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点点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会计期间可分为:月度、季度、半年度和年度。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一般应从公历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又称会计年度、会计年度、财务年度基准日、会计年度基准日。
除了会计年度以外,我国的会计期间还有:月度、季度、半年度。小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称为会计中期。
扩展资料
由于设定了会计期间,会计核算必然要解决企业收入和费用属于哪一个会计期间确认的问题。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一家企业各项收入和费用的发生与现金的实际收入和支出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例如,因固定资产耗用等原因引起折旧费用的发生,却没有导致现金的流出。
处理此类业务,有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基础,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把会计期间看作一个企业连续两次编制并提供财务报表之间的时间段,常常对我们很有用。
会计期间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结果。为了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定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把连续经营活动人为地进行划分,以便定期进行结算、汇总、报告和评价。
会计期间假设是正确计算损益的前提,利润总额、收入、费用等会计概念都是以“时期”为前提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期间

小淘的萌
关于国际会计组织,那实在太多了,但和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有关系的,其实也就如下那么几个:日本 企业会计基准委员会(ASBJ)米国 财务会计基准审议会(FASB)米国证券取引委员会(SEC)欧州 国际会计基准审议会(IASB)注意,IFRS是国际会计准则的缩写,并非会计方针制定机构。另外,你的问题。。。范围太广了,我就在我的知识范围内说说影响最大的几点。①营业收入(所得)日本和中国都是出货(在风险脱离己方后)后即可确认销售额,但IFRS要求货物到达客户(风险完全转移至客户)后方可确认销售额。这有可能会造成初始采用IFRS时的营业额的大幅度降低。②研究开发费中国和日本都是由于税务上有优惠措施,所以将研究开发费用算入当期成本,而IFRS要求在满足一定条件(资产化6条件)的情况下,必须将研究开发成果记入无形资产,并根据该资产的技术使用可能年限进行折旧。这可能会造成今后的管理成本的增加和资产管理的难度增大。③固定资产中国采用直线折旧法,残存余额为零(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和IFRS要求相近,而日本则基本采用比较特殊的比例折旧法,且残存余额为取得价格的百分之5,如果采用IFRS可能会要求变为直线法,这样会造成日本企业在将来折旧成本的增加,且和日本税法的分离造成管理费用增加。影响非常大。同样,折旧年数也是焦点之一。④租赁中国和日本都分为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受美国会计制度影响),但IFRS要求使用权资产,即凡付了租金使用权在己方的都要记入资产,这会造成有息负债的激增,会使资产负债表受到严重打击,但还在讨论中。⑤资产,商誉,有价证券的减值中国,日本,美国都规定资产等一旦减值不可恢复,IFRS却规定满意一定条件的话可以恢复。但具体操作很麻烦。其他还有很多。。。向金融工具,准备金,资产负债法等,本人也不是很精通,如果写论文可以从我说的那几个题目上考虑。有不懂的可以问我。
麦生啤酒
因为有了会计分期,才产生了会计期间,而全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就是费用、收入的确认的期间不同,记账基准不同,所以说,有了分期,产生了期间,从而让不同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
兔几小兔几
会计期间(AccountingPeriod/FiscalPeriod)又称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川流不息的经营活动划分为若干个相等的区间,在连续反映的基础上,分期进行会计核算和编制会计报表,定期反映企业某一期间的经营活动和成果.什么是会计期间?一个会计个体在持续经营的情况下,其经济活动是循环往复、周而复始的。为了及时提供决策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在会计工作中,人为地在时间上把连续不断的企业经营活动及其结果用起止日期加以划分,形成会计期间,这就是会计分期的假设。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一般应从公历1月1日开始,12月31日结束,又称会计年度、会计年度,财务年度基准日,会计年度基准日。会计期间的影响和作用由于设定了会计期间,会计核算必然要解决企业收入和费用于哪一个会计期间确认的问题。在某一特定时期内,一家企业各项收入和费用的发生与现金的实际收人和支出并不是完全一致的。例如,因固定资产耗用等原因引起折旧费用的发生,却没有导致现金的流出。处理此类业务,有两种不同的会计处理基础,即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把会计期间看作一个企业连续两次编制并提供财务报表之间的时间段,常常对我们很有用。会计期间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必然结果。为了使会计报表使用者能够定期、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就要把连续经营活动人为地进行划分,以便定期进行结算、汇总、报告和评价。会计期间假设是正确计算损益的前提,利润总额、收入、费用等会计概念都是以“时期”为前提的。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