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2

丘比特來來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公司税务知识培训内容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踏雪1230

已采纳

1、出纳实操:出纳的工作流程、报销单据填写、填开支票、背书、银行进账单填写、现金的保管和使用、银行余额调节表编制、与会计工作衔接、现金与银行存款明细账登记,与会计对账2、新办商业企业真账实操:新公司开办流程、期初建账、筹备及开业账处理、商业企业的全盘核算3、工业企业真账实操:工业企业核算要点、成本核算、采购、生产、销售业务核算、增值税计算4、纳税申报实训:地税、国税手工和网上申报全套5、连锁业、酒店业、施工行业真账实操:连锁业、酒店、施工业财务核算要点、业务流程及账务处理6、广告业、连锁店铺、医药业真账实操:广告业、店铺、医药业连锁业核算要点和账务处理7、基础财务管理课:《新手会计成功的八大利器》、《财务报表编制十大秘笈》、《财务月末清查十大关健点》、《新会计职业规划》、《就业辅导》、《十大证照管理》8、财务管理实训课:《常用十大财务分析指标》、《工商业财务漏洞防范》、《老板关心的十大财务问题》、《连锁业财务漏洞防范》9、EXCEL运用:各类常用公式、函数在财务中的运用,提高财务人员工作效率10、金蝶通用财务软件培训11、税务实务课:增值税、营业税改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在中小企业中的运用、税务稽查应对技巧

会计公司税务知识培训内容

105 评论(13)

冬日恋鬼

作为一个老板,你不必成为会计,但必须了解会计;你没必要对会计业务非常精通,但一定要了解一些基础知识。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公司常用的税务知识,希望能帮助到你。

1、技术入股好处多

很多民营企业的老板都是技术专家,将专利提供给公司使用,双方没有签订合同,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究竟属于何种方式使用。建议老板们将技术专利作价投入公司,一方面可以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减少投资时的资金压力,一方面,作价入股以后,公司可以计入无形资产,可以合理摊销,可以增加成本费用,减少利润,少缴所得税。

2、遭遇意外要报案

不幸的事让人痛苦,但确实会发生。出差在外,不小心手提电脑被小偷顺手牵羊,足以让人揪心一阵子。

难过以后心里平坦了,继续工作。有一件事千万要记住:这件事与纳税还有关系,丢了手提电脑属于财产损失,要凭相关证明在公司的成本费用中列支。

丢了电脑以后,要及时到公安机关报案,取得相关证明,回来提交给财务部门,作为证据。如果没有证据,损失不能进成本,等于丢失的不仅仅是一台电脑。

类似的意外要同样处理,这样才能避免损失扩大。

3、发票丢了有办法

丢失发票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发票丢了怎么办?发票丢了还能报销吗?公司还可以作为正常的费用开支吗?

发票丢失不用慌张。根据规定,丢失发票都可有办法解决:

专用发票与供应商联系解决,其他发票由对方提供发票复印件加盖公章解决,对方不能提供复印件的,例如:机票、车票等,可以当事人写出具体经过,公司内部批准就可以解决。

丢失发票有章可循,只要办妥手续就不会影响公司的纳税,如果惊慌失措,不能妥善处置,就会影响自己的报销和公司的纳税。

4、视同销售要注意

视同销售就是实际不是销售也要按销售纳税(比如说将外购的商品赠送给客户是最常见的),没有销售也纳税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应该视同销售也纳税无疑会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应该视同销售不缴税是违规,不应该视同销售也当成销售就会缴冤枉税。

5、一日之差两重天

张三办家公司,登记在6月30日,李四办家公司,登记在7月1日。大家对这一天的差异没有在意,大家都向税务机关递交了申请,要求享受新办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6、重设流程纳税少

对于很多生产型公司,设立自己的销售公司就可以避免过高的消费税负担。公司的产品先销售给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再卖给经销商或者客户。由于消费税在生产环节纳税,销售环节不纳税,因此,销售公司不纳消费税,只要定价合理,就可以少交部分消费税。

7、先分后卖纳税少

某公司投资一家企业,占有其60%的股权,该企业市场运作良好,公司连年盈利,这60%的股权价值涨了不少。现在公司老板想转让股权,财务经理提议应先把利润分了再转让,这样可以少缴税。因为先分配不用补税,不分配就要缴税。

8、合同作废也纳税

有些企业喜欢签合同,签了以后发现问题就作废后重新签。殊不知签了合同就要缴印花税,即使合同作废。另外,在变更合同时,如果合同金额增加了,需要补缴印花税,金额减少了,则不退印花税。

所以,如果合同金额一时不能确定,应该先签订金额未定的合同,等确定后再补充进去,这样就可以避免多缴税。

9、做善事也有讲究

企业对外承担的是一种社会责任,每当遇到天灾人祸,作为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家就会热心公益事业,捐款捐物,奉献一片爱心。

做善事也与纳税有关。

企业对外捐赠的款项和实物,一是可能涉及视同销售,缴纳增值税,因此,在捐赠的时候,要考虑到后面还有税务负担;一是捐赠要合理进入成本费用,还有符合税务上的条件,包括需要通过税务机关认可的单位和渠道捐赠。例如:政府机关、民政部门、慈善机构,另外还需要有符合税法规定接受捐赠的专用收据。如果不符合条件,捐赠完了还不能进入成本费用,结果还要缴纳25%的所得税,这个善事也就做得太大了。

