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85

Khloekloklo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薪酬管理中的会计处理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mirandamly

已采纳

计提工资: 借:生产成本---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工资 管理费用---工资 销售费用---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从银行取钱: 借:库存现金 贷:银行存款 发放工资: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现金车间工人和管理的工资本来就是转入成本的。办公室管理人员和销售人员工资不能转入成本。

薪酬管理中的会计处理

141 评论(9)

萤火虫在哪里

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分录是:“”1、计提生产工人工资时做:借:生产成本-------生产工人的薪酬借: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的薪酬)借:销售费用:(销售部门人员的薪酬)借:管理费用(行政管理和财务部人员的薪酬)借:在建工程(在建工程人员的薪酬)等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奖金等2、实际发放工资时做: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奖金等贷:银行存款(发工资)贷:其它应收款(代扣款)贷: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个税)

282 评论(9)

刘小贱爱花钱

应付工资会计分录

计提工资

借:生产成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薪酬)

制造费用(生产车间管理人员薪酬)

管理费用(行政人员薪酬)

销售费用(销售人员薪酬)

研发支出(从事研发活动人员薪酬)

在建工程等(从事工程建设人员薪酬)

合同履约成本

贷:应付职工薪酬

实际发放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

企业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应付职工薪酬的计提、结算、使用等情况。

“应付职工薪酬”科目应当按照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非货币性福利、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带薪缺勤、利润分享计划、设定提存计划、设定受益计划、辞退福利等科目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244 评论(15)

狼人发生地

应付职工薪酬的会计分录

(1)工资分配时

借:管理费用—工资

销售费用—工资

……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工资发放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付款—社保—医疗(个人负担部分)

其他应付款—社保—失业(个人负担部分)

其他应付款—社保—养老(个人负担部分)

……

其他应付款—公积金(个人负担部分)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银行存款(实际发放部分)

(3)缴纳社保和公积金时:

A:先提企业负担部分到应付职工薪酬

借:管理费用—社保—各社保明细

销售费用—社保—各社保明细

……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养老(企业负担部分)

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失业(企业负担部分)

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医疗(企业负担部分)

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工伤(企业负担部分)

……

应付职工薪酬—公积金(企业负担部分)

B:缴纳社保、公积金和个人所得税

借:其他应付款—社保—医疗(个人负担部分)

其他应付款—社保—失业(个人负担部分)

其他应付款—社保—养老(个人负担部分)

……

其他应付款—公积金(个人负担部分)

应交税费—个人所得税

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养老(企业负担部分)

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失业(企业负担部分)

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医疗(企业负担部分)

应付职工薪酬—社保—工伤(企业负担部分)

……

应付职工薪酬—公积金(企业负担部分)

贷:银行存款

应付职工薪酬的账务处理

(一)企业按照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工资、奖金、津贴等,借记"应付职工薪酬",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企业从应付职工薪酬中扣还的各种款项(代垫的家属药费、个人所得税等),借记本科目,贷记“其他应收款”、“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等科目。

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科目。

企业支付工会经费和职工教育经费用于工会运作和职工培训,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企业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向职工给予的补偿,借记本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等科目。

(二)计提比例:

医疗保险费:10%(注意:各地的缴纳比率是有差别的,如上海是:12%)

养老保险费:12%(注意:各地的缴纳比率是有差别的,如上海是:22%)

失业费:2%(注意:各地的缴纳比率是有差别的,如上海是:2%)

工伤保险:1%(注意:各地的缴纳比率是有差别的,如上海是:0.5%)

生育保险:见工伤保险即可。

住房公积金:10.5%(注意:各地的缴纳比率是有差别的,如上海是:7%)

工会经费:2%

职工教育经费:2.5%

(三)企业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对发生的职工薪酬分别以下情况进行处理

生产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劳务成本”科目,贷记本科目。

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销售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应由在建工程、研发支出负担的职工薪酬,借记“在建工程”、“研发支出”科目,贷记本科目。

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本科目。

外商投资企业按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借记“利润分配——提取的职工奖励及福利基金”科目,贷记本科目。

非货币性福利按产品或商品的市场公允价值,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应付职工薪酬的计量

一、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应付的职工薪酬确认为负债,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的补偿外,应当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分别下列情况处理:

(一)应由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产品成本或劳务成本。

(二)应由在建工程、无形资产负担的职工薪酬,计入建造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成本。

