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1

德润天成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乾宝宝

已采纳

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当企业确定资产发生了减值时,应当根据所确认的资产减值金额。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以前期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需要等到资产处置时才可转出。

资产减值会计问题

357 评论(8)

冬冻咚洞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处置时冲销这个科目: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3、一般清理净损益用到这个科目:

A清理完成后,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B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扩展资料

对资产减值在实施环境中的建议:

1、完善计提减值准备:

内部控制制度要做到不相容职位的相互分离与相互牵制。在测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岗位必须进行有效的分离,以达到互相监督、相互牵制的效果。

同时,要强化企业内部的分级审批管理。超权限的计提必须由股东大会审批,严格规范授权机制。建立健全内部财务预算制度,内部审计与内部监督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查错纠偏,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

2、加强资产减值的检查和监督力度:

由于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的计量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而上市公司对于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又是非常有限的。

3、全面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

信息使用者在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考察时,有时会被企业暂时的情况所迷惑。企业由于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会导致利润的减少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表现,少数企业不愿披露企业的资产减值信息。

因此,应将企业的资产状况作为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内容,将企业的资产状况明确纳入企业的经营责任制的范围,全面考察企业的经营业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减值会计

261 评论(9)

依我以希

什么资产:固定or无形

311 评论(8)

浩予妈妈

1、资产减值金额难以可靠计量资产减值会计的计量,不确定因素很多,需要了解大量的外部信息,并做出估计和判断。虽然新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计算可收回金额、确定折现率、预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方法及需考虑因素等都做出了明确,使会计人员能够有章可循。但这其中,“净值”和“可收回金额”的确定在一定程度上仍依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而依据相关的估计数据确定的净值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可收回金额”中通过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来确定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则更具有不确定性。正是因为无法避免管理层及财务人员的主观判断,从而使资产减值金额的真实性和合理性无法得到保证。2、“资产组”减值难以准确确认资产组是一个全新的概念,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缺乏编制长期现金流量的习惯,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普遍缺乏这方面的经验,而资产组概念的运用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现金流量预算管理水平,这将会使上市公司在实施时存在一定的困难。而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一个资产组其中一部分发生减值,而资产组整体没有减值时不能确认为减值;若整个资产组没有发生减值,企业可以根据稳健性原则,采取缩短折旧期或加速折旧的方法,以在更短的时间内弥补资产的损耗,增强企业资产抗风险的能力;若整个资产组发生减值,应采用收益法估计资产组的现金流量,然后在资产组的单项资产中分配减值额。但由于在确认资产组时要考虑企业内部管理中诸如生产经营活动方式等因素,使得资产组的划分缺乏明确的标准,容易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这直接影响到应否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以及计提多少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注册会计师,都难以对此进行判断。3、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不够全面新企业会计准则要求披露资产减值的分类、影响和原因,这些披露内容将有助于信息使用者更好地了解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情况,分析公司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但新企业会计准则中,资产减值的披露内容缺乏相关部门和专业人员对各项资产减值情况的分析与判断过程,会计报表阅读人无法知晓企业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工作程序是否完备,提取比例与金额是否合理,从而也就无法知道企业是否利用资产减值会计进行盈余管理。

248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