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8

吧啦左耳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丸子粉丝

已采纳

《小企业会计准则》将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相比,《小企业会计准则》相对简单,并且为了减轻小企业纳税调整的工作量,《小企业会计准则》尽量与税法趋同。在收入确认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原则相同,但在个别业务的处理上存在明显差异,笔者认为,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和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销售退回差异较大。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在收入确认上的主要差异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五十九条第三款规定:“销售商品采用分期收款方式的,在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五条规定:“……合同或协议价款的收取采用递延方式,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应当按照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应当在合同或协议期间内采用实际利率法进行摊销,计入当期损益。”

在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商品方面,《小企业会计准则》与《企业会计准则》存在较大差异。

例1:2017年1月1日,甲公司采用分期收款方式向乙公司销售一套大型设备,合同约定的销售价格为2000万元,分5次于每年12月31日等额收取。该大型设备成本为1560万元。在现销方式下,该大型设备的销售价格为1600万元。

若甲公司适用《企业会计准则》,则会计处理如下:

2017年1月1日销售实现时:

借:长期应收款 2000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6000000

未实现融资收益 400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15600000

贷:库存商品 15600000

2017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4680000

贷:长期应收款 4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00

借:未实现融资收益 1268800(根据实际利率计算得出)

贷:财务费用 1268800

‚若甲公司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则会计处理如下:

2017年12月31日收取货款时:

借:银行存款 4680000

贷:主营业务收入 40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80000

借:主营业务成本 3120000

贷:库存商品 3120000

《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实施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以分期收款方式销售货物的,按照合同约定的收款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因此,《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产生了差异。在2017年,会计确认上1600万元收入,1560万元成本,冲减126.88万元财务费用;而税收上只能确认400万元收入和312万元成本;在汇算清缴时,调减收入1200万元,调增成本1248万元,调增财务费用126.88万元。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无需调整。

二、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销售退回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六十一条规定:“小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的销售退回(不论属于本年度还是属于以前年度的销售),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小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的销售折让,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

《企业会计准则第14号——收入》第九条规定:“企业已经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退回的,应当在发生时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销售退回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第五条规定:“企业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通常包括下列各项:……(三)资产负债表日后进一步确定了资产负债表日前购入资产的成本或售出资产的收入。”

例2:甲公司2017年11月8日销售一批商品给乙公司,取得收入120万元(不含税,增值税率17%)。甲公司发出商品后,按照正常情况已确认收入,并结转成本100万元。2017年12月31日,该笔货款已经收到。2017年1月12日,由于产品质量问题,本批货物被退回。甲公司于2017年2月28日完成2008年所得税汇算清缴(适用税率25%)。

若甲公司适用《企业会计准则》,则会计处理如下:

2017年1月12日: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00

贷:银行存款1404000

借:库存商品100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0

借: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 5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50000

‚若甲公司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则会计处理如下:

2017年1月12日:

借:主营业务收入1200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04000

贷:银行存款1404000

借:库存商品1000000

贷:主营业务成本 1000000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确认企业所得税收入若干问题的 通知 》(国税函[2008]875号)第一条第五款规定:“企业因售出商品的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的减让属于销售折让;企业因售出商品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属于销售退回。企业已经确认销售收入的售出商品发生销售折让和销售退回,应当在发生当期冲减当期销售商品收入。”因此,《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产生了差异,2017年度汇算清缴时调增收入120万元,调增成本100万元,2017年度汇算清缴时再进行反向调整。

《小企业会计准则》与税法规定一致,无需调整。

小企业会计准则实施问题

287 评论(9)

