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3

robert8727500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存货公式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失忆看星星

已采纳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物料等。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出售,不论是可供直接销售。存货必须在符合定义的前提下,同时满足“该存货包含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和“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两个条件。企业的存货包括原材料、在产品、半成品、商品、周转材料、委托加工物资、消耗性生物资产等。

后续计量

存货的后续计量:

存货的后续计量是指发出存货成本的确定。存货准则规定的计价方法有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计价法等。加权平均法又分为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

1.先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是假定“先入库的存货先发出”,并根据这种假定的成本流转次序确定发出存货成本的一种方法。

2.月末一次加权平均法

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位成本=[本月月初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实际单位成本×本月各批进货的数量)]/(月初库存存货数量+∑本月各批进货数量)

本月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月发出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月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3.移动加权平均法

移动加权平均法是指在每次收货以后,立即根据库存存货数量和总成本,计算出新的平均单位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

3.计算公式:

存货的移动平均单位成本=(本次进货之前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的实际成本)/(本次进货之前库存存货数量+本次进货的数量)

发出存货的成本=本次发出存货的数量×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月末库存存货的成本=月末库存存货的数量×月末存货的移动平均单位成本

4.个别计价法

个别计价法是指对库存和发出的每一特定存货或每一批特定存货的个别成本或每批成本加以认定的一种方法。

采用个别计价法,一般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存货项目必须是可以辨别认定的;

二是必须要有详细的记录,据以了解每一个别存货或每批存货项目的具体情况。

会计存货公式

314 评论(8)

陳詞濫雕

科目余额表中没有存货的,只能说报表项目中的存货,存货不是一个会计科目而是报表项目。存货是有很多科目加总后的结果,基本上,存货=原材料期末余额+低值易耗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末余额+生产成本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

273 评论(8)

Phyllis。

不对,这个关系和前面的两个公式无关,从定义上直接可以看出关系.材料成本差异率的定义就是=(实际成本-计划成本)/计划成本.所以正确的公式是:发出材料计划成本*(1+材料成本差异率)=发出材料实际成本

178 评论(14)

BuleS天之蓝

材料采购+在途物资+原材料+周转材料+库存商品+委托加工物资+发出商品+生产成本-存货跌价准备+材料成本差异借方-材料成本差异贷方

355 评论(8)

may123456789

科目余额表中没有存货的,只能说报表项目中的存货,存货不是一个会计科目而是报表项目。存货是有很多科目加总后的结果,基本上,存货=原材料期末余额+低值易耗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末余额+生产成本期末余额-存货跌价准备。

存货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⑴存货是有形资产,这一点有别于无形资产。

⑵存货具有较强的流动性。在企业中,存货经常处于不断销售、耗用、购买、或重置中,具有较快的变现能力和明显的流动性。

⑶存货具有时效性和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性。在正常的经营活动下,存货能够规律地转换为货币资产或其他资产,但长期不能耗用的存货就有可能变为积压物资或降价销售,从而造成企业的损失。

183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