(三)上述(一)和(二)之外的其他职工薪酬,计入当期损益。

二、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养老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工伤保险费、生育保险费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根据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计算,并按照准则第四条的规定处理。

三、企业在职工劳动合同到期之前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或者为鼓励职工自愿接受裁减而提出给予补偿的建议,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应当确认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给予补偿而产生的预计负债,同时计入当期损益:

(一)企业已经制定正式的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提出自愿裁减建议,并即将实施。该计划或建议应当包括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职工所在部门、职位及数量;根据有关规定按工作类别或职位确定的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补偿金额;拟解除劳动关系或裁减的时间。

(二)企业不能单方面撤回解除劳动关系计划或裁减建议。

拓展阅读: 应付职工薪酬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应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费用是(A)

A、基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B、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工资

C、在建工程人员工资D、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

2、分配车间直接参加产品生产工人的职工薪酬时,应借记的账户是(A)。

A、生产成本B、制造费用C、管理费用D、资

3、工业企业不能计入产品成本和经营管理费用的工资费用是(C)。

A、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B、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工资

C、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D、生活福利部门人员工资

4、应在“应付职工薪酬”账户贷方登记的是(B)。

A、本月实际支付的工资数B、本月应分配的工资总数

C、本月结转的代扣款项D、本月多支付的工资数

5、能够计入产品成本的工资费用是(A)。

A、车间管理人员工资B、在建工程人员工资C、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D、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工资

二、多项选择题

1、企业分配发生的职工薪酬,借记的账户可以是(ABCD)。

A、生产成本B、制造费用C、管理费用D、研发支出

2、生产部门(如分厂)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的账户可以是(AB)。

A、生产成本B、制造费用C、管理费用D、销售费用

3、企业以其自产产品发给职工作为职工薪酬的,可借记的账户包括(ABC)。

A、制造费用B、管理费用C、生产成本D、应交税费

4、按《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的内容包括(ABCD)。

A、按有关规定向职工支付的工资、奖金、津贴

B、支付给职工的货币性及非货币性福利

C、因解除与职工的劳动关系而向职工支付的补偿

D、向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5、企业向职工支付职工福利费,应借记的账户的(ABCD)

A、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B、在建工程人员工资

C、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C、企业管理部门人员工

三、判断题

1、有人说,住房公积金,不属于职工薪酬。(F)

2、职工薪酬中的“职工”是指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的所有人员,含全职、兼职和临时职工;但不包括虽未与企业订立劳动合同但由企业正式任命的人员。(F)

3、职工薪酬中的“养老保险费”是指企业根据国家规定的标准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不包括根据企业年金计应付职工薪酬划向企业年金基金相关管理人员缴纳的补充养老保险费。(F)

4、职工薪酬是指企业为获得职工提供的服务而给予各种形式的报酬以及其他相关支出。(T)

5、考勤和产量记录是工资费用核算的主要原始记录(T)

四、计算分录题

1、某公司本月应付职工薪酬总额为205000元,其中,车间生产工人工资l500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20000元,厂部行政管理人员工资l5000元,从事专项工程人员工资10000元,福利人员工资5000元,生产工人其他福利5000元。应付工资总额为205000元。扣回为职工代垫医药费3000元。实发202000元。提现发放202000元。

该公司月末应进行如下的会计处理:

A确认应付职工薪酬

借:生产成本l55000(150000+5000)制造费用20000

管理费用20000(15000元管理+5000元福利人员工资)

在建工程l0000贷:应付职工薪酬205000

B、发放职工薪酬

1)提现;借:库存现金202000

贷:银行存款202000

2)发放;借:应付职工薪酬202000

贷:库存现金202000

3)结转代扣款项

借:应付职工薪酬3000

贷:其他应收款—代垫3000

4)结转代扣个人所得税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2、月末分配本月份工资费用。其中:基本生产车间生产工人工资32000元;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386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19400元;福利人员工资1500元;专设销售机构人员工资8780元;在建工程人员工资5890元。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借:生产成本32000

制造费用3860

管理费用20900

销售费用8780

在建工程5890

贷:应付职工薪酬71430

3、按规定提取本月企业医务福利部门人员工资总额为16000元。借:管理费用16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16000

