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沐渔的天堂
1、统一会计政策和会计期间
在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前,母公司应当统一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使子公司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保持一致。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政策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必要的调整;
子公司的会计期间与母公司不一致的,应当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对子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或者要求子公司按照母公司的会计期间另行编报财务报表。
2、编制合并工作底稿
合并工作底稿的作用是为合并财务报表的编制提供基础。在合并工作底稿中,对母公司和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进行汇总和抵销处理,最终计算得出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3、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
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将内部交易对合并财务报表有关项目的影响进行抵销处理。编制抵销分录,进行抵销处理是合并财务报表编制的关键和主要内容,其目的在于将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加总金额中重复的因素予以抵销。
4、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
在母公司和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各项目加总金额的基础上,分别计算出合并财务报表中各资产项目、负债项目、所有者权益项目、收入项目和费用项目等的合并金额。其计算方法如下:
5、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根据合并工作底稿中计算出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类以及现金流量表中各项目的合并金额,填列生成正式的合并财务报表。
1、资产类各项目,其合并金额根据该项目加总金额,加上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
2、负债类各项目和所有者权益类项目,其合并金额根据该项目加总金额,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借方发生额,加上该项目抵销分录有关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
3、有关收入类各项目和有关所有者权益变动各项目,其合并金额根据该项目加总金额,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加上该项目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
4、有关费用类项目,其合并金额根据该项目加总金额,加上该项目抵销分录的借方发生额,减去该项目抵销分录的贷方发生额计算确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合并财务报表
金色年华119
对于企业合并和合并报表的业务,可以说是会计这门科目中最难的地方,它和长期股权投资结合,可以出很综合的题。在学习这一部分内容的过程中,刚开始大家都会觉得很难,但是学过以后就会觉得“难者,亦易也”。第一遍看的时候,觉得还得回头去学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这部分学透、学好非常重要,包括金融资产、权益法、成本法彼此之间各种转换,学得非常透彻以后,再去学企业合并,合并报表,掌握了精神实质,再从个表报表和合并报表得角度了解及总结各种情况。自己总结一些学习方法,安排好学习顺序,对学习这部分内容可以做到思路更清晰易懂。以下是对应试学习此部分方法的详细说明,希望对理解和学习合并报表知识有所帮助。主要学习步骤包括:一、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成本法与金融资产之间各种核算方法的转换总结。二、企业合并,合并日及购买日个别报表及合并报表会计核算方法总结。三、资产负债表日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一次交易达成合并及多次交易达成合并),个别报表及合并报表核算方法总结。对以上知识点分项目说明如下:一、长期股权投资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确认、后续计量成本法、权益法基础知识点在这里不细述,主要对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成本法、金融资产之间各种转换总结。这也是在合并报表中容易考的个别报表中的处理方法,这一步要学得非常熟悉,信手拈来才能应对合并报表和个表报表的各种处理,为合并报表部分学习打好基础。各种转换时的处理要点,做如下总结。(1) 公允价值计量转权益法,主要是金融资产转权益法。处理要点:1) 确认权益法的初始投资成本=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取得新增投资的公允价值2) 转损益1,即原持有股权投资划分为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3) 转损益2,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如果上面的金融资产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在转为权益法的当期转损益。4) 权益法对初始投资时点的账面价值调整,将上述计算的初始投资成本与按追加投资后全新的持股比例计算的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在“追加投资日”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间的差额,前者大于后者,差额不处理;前者小于后者的,差额应调整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并计入当期营业外收入。(2) 公允价值计量转成本法处理要点:1) 初始投资成本=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新增投资成本2) 原持有股权投资划分为金融资产的,其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投资收益,一般按照公允价值计量,此处没有损益。3) 原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如果上面的金融资产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在转为权益法的当期转损益。对照金融资产转长期股权投资的以上两种处理方法要点,可以总结相同点:从金融到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均用的是公允价值,都要对之前确认的累计公允价值变动应在转为权益法的当期转损益,在以后合并报表中这部分在个别报表中处理过的损益就不需要再调整了。(3) 权益法转成本法处理要点:1) 初始投资成本=原持有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新增投资成本2) 购买日之前持有的股权投资因采用权益法核算而确认的其他综合收益、其他资本公积,在处置该项目投资时点转损益,否则个别报表不结转,在合并报表中要结转。(4) 成本法转权益法处理要点:1) 终止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处置部分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确认处置损益2) 比较剩余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按照剩余持股比例计算“原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前者大于后者的,不处理;前者小于后者的,在调整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时,如果是以前年度的,调整留存收益。