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宇哥
一.会计调整是指:对已经做出会计处理的事项按规定进行调整,会计调整包括的内容:1.会计政策调整;2.会计估计调整;3.会计差错调整;4.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二.会计政策调整:会计政策调整是指对会计核算具体原则和方法进行的调整。例如,长期投资核算、坏账损失的核算、合并政策、外币折算方法、所得税核算方法、存货计价方法、借款费用核算方法、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摊销等。注意:经济事项本身的变化需要改变会计方法的,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如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比例由原来的12%增加到30%时,将成本法改为权益法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三.会计估计变更,是指由于资产和负债的当前状况及预期未来经济利益和义务发生了变化,从而对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或资产的定期消耗金额进行的重估和调整。会计处理:会计估计变更应采用未来适用法处理,即在会计估计变更当期及以后期间,采用新的会计估计,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1.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仅影响变更当期,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应于当期确认。2.如果会计估计的变更既影响变更当期又影响未来期间,有关估计变更的影响在当期及以后各期确认。3.企业难以对某项变更区分为会计政策变更或会计估计变更的,应当将其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四. 根据会计准则的定义,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准则规定,发现以前年度有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情况时,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到会计差错所属的会计期间。也就是说,一旦有成本该计不计、损益该算不算等等情况暴露出来,都要按会计差错处理,追本溯源,依次“埋单”。五.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是指自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告日之间发生的需要调整或说明的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所涵盖的期间,是指报告年度次年的1月1日至董事会、经理(厂长)会议或类似机构对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日之间(或纳税申报日)的期间。
起舞徘徊风露下
一、调整账户是指用以调整账户的余额,以取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的账户。它既是经济管理和会计控制的需要,又体现了会计谨慎原则的要求。
二、调整账户按其调整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三类。
1、备抵账户是用来抵减被调整账户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在会计实务中,抵减调整账户运用最为广泛。
备抵账户的特点:被调整账户余额与备抵账户的余额,一定是在相反的方向,如果被调整账 户的余额在借方,则备抵账户的余额一定在贷方。反之,被调整账户的余额在贷方,则备抵调整账户的余额一定在借方。
2、附加调整账户是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附加调整账户的特点是它与被调整账户的性质相同。
3、备抵附加调整账户是既用来抵减又用来增加被调整账户的余额,以求得被调整账户实际余额的账户。
三、会计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设置的,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也是账户存在的依据。而账户则是会计科目的实体化。每个会计科目都有与它对应的账户,如资产类,有个资产类账户,利润类有个利润类账户,所有者权益类有个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等等。
从需要和科目的特点出发,根据总分类科目、二级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开设相应的账户,以便于分类、归集、总括和具体、详细地核算数据。
扩展资料:
账户作为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活动的一种形式,其基本功能是便于对各项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的变动数额进行分门别类和有条不紊地进行归集、汇总。要使账户发挥其功能,不仅要确定其名称和进行分类,还要使其具备相应的结构。
所有经济业务的发生所引起的企业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的变动,从数量上看,不外乎“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
因此,每个账户起码要划分出两个方位:即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这是一切账户的基本结构。为了便于说明问题,账户的基本结构可简化为左右两方,即“丁字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账户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