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YMiracle
审计的认定有三方面:
与审计期间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五项认定如下:
1.发生认定:真实的、与自身有关的而不是虚构的;没有“多计”和“高估”。
2.完整性认定:完整的、没有遗漏的;没有“少计”和“低估”。
3.准确性:记录的金额是准确的;既不多计,也不少计,恰到好处,没有差错。
4.截止认定:入账期间正确;既没有将本期应记录的推迟,也没有将后期应记录的提前。
5.分类认定:入账科目正确。
扩展内容:
完善审计制度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健全有利于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审计管理体制,建立具有审计职业特点的审计人员管理制度,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
到2020年,基本形成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适应的审计监督机制,更好地发挥审计在保障国家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推动深化改革、促进依法治国、推进廉政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实行审计全覆盖坚持党政同责 - 中国普法网
ALONI爱洛尼家居
EO 存在发生existence/OccurrenceCO截止性 cut offVA 计价分摊(准确性)Valuation and apportionmentRO权利和义务Rights and obligationsPD披露和列报Disclosure and presentation
狂爱KIKI
(一)认定的含义 认定,是指管理层在财务报表中作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注册会计师将其用于考虑可能发生的不同类型的潜在错报。 认定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注册会计师的基本职责就是确定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其财务报表的认定是否恰当。 当管理层声明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进行编制,在所有重大方面作出公允反映时,就意味着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各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以及相关的披露作出了认定。 管理层认定有些是明确表达的,有些是隐含表达的。(二)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主要与利润表有关]。 [不该入账入了账;与金额无关;虚构、捏造。代表性情况:确认了不应确认的收入] [方式:早报(提前入账)、虚报(虚构交易);目的:高估发生额]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应在账上的不在账上。遗漏、隐瞒。代表性情况:隐瞒应付账款] [方式:晚报(推迟入账)、瞒报(隐瞒交易);目的:低估发生额]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应当入账。只是金额不正确,多记或少计了,一部分记、一部分没有记。代表性情况:坏账、跌价] [方式:多报或少报;目的:高估或低估发生额]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入账期间不正确,确有其事,并未虚构。代表性情况:次年实现的收入确认到年前] [方式:早报或晚报;目的:高估或低估]
9月8客馆
审计师应当将认定具体运用于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与披露,作为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与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
审计师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通常分为下列五种:
1.发生: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
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
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
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
1.存在: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被审计单位拥有或控制资产的权利,负债是被审计单位的义务;
3.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和分摊: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反映在财务报表中,之后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1.发生及权利和义务: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
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述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拓展内容:
审计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确认、计量、列报作出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对企业的经济活动的认定按照既定的标准进行的重认定。认定分为两个层次:1.财务报表层次 ,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层次。
根据具体审计目标确定管理层的认定是否恰当。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层次的认定共有5种:1、存在与发生;2、完整性;3、权利与义务;4、计价与分摊;5、表达和披露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