期损益。

例:同样是上例的条件,如果不具备商业实质,甲公司做如下会计分录:

借:固定资产 43.81

无形资产 186.19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0

贷:长期股权投资 250

银行存款 10

如何选择公允价值计量还是账面价值计量: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规定了确定换入资产成本的两种计量基础和交换所产生损益的确认原则: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两个条件的,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二)不具有商业实质或交换涉及资产的公允价值均不能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参考资料: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百度百科

221 评论(9)

catmouse1972

因为当时的中级会计实务的书不在了,所以找了道题给你:甲公司拥有一台专有设备,该设备账面原价300 万元,已计提折220 万元,乙公司拥有一幢古建筑物,账面原价200 万元,已计提折140 万元,两项资产均未计提减值准备。甲公司决定以其专有设备交换乙公司该幢古建筑物拟改造为办公室使用,该专有设备是生产某种产品必须的设备。由于专有设备系当时专门制造、性质特殊,其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乙公司拥有的建筑物因建筑年代久远,性质比较特殊,其公允价值也不能可靠计量。双方商定,乙公司以两项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为基础,支付甲公司10 元补价。假定交易中没有涉及相关税费。分析:该项资产交换涉及收付货币性资产,即补价10 万元。对甲公司而言,收到的补价10 万元÷换出资产账面价值80 万元=土2.5%<25%,因此,该项交换属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乙公司的情况也类似。由于两项资产的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因此,甲、乙公司换入资产的成本均应当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甲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清理800 000累计折旧 2 200 000贷:固定资产——专有设备3 000 000借:固定资产——建筑物700 000银行存款 100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 800 000乙公司的账务处理如下:借:固定资产清理 600 000累计折旧 1 400 000贷:固定资产——建筑物2 000 000借:固定资产——专有设备700 000贷:固定资产清理 600 000银行存款 100 000从上例可以看出,尽管乙公司支付了10 万元补价,但由于整个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账面价值为基础计量的,支付补价方和收到补价方均不确认损益。对甲公司而言,换入资产是建筑物和银行存款10 万元,换出资产专有设备的账面价值为80(300—220)万元,因此,建筑物的成本就是换出设备的账面价值减去货币性补价的差额,即70 (80—10)万元;对乙公司而言,换出资产是建筑物和银行存款10 万元,换入资产专有设备的成本等于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即70(60+10)万元。由此可见,在以账面价值计量的情况下,发生的补价是用来调整换入资产的成本,不涉及确认损益问题。

166 评论(11)

萝卜的破哥哥

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资产按照处置资产相同的处理,换入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入账。借: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公允价值)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主营业务收入/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资产处置损益(换出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或借方)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银行存款等以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入资产按照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借: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倒挤)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贷:库存商品/固定资产清理/无形资产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银行存款等我们在登记账户前,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 资产交换的会计分录: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换出资产按照处置资产相同的处理,换入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入账。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下面为您介绍什么是会计分录会计分录亦称“记账公式”。简称“分录”。它根据复式记账原理的要求,对每笔经济业务列出相对应的双方账户及其金额的一种记录。在登记账户前,通过记账凭证编制会计分录,能够清楚地反映经济业务的归类情况,有利于保证账户记录的正确和便于事后检查。下面为您介绍关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相关知识: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指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该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即补价。其特征如下:1、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交易对象主要是非货币性资产;2、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以非货币性资产进行交换的行为;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但有时也可能涉及少量的货币性资产

284 评论(8)

天天爱小狐狸

对的,换入资产成本=换出资产公允价+换出资产增值税销项-换入资产可抵扣进项+支付的换入资产相关税费+支付的补价

150 评论(12)