10、对方偷税你遭殃

有个房地产公司,在广告里承诺:买房子送契税。业主买房子,在合同中写明:契税由房产公司承担。业主们搬进了新屋,开始了新的生活。等到去办房产证,对方告知:你们还没有缴契税,先缴了再办证。业主们与房管部门理论:房产公司答应送契税。其实,契税的纳税人是购买房子的业主,房管部门根本无需理会房产公司业主的合同,只要按法律规定办即可。业主与房产公司的合同纠纷按法律途径解决。业主无奈,只好先缴了契税办证,回头再找房产公司算账。

对方包税,对方如果不纳税还是你承担法律责任,对方不承担偷税的责任,对方只承担违背合同的责任,属于合同纠纷,因此,包税合同之后还要关注对方是否真的纳税了。

11、适用税率看进项

只要企业是一般纳税人,销售图书的税率就是13%。但有一家公司,销售图书且是一般纳税人,税务人员却要求该公司按17%纳税。税务人员解释:该公司印刷图书的进项发票是17%,如果该公司适用13%的税率,那不成了缴13%抵扣17%?那税务上怎么平衡?使用税率只与产品有关,与进项无关。对于税务人员的解释,一定要三思而行。

12、购买发票是毒药

经常有人打电话、发传真、发邮件来推销发票:本公司尚余少量发票可以对外提供,手续费优惠。

说到底,正常经营的公司怎么会有少量发票剩余?不过还是有人喜欢找这些发票贩子买进发票,因为手续费便宜。

现在专门有人不断成立公司,申请购买发票,然后到处推销发票,公司不缴税就关门了。从他们那里买到的发票都是真发票。这些发票税务机关归类为失控发票。现在这些失控发票都在税务机关的网上公布,以失控发票虚列成本就属于偷税,企业的损失就大了。

13、不发补贴发双薪

中国福利制度的特点是有人情味,逢年过节都会有发一点所谓的过节费,根据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规定,过节费需要并入当月工资缴纳个人所得税。

税务政策的规定是发放年终双薪可以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计算个人所得税,由于不需要与当月工资合并缴纳个税。因此可以降低税率,减少员工的个人所得税负担。

都是发点钱,过节费交税多,双薪交税少,所以为了少缴税,应该改变那种过节发点过节费的做法,改成年底发双薪的方式。

千万不要固执己见,认为双薪是外资企业的玩意,自个的企业还是坚持发过节费,这样就会费力不讨好,节税其实很简单,只要顺着税务规定去安排就可以了。

14、不拿发票多缴税

税务机关实施以票控税,企业所有的支出都要取得合法凭证,否则不能税前列支。能够取得合法凭证成了企业节税的重要方法。

有些人不以为然,不开发票对方收得便宜,要开发票对方收得贵,羊毛出在羊身上,结果是一回事。

是不是一回事,看看例子:购买1000元的文具,不开发票给900元,开票给1000元,相差100元。多给100元,所得税少交250元。

多给100元获得发票,实际上还是能给企业带来效益。

企业人员应该明白:不拿发票就会多交税款。

15、多拿进项多抵扣

作为一般纳税人,销项减去进项的部分需要缴纳税款,因此,多拿进项就可以少缴税。这些进项包括:购买办公用品、购买低值易耗品、汽车加油、购买修理备件日积月累,企业就能降低税负。

16、赠得巧来送得妙

顾客购买一件2000元的电器,商场赠送一件400元的小家电,合计2400元,实际只收2000元。如果当作赠送,要按2400元缴纳增值税。如将两件产品卖给顾客,给予顾客400元的折扣,对顾客而言,同样是支付2000元;对商场而言,由于是价格折扣,只要按2000元实际营业额缴纳增值税即可。

17、不可随意调取帐簿

根据《纳税评估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规定,税务机关在纳税评估约谈过程中不能调取企业的帐簿资料查阅,在进行税务检查中可以经县以上税务局长批准,调取纳税人的帐簿进行检查。企业经常会遇到税务人员打电话要求送资料,这是不合法的行政行为,纳税人可以置之不理。

18、虚报亏损就是偷税?

财务工作难免会出现差错,税务机关检查时发现差错,如影响到当年的利润,就要承担税务责任。如果公司本身是亏损,在收入、成本费用错误纠正以后,公司变为盈利,当年就属于少缴税,按律可以治个偷税;如果纠正以后,公司还是亏损,没有导致公司少缴税,就只是属于虚报计税依据,不能按偷税论处。所以,少计收入、多计成本费用不一定就是偷税。

19、依法而签可节税

一家设备公司,生产设备以后,需要为客户在大厦中提供安装服务,财务人员很清楚:这是一条龙服务,销售商品再安装,属于混合销售行为,合同中如果分别注明设备价款和建筑安装价款,可以分别适用增值税和营业税。

财务人员因为出差外出,回来时合同已经签好,合同只写了一个总价,没有分开金额。

财务人员说明道理,要求对方一定配合重签。

对方的财务经理也是个任务,提出条件:重新签订,你可以节税近20万元,既然如此,合同价格要降低5万元,企业财务人员明知是乘人之危也无可奈何,最后商量让利3万元,重新签订合同。

如果事先提出要求,对方也就无法乘机讹诈了。

22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