3) 追溯调整,对原投资时点至处置投资“当期期初”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损益(扣除已经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中投资方应享有的份额,调整留存收益,对应的其他综合收益和资本公积也对应调整。4) 本期的损益及其他权益按照权益法正常做就可以。(5)成本法转金融资产处理要点:1) 终止确认长期股权投资处置部分对应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确认处置损益2) 对剩余股权按照公允价值重新计量,确认损益,类似其他类资产转换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方法,可以和其他的资产转换总结学习,对照理解。二、企业合并将长期股权投资基础知识学习透彻以后,接下来学习企业合并,企业合并中学习要点主要是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非同一控制下合并,在合并日和购买日的个表报表和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方法: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个别报表处理方法:1)在合并日按照被合并方所有者权益在最终控制方合并财务报表中的账面价值的份额作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2)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与支付的现金、转让的非现金资产以及所承担债务账面价值或所发行股份面值总额之间的差额,应当调整资本公积;资本公积不足冲减的,调整留存收益。 合并报表处理方法: 1)应当对合并资产负债表的期初数进行调整:借:资本公积贷: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将被合并方的留存收益通过母公司的资本公积转出,视为合并前后一直是一体化存续下来的。2)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均反映的是由母子公司构成的报告主体自合并当期期初至合并日实现的损益及现金流量情况。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业务相对简单,资产负债表日合并业务不再讲解,自己看书应该比较好理解,着重说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个别报表和合并报表的会计处理方法。个别报表处理方法:1) 始投资成本=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的含税公允价值+发行的权益性证券的公允价值,实质为以付出资产或承担债务的公允价值计量。2) 确认支付资产的公允价与账面差额,即视为处置损益。合并报表处理方法:1) 合并商誉=企业合并成本-合并中取得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考虑所得税后)的份额。对企业合并成本和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在下面钧有讲解。2)调整分录(将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借:存货等【评估增值】递延所得税资产贷:应收账款等【评估减值】递延所得税负债资本公积 【差额】3)抵消分录借: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商誉贷:长期股权投资少数股东权益三、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资产负债表日的处理对于合并日及购买日的合并报表的处理方法学习会了,为资产负债表日的合并打好基础,对比学习就显得比较容易了。值得注意的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对被合并企业账面价值调整,需要与所得税章节结合理解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考虑所得税后)。非同一控制下合并个别报表处理方法,即我们前面讲的长期股权投资金融资产转成本法、权益法转成本法,丧失控制权处置子公司的个别报表处理方法即成本法转权益法和成本法转金融资产。非同一控制下合并报表角度总体思路是:1、合并报表中对个别报表中账面价值的部分全部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包括多次交易达到企业合并及丧失控制权处置子公司情况。对于个别报表中无论是金融资产还是权益法到成本法,合并报表得总体思路都是将个别报表中的账面价值转成公允价值,在合并报表中确认投资收益。2、对于个别报表中没有转的损益进行结转,个别报表中权益法转成本法在合并报表中需要结转,金融资产转成本法在个别报表中已经转了损益,合并报表不需要再调整;对于成本法转权益法,即丧失控制权的情况,需要对处置部分损益的期间进行调整,同时对追溯部分的权益变动部分转损益,成本法转金融资产,个别报表对金融资产重新按照公允价值的损益已经结转,只需要对处置部分损益的期间进行调整。3、合并报表层面的商誉=初始投资成本(各部分公允价值之和)-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持股比例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合并报表中调整后的子公司公允价值(净资产)=购买日公允价+调整后净利润-分派现金股利+其他综合收益+其他权益变动具体核算方法说明:在“资产负债表日”的合并报表要将购买日的合并报表有些调整分录再做一次,对购买日至资产负债表日期间,相关评估增值的资产或新确认的预计负债等涉及损益变动分录做出,包括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责转回等,然后对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的调整,会运用到长期股权投资的知识,尤其是对子公司净利润进行调整时候,要和权益法的对子公司净利润调整方法区分,权益法中需要对子公司净利润调整包括初始投资时点的调整和内部交易中未实现部分的调整。在合并报表中,对子公司的净利润进行调整时,只是对投资时点的调整,不再对内部交易进行调整,因为内部交易在工作底稿中要全部抵消,即合并报表需要做的“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抵销”。如果学到这里,对长期股权投资的知识做不到十分熟悉,建议回头将长期股权投资学到非常透彻,再来进行以下步骤学习。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处理及分录掌握精准,其他的特殊事项,例如购买、处置子公司少数股权,多次交易丧失控制权处置子公司股权之类的自然就容易理解了,此处不讲解。以下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资产负债表日的会计处理总结,只说明第一年的情况,第一年情况掌握了,第二年的就容易理解了 ,此处不讲解第二年分录编制方法。(一)对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调整未公允价值1)将购买日子公司的账面价值调整为公允价值,即将购买日做的分录再做一次借:存货等【评估增值】固定资产【评估增值】递延所得税资产【评估减值确认的】贷:应收账款【评估减值】递延所得税负债【评估增值确认的】资本公积【差额】2)期末调整1)对应部分评估增值的资产和评估减值的负债账面价值调整借:营业成本【购买日评估增值的存货对外销售】管理费用【补计提折旧、摊销】应收账款贷: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累计摊销资产减值损失【按评估确认的金额收回,坏账已核销】3)对应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及递延所得税负责转回借:递延所得税负债贷:递延所得税资产所得税费用(或借方)(二)将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调整为权益法(调整分录)第一年,第二年此处不讲解:1)对于应享有子公司当期实现净利润的份额借:长期股权投资【子公司调整后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贷:投资收益按照应承担子公司当期发生的亏损份额,做相反分录。2)对于当期子公司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投资收益贷:长期股权投资3)对于子公司其他综合收益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贷:其他综合收益或做相反处理。4)对于子公司除净损益、分配股利、其他综合收益以外所有者权益的其他变动借:长期股权投资贷:资本公积或做相反处理。(三)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与子公司所有者权益项目的抵销借:股本【子公司期末数】资本公积【子公司:期初数+评估增值+本期增减】 其他综合收益【子公司:期初数+本期增减】盈余公积【子公司:期初数+本期增减】未分配利润—年末【子公司:期初数+调整后净利润-提取盈余公积-分配股利】商誉【长期股权投资的金额大于享有子公司持续计算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贷:长期股权投资【调整后的母公司金额即权益法的账面价值】少数股东权益(四)母公司的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的抵销借:投资收益【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母公司持股比例】少数股东损益【子公司调整后的净利润×少数股东持股比例】年初未分配利润 【子公司】贷:提取盈余公积【子公司本期计提的金额】向股东分配利润【子公司本期分配的股利】年末未分配利润 【从上笔抵销分录抄过来的金额】