4、企业从职工张华的应付工资中扣除代垫的住院医药费800元。编制相应的会计分录。

借:应付职工薪酬800

贷:其他应收款——张华800

5、某职工报销医药费526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526

贷:库存现金526

6、以现金86320元发放本月工资,并结转本月扣除代垫的款项1246元。

借:应付职工薪酬86320

贷:库存现金86320

借:应付职工薪酬1246

贷:其他应收款1246

7、企业从银行提取现金85000元,用以发放职工工资。当日以现金实际发放职工工资85000元。编制提取现金、发放工资的会计分录

借:库存现金85000

贷:银行存款85000

借:应付职工薪酬85000

贷:库存现金85000

8、甲公司为一家彩电生产企业,共有职工200名,年2月,公司以其生产的每台成本为l000元的电视机作为福利发放给公司每名职工。该型号电视机的售价为每台l400元,适用增值税税率为l7%。假定公司职工中170名为直接参加生产的人员,30名为总部管理人员。该公司此项职工福利应作如下账务处理:

借:生产成本278460

管理费用49140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327600

借:应付职工薪酬327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280000

应交税费—增—销47600

借:主营业务成本200000

贷:库存商品200000

9、某企业从银行提取库存现金6500元,当即发放工资并进行分配。基本生产工人工资4500元,其中A产品工人工资3000元,生产B产品工人工资1500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800元,企业管理人员工资1200元,试编制相关会计分录。

确认工资:借:生产成本—A产品3000—B产品1500制造费用800管理费用1200贷:应付职工薪酬6500提现:借:库存现金6500贷:银行存款6500发放工资:借:应付职工薪酬6500贷:库存现金6500

125 评论(11)

山东指纹锁

(1)分配本月应付职工薪酬470000元 会计分录怎么做借:生产成本-甲产品 210000 乙产品 185000 制造费用 20000 管理费用 44000 销售费用 11000 贷:应付职工薪酬-职工工资 470000 希望能帮助到你!

81 评论(14)

黑糖miko

4月底计提4月份工资(一般按照预算数计提,没有预算数按照上月工资计提)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销售费用——工资 (预算数/上月数) 贷:应付工资薪酬 (预算数/上月数)月末结转,借:主营业务成本 (预算数/上月数) 贷:制造费用 (预算数/上月数)5月10日发放借:应付工资薪酬 200000 贷:现金/银行存款 200000 年底,对工资计提数进行调整

323 评论(15)

