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eeleemoon
首先,成本会计人员应在部门主管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对企业的产品特点,生产工艺流程等都要进行一个深入了解,对其使用的材料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对核算方法有一个大致的方案。成本会计要知道,企业购进的每种生产物料,都将进入到成本里,不会变会其它的,其次,成本会计对物料的进出,要有一个监控的措施,否则你很难保证你的成本会正确,很多企业的仓库管理人员,都是非会计专业出身,因此,成本会计给予业务指导就是必然的,把你想要的流程与结果告诉他,然后你日常审核他们的单据与流程,不对的再优化,再指导,反反复复,在你的调教下,一位精通业务的仓管员就出来了。第三,你要对成本核算结果进行每月一次的分析,要看看成本变化的原因是在哪儿,这些原因是不是经得起实事的检验?成本分析是最重要的,这就是复查的必要程序,有些成本会计核算完后就没有做这块,所以成本乱七八糟的他也不知道,这就是成本会计的失职。(1)会计知识面广,对成本理论和实践有较好的基础;(2)熟悉企业生产经营的流程(工艺过程); (3)刻苦学习和任劳任怨; (4)良好职业道德。 3、确定成本会计工作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形式; 任何工作的组织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成本会计工作也不例外,它的组织原则主要有: (1)成本核算必须与成本管理相结合; (2)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技术相结合; (3)成本会计工作必须与经济责任制相结合。 1、健全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指按照规定的格式,对企业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具体事实所做的最初书面记载。它是进行各项核算的前提条件,是编制费用预算,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支出的重要依据。成本会计有关的原始记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反映生产经营过程中物化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2)反映活劳动消耗的原始记录。 (3)反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种费用支出的原始记录。 (4)其他原始记录。 原始记录是一切核算的基础,成本核算更是如此。因此,原始记录必须真实正确,内容完整,手续齐全,要素完备,以便为成本计算、控制、预测和决策提供客观的依据。 2、健全存货的计量、验收、领退和盘点制度; 为了保证入库材料物资数量与质量,必须搞好计量与验收工作,准确的计量和严格的质量检测是保证原始记录可靠性的前提;为了保证领、退的材料物资准确无误,还必须及时办好领料和退料凭证手续,使成本中的材料费用相对准确。由于材料物资等存货品种、规格多,进出频繁,尽管严格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账面不符还经常存在,所以对材料物资还得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清查盘点,进行账面调整,以保证库存材料物资的真实性,确保成本中的材料等费用更加准确。 3、实施有效的定额管理; 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对人力、财力、物力的消耗及占用所规定的数量标准。科学先进的定额,是对产品成本进行预测、核算、控制和考核的依据。与成本核算有关的消耗定额,主要包括:工时定额、产量定额、材料、燃料、动力、工具等消耗的定额,有关费用的定额如制造费用的预算等。消耗定额的制定是作为企业产品生产发生耗费应该掌握的标准。但由于消耗定额服务于不同的成本管理目的,可表现为不同的消耗水平。当企业编制成本计划时,是根据计划期内平均消耗水平所制定的定额;当定额作为分配实际成本标准时,是以能体现现行消耗水平的定额为依据来衡量的;当企业为实现预期利润而控制成本时,是根据企业实现预期利润必须达到的消耗水平作为衡量的尺度。定额制定后,为了保持它的科学性和先进性,还必须根据生产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进行不断的修订,使它为成本管理与核算提供客观的依据。 4、建立适合企业内部的结算价格;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往往会相互提供半成品、材料、劳务等等,为了分清企业内部各单位的经济责任,明确各单位工作业绩以及总体评价与考核的需要,应制定企业内部结算价格。 制定结算价格的主要依据有: (1)内部转移的材料物资等,应以当时的市场价格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2)材料物资、劳务等也可以以市场价格为基础,双方协商定价,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议价”,作为内部的结算价格; (3)企业生产的零部件、半成品等在内部转移时,可以用标准成本或计划成本作为内部结算价格; (4)在原有成本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利润(即一定利润率计算)作为内部的价格。 除上述计价方法外,企业也可以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以及结算上具体情况来确定其合理的结算价格进行结算。 5、颁布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企业为了进行正常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而制定的有关制度、章程和规则。规章制度是人们行动的准绳,是实施有效的成本管理的保证。 企业内与成本会计有关的规章制度主要包括:计量验收制度、定额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考勤制度、质量检查制度、设备管理和维修制度、材料收发零用制度、物资盘存制度、费用开支规定以及其他各种成本管理制度等。各种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应随着生产发展、经营情况的变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客观条件和变化,不断改进,逐步完善。
childrenqj126
1、首先,财务要履行好它的的职能,即反映和监督。 反映当然是及时准确的提供财务信息给公司决策高层; 监督包括的内容广泛了,从建立整个公司的监控体系、到财务管理制度及相关部门制度的制订完善、资金的管理和成本的控制、资产的管理与监督、资金利用效率的监督,等等。 说起来大家都知道,但要把以上几点做好,不容易。需要对以上每一点进行细分,实行精细化管理(这可能符合你说的创新)。 2、财务管理,必须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即财务管理的目标:经济效益或股东价值;两个基本点,即从哪方面着手管理,一个是资金,一个是成本,不管什么性质的公司,都离不开这两点。 至于怎么样管好资金和控制成本呢,离不开预算。我不知你们公司有没预算。如果没有,那么对你公司而言,就算创新。预算不能流于形式,既能提高工作积极性又能降低成本的才是好的预算。 再说成本控制的精细化,不仅体现在事后控制,还要体现在事中控制和事前控制,利用预算,在成本费用发生前就管到位。 3、至于你说的财务管理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A、管理模式创新:可以实行财务部门业绩考核(不管其它部门有没考核),向公司老总申请考核工资,对每个岗位每个人制订工作职责,每个月根据表现和能力计算其考核工资; 如果公司没有推行绩效考核,可以向老总建议全公司推行绩效考核。 B、通过培训和学习,提升公司或财务部门人员素质。培训不是财务管理人员包办,而是每一个财务人员轮流做讲师,根据他的工作内容,培训相关的内容。比如成本会计,你可以叫他讲如何控制成本。 还可以向公司老总申请,对公司中高层领导进行成本控制的培训。这样,既可以让公司中高层领导树立成本意识,还可以树立财务部门的威信。 C、你还可以在上报公司高层的管理报表方面,动动脑筋。哪些报表需增加,哪些报表可取消,哪些分析指标,让公司高层一目了然。 D、另外,上面提到,你看看公司哪些制度需要完善,哪些制度没有制订,哪些制度已不适应公司的发展。具备制订或完善公司制度的,才是合格的财务管理人员。 E、再想想看,公司的财务核算的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一般上市公司的财务核算相当规范,你们是否还有距离呢?哪些方面需要改善呢? F、关于理财方面,不知你公司资金方面是否很充裕,如果账面存有较大的资金余额,不妨购些银行理财产品,利率很高。当然如果有大量的资金,则需要建议老板寻找新的投资项目。 G、另外,你公司做强做大,不仅仅靠现有的业务,财务管理人员可以建议,公司兼并其它相关联的企业,通过资本运作,真正起到财务管理人员的作用。 假如是你一手兼并成功,相信你会取代现有的经理,甚至坐上财务总监的宝座。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