鲜嫩的小豆芽
第一步:确定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控制原则),根据子公司形成原因对子公司进行分类。常见分类为:1、企业合并取得的子公司 ;2、投资设立取得的子公司;3、行政划拨取得的子公司第二步:合并前对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如需要,才调整)。1、会计政策的调整:按母公司的会计政策调整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2、会计期间的调整:依据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日及会计期间对子公司报表进行调整。3、子公司的财务报表核算币种与母公司不一致的。编制合并报表时,需要将子公司外币报表折算调整为与母公司核算币种相同的报表。4、公允价值的调整:对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取得子公司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等以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础,在合并报表编制过程中通过编制调整分录,使子公司的个别财务报表反映为在购买日公允价值基础上确定的可辨认资产、负债及或有负债在本期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实务中常见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差异调整分录:借:无形资产固定资产贷:资本公积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贷:累计摊销第三步:核对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及往来,查清差额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为编制合并抵销分录打好基础。第四步:编制合并工作底稿1、将母公司、子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过入合并工作底稿,进行数据加总(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在实务中一般是根据合并资产负债表和合并利润表分析填列,这样简单);2、在合并工作底稿中编制调整分录和抵销分录。(1)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和子公司所有者权益抵销,母公司对子公司投资收益与子公司利润分配抵销(2)将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以及各级子公司之间内部交易涉及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项目及内部往来余额等抵销处理(3)确认合并财务报表层次的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第五步: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填列对外报出的合并财务报表(实务中是通过EXCEL公式自动计算出来的)。温馨提示: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应答时间:2021-06-02,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WZYHJM1021
财务报表合并如何操作?
第一步:确定合并报表的合并范围(控制原则),根据子公司形成原因对子公司进行分类;
第二步:合并前对子公司个别财务报表进行调整(如需要,才调整);
第三步:核对母子公司之间、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及往来,查清差额原因,并进行相应的账务调整,为编制合并抵销分录打好基础;
第四步:编制合并工作底稿;
第五步: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金额,填列对外报出的合并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编制要求是什么?
1、数字真实
财务报告中的各项数据必须真实可靠,如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这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
2、内容完整
财务报表应当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全貌,全面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才能满足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凡是国家要求提供的财务报表,各企业必须全部编制并报送,不得漏编和漏报。凡是国家统一要求披露的信息,都必须披露。
3、计算准确
日常的会计核算以及编制财务报表,涉及大量的数字计算,只有准确的计算,才能保证数字的真实可靠。这就要求编制财务报表必须以核对无误后的账簿记录和其他有关资料为依据,不能使用估计或推算的数据,更不能以任何方式弄虚作假,玩数字游戏或隐瞒谎报。
4、报送及时
及时性是信息的重要特征,财务报表信息只有及时地传递给信息使用者,才能为使用者的决策提供依据。否则,即使是真实可靠和内容完整的财务报告,由于编制和报送不及时,对报告使用者来说,就大大降低了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
5、手续完备
财务报表封面上应当注明:企业名称、企业统一代码、组织形式、地址、报表所属年度或者月份、报出日期,并由企业负责人和主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签名并盖章;设置总会计师的企业,还应当由总会计师签名并盖章。
久美雍希
合并资产负债表编制方法:
1、设置合并工作底稿。
2、将母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子公司个别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各项目的数据过入合并工作底稿。
3、编制调整分录与抵销分录。
4、计算合并财务报表各项目的合并数额。
5、填列合并财务报表。
合并资产负债表格式在个别资产负债表基础上,主要增加了四个项目:
一是在“无形资产”项目之下增加了“商誉”项目,用于反映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商誉。
二是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增加了“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项目。
三是在所有者权益项目下增加了“少数股东权益”项目,用于反映非全资子公司的所有者权益中不属于母公司的份额。
四是在“未分配利润”项目之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项目之前,增加了“外币报表折算差额”项目,用于反映境外经营的资产负债表折算为母公司记账本位币表示的资产负债表时所发生的折算差额。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