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81

屈小兔.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税收会计核算培训讲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贝贝哈拉

已采纳

税务会计的核算基础与财务会计核算基础之间存在差异.我国现行税务会计的核算基础并不是纯粹的权责发生制,而是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的混合制核算基础.应从下面两方面改进税务会计核算基础:充分考虑纳税人的支付能力,允许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递延赊销收入;保持同一纳税业务核算基础的一致性.

税收会计核算培训讲

198 评论(12)

婷婷1029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和加强税收会计工作,保证税收会计资料真实、准确、完整,充分发挥税收会计在加强税收管理中的作用,特制定本制度。第二条凡是直接负责税款征收或入库业务的税务机关,都必须严格按本制度的规定,组织税收会计核算工作。第三条税收会计的核算对象是税收资金及其运动,即税务部门组织征收的各项收入的应征、征收、减免、欠缴、上解、入库和提退等运动的全过程。第四条税收会计核算单位,按其对税收资金管理任务的不同,分为直接管理税收资金上解的单位(简称上解单位)、直接管理税收资金入库的单位(简称入库单位)、管理税收资金上解和入库双重业务的单位(简称双重业务单位)及管理部分税款上解和部分税款入库的混合业务单位(简称混合业务单位)四种。上解单位,指直接负责税款的征收、上解业务,而不负责与金库核对入库税款和从金库办理税款退库业务的税务机关。它是入库单位的基层核算单位,核算税收资金从应征到上解的过程,为了满足上解单位考核税收收入任务的需要,它还必须将税款的提退也纳入其核算范围,以便提供税款上解净额指标。入库单位,指直接负责与金库核对入库税款和从金库办理税款退库业务,而不直接负责税款的征收和上解业务的税务机关。它是上解单位和混合业务单位的上级核算单位,它核算税收资金从应征到入库(提退)的全过程。双重业务单位,指既直接负责税款的征收、上解业务,又直接负责与金库核对入库税款和从金库办理税款退库业务的税务机关。它核算税收资金从应征到入库(提退)的全过程。混合业务单位,指与乡(镇)金库的设置及其职责相对应,对规定在乡(镇)金库入库的税款,除负责征收业务外,还负责办理在乡(镇)金库的入库和退库业务;对规定在支金库入库的税款,只负责征收和上解业务,而不负责入库和退库业务的税务机关。它是入库单位的基层核算单位,核算税收资金从应征到上解过程及部分税收资金的入库和提退过程。设置乡金库的地区,可以按混合业务单位组织会计核算,也可以按上解单位组织会计核算,具体按哪种单位组织核算,由各地税务机关自定。第五条入库单位和双重业务单位以上各级税务机关均为会计核算汇总单位。第六条各核算单位和汇总单位都必须在有关机构中设置税收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各单位配备的会计人员应当具备会计从业资格、持有会计证,担任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必须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应会计任职资格。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会计主管人员调动工作或离职,必须事先征得上级税务机关会计机构负责人的同意,并且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第七条本制度第三条规定的会计核算对象所涉及的税收业务,都必须在税收业务发生时填制或取得合法的会计原始凭证,并由核算单位各凭证受理部门于填制或收到凭证的次日送交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第八条各核算单位对所有实际发生的并引起税收资金运动的税收业务,都必须如实、及时地进行会计核算。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报送虚假的会计报表。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不得指使、强令税收会计篡改会计资料和提供虚假的会计资料。第九条各核算单位和汇总单位向上级税务机关或对外报送的会计核算资料,应有核算单位或汇总单位负责人、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签章。签章人员对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承担法律责任。第十条会计年度自公历一月一日至十二月三十一日止。第十一条会计核算以人民币“元”为记账单位,元以下记至分。第二章记账方法第十二条税收会计采用“借贷记账法”。第十三条税收会计“借贷记账法”,以税务机关为会计实体,以税收资金活动为记账主体,采用“借”、“贷”为记账符号,运用复式记账原理,反映税收资金的运动变化情况。其会计科目划分为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两大类。它的所有账户分为“借方”和“贷方”,左“借”右“贷”,“借方”记录资金占用的增加和资金来源的减少,“贷方”记录资金占用的减少和资金来源的增加。它的记账规则是,对每项税收业务,都必须按照相等的金额同时记入一个账户的借方和另一账户的贷方,或一个账户的借方(或贷方)和几个账户的贷方(或借方),即“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146 评论(11)