灰灰poppy

虽然据我考中级会计已经时隔一年之久,但看到大家还在焦急的等待中级会计考试的成绩,我还是很有感触。会计相关的考试我从大一开始到现在已经考了很多了,但是中级会计考试是唯一我在上班期间拿下的,当时因为每天上班,时间和精力本来就很匮乏,再加上因为自己的原因只留给自己三个月的时间,可以说是速成了。也有一定运气在吧,但是好在最后顺利拿到证书。虽然终中级会计考试刚刚结束不久,但是备考2021年中级会计考试的大军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准备了,跟大家分享一下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备考经验,希望对中会初学者有一定启发,从而更好的投入到下一年的备考中。对三科的看法中级会计实务是三科中最难的,内容也比较多,还很具有综合性,加上有很多知识点牵涉到之后两科考试的内容,从难到易的原则上是先备考它。这块花的时间也比较多,主要是有些比较难的知识点不好理解,多思考,不会就不要死啃书,多寻求帮助或者听听课。经济法是第二难了吧,我当时还挺怕这科的,考研的时候关于背诵的东西没少让我犯恶心。而经济法主要是记忆,不过听完南文文核 心800题中老师讲的感觉这科还是以理解性的记忆为主,不要死记硬背最好。出题上相对来说还是比较简单的,就是那些题多是很灵活的,还是要多做做做题找找更好的解题思路。财务管理这科就是些计算题啦,记好公式,多做做题,基本上就没问题,就是这些公式真心复杂,前期原理一定要摸透,不然很难运用到做题中。整体备考时间规划思路三科整体备考按照3:2:1的比例分配会更合理一些。先把实务学好,之后两科同时进行就行,切记注意不要将那些知识点记混淆了。另外,每科都有自己的特点,每科也相应的备考重点,所以在学的过程住要把握好重难点,将这部分做好基本上就可以拿到过线的分数。不知道大家决定什么时候开始备考,但就我自己的备考情况来看,中级会计考试最好还是准备三个月以上,特别是像我这样的上班族,更是要多花点心思和时间。虽然对于全职备考的来说时间比较充足,但是有些考生因为是辞职备考要考虑到脱产的压力,时间上要相对缩短但也要保证相对充足,不要到最后学没学好,钱也没正挣着,耽误功夫。说到这里还是提醒大家备考的过程中,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看到太多因为自己三心二意的到最后突击学而措手不及的案例,感觉很可悲,既然决定考了,报名费也交了为什么就不能踏踏实实的用心学?有些小伙伴说中级会计难,不好学,那是当然!这么多知识点还有些很高大上、之前工作中从来没有遇到的词,让大家自己看书摸索,当然难了。理解都理解不好,更不要说做题、去考试了。其实学这件事除了天赋和努力,最重要的还是方法。1.跟着老师学效率更好我起初备考本以为自己考cpa的经历能为我备考中级加分,自己看书学,但是无奈进度太慢,到底是考察方向不一样,有些知识点还是不能通过自己的思考很好的理解掌握,所以为了能考前能顺利的完成备考后来我还是决定像之前的考试一样跟着老师学。当时网课听的刘忠和南文文核心800题,虽然两个老师该讲的知识点都有讲到,并且也很全面,但是相比之下感觉南文文老师讲的更加适合应试。所以备考前期一定要在正规渠道选好网课,多试听,尽量能跟着一到两个老师学到最后,这样中途不会因为换课不适应耽误效果。跟着刘忠老师听完一遍之后感觉学到了不少东西,特别是老师讲课的状态很好,很舒服的过完知识点。老师讲的也比较细致,但不知道为什么我听完之后总觉得抓不住重点,以至于最后做真题卷子的时候效果很差,前期章节的题练了不少,有点意外,后来又跟着南文文核心800题过完一遍教材,将之前的笔记又重新整理。我在听课的时候习惯暂停视频去做老师即将要讲解的例题,自己做一遍再看看和老师讲的有什么差距。听完之后发现有很多题都是思路上没有打开,只要将那些核心考点掌握住,配合老师讲过的思路去做就很好解答。听完之后做的真题试卷基本上都过线了,只不过前面做的几张因为自己时间上没有把控好而错了不少应该得到的分,后来就好了。感觉南文文老师对于核心考点的把握还是挺准的,他讲到的核心考点和重难点在做卷子的时候基本上都见过,而且很多相似的题型基本上看完之后就知道该如何下手了。想过线拿证,还是要把老师讲的那些核心考点掌握住才行。2.做题以历年真题试卷为主关于做什么题我还是建议大家以真题试卷为主,当然是在把南文文老师讲的800道例题吃透的前提下。做试卷的时候最好能自己定个时间,按照正式考试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答题时间和速度,前期慢一点没事,但是越往后越是要提高做题速度,为了让自己在机考中游刃有余有余,速度是一定要提上去的。做完试卷将中间的错题挑出来研究一下错误的原因,将自己觉得比较有价值的题单独提出记在错题本上,方便回顾,这样在考前将这些错题吃透也会为自己提高很大一部分分数。时间宽裕的一定要将备考工作做足,不是一遍过去就能稳操证券的。所谓温故而知新,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在重复中发现新的突破点,最后能够稳稳过线拿证才是最重要的!

248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