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51

晴天小希希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初级会计怎么分清借贷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懒云堂主

已采纳

很多人会区分五大类的贷增借减或是贷减借增,却区分不开的是什么情况下是增加,什么情况下是减少。比如发工资,工资还没有发时,应付职工薪酬这个科目这个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  1、 “借”、“贷”是根据对象不同而定的。就发工资来说,对于应付薪酬方来说,应付职工薪酬属于负债类,此时对于应付薪酬方来说是减少。而对于应收账款方来说,应收账款属于资产类,此时应收款方是增加。判断预付款项对于收付款方是增加或减少与发工资原理一致。 2、 也就是说,不管应付薪酬有没有付清,收款方有没有已经收到薪酬,但薪酬是应当付的,收款方也应当拥有薪酬,所以对于前者来说即为减少,对后者来说即为增加。总而言之,增加或减少不能只取决于付款项状态,而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的应收付款决定。 3、 会计中有六大会计要素,即资产类、负债类及所有者权益类,收入类、费用类及利润类。这六大要素分为两组,并且可以用两个等式连接其间的关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4、 在读写会计分录的时候,首决要弄清楚具体的会计要素到底属于六大会计要素中的那一大类。例如银行存款、应收账款、预付账款、累计折旧、在建工程等等就属于资产类,短期借款、长期借款、应付职工薪酬、预计负债、应交税费等就属于负债类。 5、 再如资本公积、实收资本、本年利润、补贴收入等就是所有者权益类科目,主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属于收入类,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属于费用类,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属于利润类,道理都是一样的。 以上的就是关于怎样区分会计借贷关系的内容介绍了。

初级会计怎么分清借贷

339 评论(8)

康昱装饰

要区分和理解会计处理上“借”和“贷”,需要理解会计账户和六类账户。

1、账户的结构。账户的基本结构包括:账户名称也就是会计科目、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所依据记账凭证的编号、交易或事项内容摘要、增加金额、减少金额和余额等。

账户核心部分一般用T字账表示,在借贷记账法下,T字账的“左方”表示借方,“右方”表示贷方。借方和贷方只是记账符号,没有特别的意义,至于借方或贷方表示的是增加还是减少,则取决于六类账户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内容。

2、六类账户包括的内容,也就是资产类账户、负债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成本类账户、费用类账户和收益类账户。

也就是两个恒等式: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利润=收入-成本(费用)

(1)资产类账户。资产类账户一般在资产负债表的左边,借方表示资产的增加,贷方表示资产减少,余额在借方。资产类科目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等会计科目。如企业购买原材料1000元,则会计处理为,借:原材料 贷:现金。“原材料”和“现金”都是资产类账户,则借方的原材料表示增加,贷方的现金表示减少。

(2)费用类账户。负债类账户一般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借方表示负债的减少,贷方表示负债的增加,余额在贷方。负债类账户主要包括长短期借款、应付账款、长期应付款等会计科目。

(3)所有者权益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一般在资产负债表的右边,借方表示权益的减少,贷方表示权益的增加,余额在贷方。所有者权益类账户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4)成本类账户。成本类账户是用于计算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科目,体现在利润表上。借方表示成本(或资产)的增加,贷方表示成本的减少或转销额,余额在借方。这部分余额主要为企业的在产品,在资产负债表上列示为资产上。成本类账户主要包括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等。

(5)费用类账户。费用类账户也是用于计算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科目,体现在利润表上。其借方表示费用的增加,贷方表示费用的减少或转销额,期末没有余额。费用类账户主要包括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和销售费用。

(6)收益类账户。收益类账户的借方表示收益的减少或转销额,贷方表示收益的增加,期末没有余额。收益类账户主要包括营业收入、本年利润等。

137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