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ko乔纳
甲产品成本=1400×1.5=2100(万元)甲产品可变现净值=1400×(1.2-0.1)=1540(万元)甲产品减值金额=2100-1540=560(万元)2008年12月31日,甲产品“存货跌价准备”余额=40-20=20(万元)当期应计提减值=560-20=540(万元) 借:资产减值损失 540 贷:存货跌价准备 540乙产品成本=5000×0.8=4000(万元)乙产品可变现净值=5000×(1.6-0.15)=7250(万元)乙产品可变现净值大于成本,没有发生减值,2008年12月31日,乙产品“存货跌价准备”余额=100-60=40(万元)应转回减值损失40万元。 借:存货跌价准备 40 贷:资产减值损失 40由于W材料用于生产乙产品,W材料的减值应已乙产品为基础确定。W材料生产的乙产品的成本=400+350×0.2=470(万元)W材料生产的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350×(1.6-0.15)=507.5(万元)乙产品的可变现净值大于成本,乙产品没有发生减值,W材料也没有发生减值。
二x小b姐
1、整个生产线折现起点是在2009年年初,意味着我在2009年初背负了这个负债,但是生产线在2009年年末才建好投入使用,意味着我2009年没有受益于生产线,我没有受益但是我又承担了这个负债及其利息,因此2009年这段时间里的利息我就应该资本化,把它算作资产的一部分,不能费用化,因为它还没给我带来收益。2、长期应付款项目以长期应付款科目余额减未确认融资费用科目余额填列,因此金额为300/(1+10%)=272.73,但是我认为实际列报时应分类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因为已经是最后一期了,感觉题目不严谨。3、工程物资本身也是在建工程一部分,现在是讨论这个入账价值,是属于生产线的这部分在建工程转入的价值;不需要考虑完工后的库存保管不当造成的损失。4、逐年递减分数的分子代表固定资产尚可使用的年数;分母代表使用年数的逐年数字之总和,假定使用年限为n年,分母即为1+2+3+……+n=n(n+1)÷2;假如某企业实行加速折旧固定资产的使用年限是10年,那么它的第一年折旧率我们就可以规定为10÷55,第二年规定为9÷55,第三年规定为……,第10年规定为1÷55,10年使用期结束就正好是折旧100%。
我有歼击机
先回答第一个 非货币性交易的题 (1) 借:原材料 30000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51000 银行存款 9000 贷:可够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240000 可够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8000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40000 借: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80000 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80000 (2) 借:固定资产 662000 存货跌价准备 20000 贷:库存商品 520000 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102000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60000 借:管理费用 3000 贷:银行存款 3000 (3) 借:固定资产清理 400000 累计折旧 22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40000 贷:固定资产 600000 营业外收入—处置非流动资产利得 60000 借:无形资产 380000 银行存款 20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 400000第二题(1)资产组的减值损失 100-60=40万 A资产组的减值损失 5万 B资产组的减值损失 13.13万 C资产组的减值损失 21.87万(2)借:资产减值损失 40 贷:固定资产减值损失-A 5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B 13.13 固定资产减值损失-C 21.87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