oo0O傻猫咪O0oo

《小企业会计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制定的。它是我国会计核算制度走向成熟的标志,对规范小企业会计行为、促进小企业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我们通过最近对制度实施情况的调查情况来看,由于种种原因,使得制度实施过程出现了相当多的问题,不同程度地阻碍了制度的顺利实施,导致制度执行无法到位。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本文试就《小企业会计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 一、我国现行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存在的问题(一)财务人员核算方式不规范,纳税意识不强中小企业因受经济性质和规模所限,其经营者在经营理念、财务管理水平以及对税法的遵从度等方面与大中型企业相比都有较大差距。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财务机构不健全,会计、办税人员的业务素质也相对较低,满足不了税务管理的要求。另外财务管理制度也不够规范,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财务核算不真实,掩盖了企业的正常经济活动,从而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税收管理的难度。(二)税收优惠政策不完善,导致税费不公平现象的出现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不统一,影响扶持政策出台。税法规定的中小企业标准窄,认定标准的不统一,不仅影响了税法的规范性,而且使中小企业仅成为宣传上的热点,在实际执行政策中很难贯彻落实。税收优惠覆盖面较窄,幅度力度尚显不足。中小企业涉及税收优惠的税种少,税收优惠政策没有适应不同性质、不同阶段、不同规模中小企业的发展要求。对中小企业的税收管理不到位。(三)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我国中小企业的财会人员具有核算控制和监督经营者双重职责,需要同时兼顾所有者和经营者双方的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我国中小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大部分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统一的,所以,企业所有者的目标和经营者是一致的,这样一方面有利于企业集中力量生产经营,提高了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在这种高度统一的形式下,企业经营者即企业所有者,企业中不存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主自行管理经营,导致财务会计人员实质上只有核算控制的职能,弱化了监督企业的作用。理论上讲,此时要求财务会计工作代表利害关系各方,保证为所有利害关系人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显然缺乏理论依据,实践证明也是不现实的,这是中小企业财务会计工作的一大弊端。(四)财务会计基础工作薄弱由于我国中小企业会计基础工作薄弱,内部会计制度尚不健全、不严密,缺少内部牵制、稽查等必要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大部分中小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信息失真问题严重。中小企业的会计人员岗位责任不清,核算不规范,办理会计事项时有较大的随意性,收入、成本、利润不实的情况时有发生。由于基础工作薄弱,导致部分中小企业账目混乱,会计数据失真,财产账实不符。(五)内部管理混乱中小企业业主与会计存在裙带、亲属关系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是私营企业,所有经营行为都是自己说了算。因此,他们在经营管理上不希望外人知道更多的企业秘密,于是对比较敏感的会计部门都用亲属和有裙带关系的人,而这些人由于和业主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利害关系,往往在账务处理上完全听从于业主,不能放开手脚核算。由于会计监督作用完全丧失,从而导致财务核算混乱,弄虚作假的行为时有发生。二、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的关系我国税收制度和会计制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会计工作是国家税收的基础环节,会计制度的制定一方面要服务于国家税收法规,另一方面要以规范我国各个经济实体为目的。会计报表的账面信息是企业发展情况的晴雨表,因此会计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着国家税收和企业的健康发展。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制约。在会计制度制定的过程中,税收法规不能影响会计信息的生成和提供,不影响会计信息的独立、公允和完整,仅在纳税事项发生差异时,根据税法规定作相应的纳税调整。在实务中正确处理二者的差异,减少会计核算成本和税收运行成本,可以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相互牵制降低税收征管效率。为避免效率损失,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在实践中应该相对协调。三、完善中小企业会计制度建设一是提高财务管理水平。规范中小企业财务核算水平,使中小企业核算制度化,规范化。中小企业要突破生存发展的瓶颈,在企业管理中要完善内控管理、加强财务核算。其次,要提高企业会计核算能力。一方面,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核算水平。另一方面对中小企业建账能力、会计与核算水平较低的现实,加快推进税务代理服务,并对创立初期的小微企业采用税务代理服务的,主动为中小企业纳税人提供财务知识和涉税知识的咨询,支持中介机构规范代理记账业务,结合《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贯彻落实帮助纳税人健全财务核算。二是整合企业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中小企业内部财会人员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财会人员的选拔,聘用需要认真对待,最好杜绝会计人员和中小企业业主存在裙带、亲属关系等问题。另外,现在很多小企业会计从业人员都是工作时间不长的年轻人,缺乏会计方面系统培训和职业操守培训,安排财务人员定期的参与培训有益于企业的长久发展。同时审计制度建设也非常重要,完善审计制度,一方面要拓展企业内部审计范围,另一方面,审计目标、审计方法要切合实际,优化审计工作。三是结合中小企业在当地经营的实际情况和政府规定,采取切实可行的管理措施和规章制度,加强中小企业财务报表、企业所得税申报表以及其他征管资料核实,审核分析涉税信息,准确掌握企业的真实经营情况。

24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