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07

黄豆珵珵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企业所得税扣除培训费会计分录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梦三只鸭

已采纳

借:管理费用-职工教育经费 5000 贷:银行存款 5000

企业所得税扣除培训费会计分录

135 评论(15)

大筷子93

讲课费培训的是公司的职工,可以计入职工教育经费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或者库存现金)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月末结算时转入所得税里

262 评论(13)

sunshine哒哒哒

会计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培训费5000贷:银行存款5000回答完毕!!!

348 评论(12)

天晴小卷XJ

讲课费培训的是公司的职工,可以计入职工教育经费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或者库存现金)

根据会计分录涉及账户的多少,可以分为简单分录和复合分录。

简单分录是指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即一借一贷的会计分录;

复合分录是指涉及两个(不包括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

处理分录

1、本科目核算企业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2、本科目可按“当期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费用”进行明细核算。

3、所得税费用的主要账务处理。

①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本科目(当期所得税费用),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

②资产负债表日,根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大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借记“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贷记本科目(递延所得税费用)、“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等科目;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应有余额小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余额的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分录

163 评论(13)

坏坏的小幸福

需要看培训费的用途,一般情况下是 借:管理费用--职工教育经费 5000贷:银行存款 5000 如果是用于员工福利的话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5000贷:银行存款 5000

331 评论(9)

shop移民Shero

职工培训费应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二级明细科目可设置职工教育经费。

1、计提职工培训费时,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

2、发放职工培训费时,会计分录为:

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教育经费 贷: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扩展资料:

应付职工薪酬是企业根据有关规定应付给职工的各种薪酬,按照“工资,奖金,津贴,补贴”、“职工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解除职工劳动关系补偿”、"非货币性福利"、"其它与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相关的支出" 等应付职工薪酬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一般国际上的大公司,他们的培训费用支出占他们销售额的1%到3%左右,最高的占7%,当然这是跟所在的行业有关,如果是处在知识型的行业,那培训费就要多一点,像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咨询公司就高很多。

而国内企业,这个比率一般要低得多,在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行业,如IT、家电,有些大企业培训费用能够占到销售额的2%左右,一般规模在十几亿左右的民企,其培训费用大概也就是0.2%至0.5%。

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任何公司或个人在招聘员工时不得向员工或变相收取任何费用(包括培训费\服装费\保险费\压金)。

举办职工教育的企业、基本建设单位和行政、事业单位,按下列范围开支职工教育经费:

(1)公务费。包括教职员工的办公费、差旅费、教学器具的维修费等。

(2)业务费。包括教师教学实验和购置讲义、资料等费用。

(3)兼课酬金。是指聘请兼职教师的兼课酬金。

(4)实习研究费。学员在本单位生产实习和经批准到外单位实习研究,以及毕业设计所发生的费用,如有生产实习产品收入的,应以收抵支。

(5)设备购置费。主要是指购置一般器具、仪器、图书等费用。

(6)委托外单位代培经费。是指本单位职工选送到高等院校、中等专业学校或上级主管部门和兄弟单位代为培训,按国家规定应支付的进修培训费。

(7)其他经费开支。是指其他零星开支。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职工教育经费

238 评论(13)

爱妃朕累了

1、如题所述内容不够具体,在此只能假设前提并提出意见给予提问者参考;2、假设该进修费用属于职工培训费(职工教育经费)范畴,且企业内已制定牵涉进修费用由企业承担的相关规章制度,那么,可编制会计分录如下:借:管理费用-职工教育经费贷:银行存款等相关科目3、根据《关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1号)文件已明确”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薪金总额8%的部分,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扣除”,提问者还应结合其他相关财税政策纳入考虑;4、以上仅供参考,请予结合实际情况再做判断,依法操作。

209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