吃不胖的妩媚

我建议你向税务师事务所的老师或税务会计师咨询。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两者间的区别就是一个以税务政策标准核算,一个是按会计准则核算。现在企业就是少支付人工所以会计就把两份工作都做了

111 评论(15)

nana鬼鬼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308 评论(9)

玉子狗尾草

税务会计这个概念有点模糊,不过可以讲,会计核算的基础都是一样的。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或称会计假设)是指为了保证会计工作的正常进行和会计住处的质量,对会计核算工作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容、基本程序和方法所作的限定,并在此基础上建产会计原则。它之所以又称假设,是指面对变化不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会计人员对某种情况按进行会计工作的先决条件所作出的合理推断或人为规定。按照国际会计惯例,结全我国情况,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组织会计核算时,应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主体前提是指会计所反映的是一个特定单位的经济活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提出会计主体概念的作用:一是为了把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与其他会计主体以及投资者的经济业务分开。会计主体确定之后,会计人员只是站在特定会计主体的立场,核算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第二个方面是把不同的会计主体区分开。 比如说,甲企业销售一批产品给乙企业,但是乙企业没有马上给钱,而是采取拖欠的方法,那这个过程中,对甲来说发生的是销售已后得到的收入,和销售以后没有得到钱的债权。而已企业是购货,以及购货没能付款所形成的债务,如果说货款是一百万,那么一百万对于甲企业来说是债权,对乙企业来说是债务,同样的一笔业务对应的资金,对于不同的会计主体而言,它的性质是不同的。 假设你在银行存了一百万,对于你来说那是存款,是资产,是种债权,而对银行来说是一种存款的负债,是债务的问题,区分会计主体,对我们明确经济活动的性质是非常重要的。 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该以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主体工作的时间范围。 只有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才区分为流动的和长期的;企业的资产才以历史成本计价而不以现行成本和清算价格计价;才有必要和可能进行会计分期,并为采用权责发生制奠定基础。 三、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把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较短的、等距离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按期编制会计报表。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但它侧重于对时间范围的划分。 会计期间:就是指会计工作中为核算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情况所规定的起止日期。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半年度、季度和月度称为会计中期。(注意:会计中期这个概念是修订教材时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补充的。而且注意,有不少非专业人士将会计中期理解为半个年度,这也是不规范的。)有了会计期间这个前提,才产生本期、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才能正确贯彻配比原则。只有正确地划分会计期间,才能准确地提供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资料,才能进行会计信息的对比。 注意: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都是对会计核算工作的时间范围所做的界定,它们的区别在于持继经营强调时间的连续性,而会计期间强调时间的可分性,可以说,时间先是连续的,然后才能进行必要的划分,因此我们说持续经营是会计分期的前提。 四、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对所有会计对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并把企业经营活动和财务状况的数据转化为按统一货币单位反映的会计信息。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有外币收支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以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包含着币值稳定的假设,但实际上货币本身的价值是有可能变动的。按照国际会计惯例,当货币本身的价值波动不大,或前后波动能够被抵销时,会计核算中可以不考虑这些波动因素,即仍认为币值是稳定的。但在发生恶性通货膨胀时,就需要采用特殊的会计准则(物价变动会计准则)来处理有关的会计事项 将上述四项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综合起来就是:进行会计工作首先要明确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采用货币为统一尺度,在持续经营条件下运用会计方法记录、计算和反映该单位日常发生的经济业务,并按规定的会计期间正确及时地编报会计报告。

326 评论(11)

李出于蓝

我认为这是中国特有的现象,在日常的会计核算中,税务政策对会计的影响太大,而且多数的企业都有两套以上的账本,造就了会计经验不足的会计人员的混淆。正常的情况下,会计按会计准则进行会计核算即可,在年终审计时,按税务政策可以扣除的标准,将会计和税务的差额调整计算税款。但是在普遍存在两套账的情况下,大家都怕麻烦,于是在日常的会计核算时,就直接采用的税务政策的标准做账。

338 评论(14)

切尔西爱吃鱼

你带过来的主要影响?嘛意思嘛?一般是不分离的,公司很少设立独立的税务会计和财务会计。

313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