nanahara0125

之了回答:离职后福利计划,是指企业与职工就离职后福利达成的协议,或者企业为向职工提供离职后福利制定的规章或办法等。企业应当按照企业承担的风险和义务情况,将离职后福利计划分类为设定提存计划和设定受益计划两种类型。(一)设定提存计划的确认和计量(支付给单独主体)设定提存计划,是指企业向单独主体(如基金等)缴存固定费用后,不再承担进一步支付义务的离职后福利计划(如职工缴纳的养老、失业保险)。设定提存计划的会计处理比较简单,因为企业在每一期间的义务取决于该期间将要提存的金额。因此,在计量义务或费用时不需要精算假设,通常也不存在精算利得或损失。对于设定提存计划,企业应当根据在资产负债表日为换取职工在会计期间提供的服务而应向单独主体缴存的提存金,确认为职工薪酬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二)设定受益计划的确认和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是指除设定提存计划以外的离职后福利计划。与设定提存计划的区分取决于计划的主要条款和条件所包含的经济实质。设定受益计划核算涉及四个步骤:第一步骤: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企业应当通过下列两步确定设定受益义务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 (1)企业应当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国际会计准则表述也称之为按服务比例的应计福利费;福利/服务年数法),采用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对有关人口统计变量(如职工离职率和死亡率)和财务变量(如未来薪金和医疗费用的增加)等作出估计,计量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并确定相关义务的归属期间。 (2)企业应当根据资产负债表日与设定受益计划义务期限和币种相匹配的国债或活跃市场上的高质量公司债券的市场收益率确定折现率,将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义务予以折现,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和当期服务成本。①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是指企业在不扣除任何计划资产的情况下,为履行当期和以前期间职工服务产生的最终义务,所需支付的预期未来金额的现值。 ②企业应当通过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确定其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当期服务成本和过去服务成本。根据预期累计福利单位法,职工每提供一个期间的服务,就会增加一个单位的福利权利,企业应当对每一单位的福利权利进行单独计量,并将所有的单位福利权利累计形成最终义务。企业应当将福利归属于提供设定受益计划的义务发生的期间。 ③企业在确定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当期服务成本以及过去服务成本时,应当根据计划的福利公式将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福利义务归属于职工提供服务的期间,并计入当期损益或相关资产成本。 ④当职工后续年度的服务将导致其享有的设定受益计划福利水平显著高于以前年度时,企业应当按照直线法将累计设定受益计划义务分摊确认于职工提供服务而导致企业第一次产生设定受益计划福利义务至职工提供服务不再导致该福利义务显著增加的期间。 ⑤精算假设,是指企业对确定离职后福利最终义务的各种变量的最佳估计。精算假设应当是客观公正和相互可比的,无偏且相互一致的。精算假设包括人口统计假设和财务假设。人口统计假设包括死亡率、职工的离职率、伤残率、提前退休率等。财务假设包括折现率、福利水平和未来薪酬等。第二步骤:确定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资产的,企业应当将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减去设定受益计划资产公允价值所形成的赤字或盈余确认为一项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 设定受益计划存在盈余的,企业应当以设定受益计划的盈余和资产上限两项的孰低者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资产。其中,资产上限,是指企业可从设定受益计划退款或减少未来对设定受益计划缴存资金而获得的经济利益的现值。 计划资产包括长期职工福利基金持有的资产以及符合条件的保险单,不包括企业应付但未付给基金的提存金以及由企业发行并由基金持有的任何不可转换的金融工具。第三步骤:确定应当计入当期损益的金额 报告期末,企业应当在损益中确认的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的职工薪酬成本包括服务成本、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服务成本包括当期服务成本、过去服务成本和结算利得或损失。 ①当期服务成本,是指因职工当期服务导致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额。②过去服务成本,是指设定受益计划修改所导致的与以前期间职工服务相关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 当企业引入或取消一项设定受益计划或是改变现有设定受益计划下的应付福利时,就发生了计划修改。当企业显著减少计划涵盖的职工数量时,就发生了计划缩减。缩减可能源于某单一事件,比如关闭某个厂房、终止一项经营、暂停或终止一项计划。 过去服务成本是指由于计划修改或缩减所导致职工前期服务的设定受益义务现值的变化,所有过去服务成本均在其发生的当期计入损益。 在修改或缩减与重组费用或者辞退福利无关的情况下,企业应当在修改或缩减发生时确认相关的过去服务成本。③结算利得和损失。 企业应当在设定受益计划结算时,确认一项结算利得或损失。 设定受益计划结算,是指企业为了消除设定受益计划所产生的部分或所有未来义务进行的交易,而不是根据计划条款和所包含的精算假设向职工支付福利。设定受益计划结算利得或损失是下列两项的差额:A.在结算日确定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现值。B.结算价格,包括转移的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和企业直接发生的与结算相关的支付。结算是未在计划条款中规定的福利的支付,未纳入精算假设中,因此结算利得或损失应当计入当期损益,而在计划条款中规定的福利的支付(包括可选择福利支付性质的情况)不属于结算,已纳入精算假设中,在支付此类福利时产生利得或损失,则属于精算利得或损失,应作为重新计量的一部分计入其他综合收益。④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是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在所处期间由于时间流逝产生的变动。包括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的利息费用以及资产上限影响的利息。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通过将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乘以确定的折现率来确定。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的计算应考虑资产上限的影响。计划资产的利息收益是计划资产回报的组成部分之一, 通过将计划资产公允价值乘以折现率来确定。第四步骤:确定应当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额企业应当将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并且在后续会计期间不允许转回至损益,但企业可以在权益范围内转移这些在其他综合收益中确认的金额。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包括下列部分:(1)精算利得或损失,即由于精算假设和经验调整导致之前所计量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增加或减少。企业未能预计的过高或过低的职工离职率、提前退休率、死亡率、过高或过低的薪酬、福利的增长以及折现率变化等因素,将导致设定受益计划产生精算利得和损失。精算利得或损失不包括因设立、修改或结算设定受益计划所导致的设定受益计划义务现值的变动,或者设定受益计划下应付福利的变动。这些变动产生了过去服务成本或结算利得或损失。(2)计划资产回报,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计划资产的回报,指计划资产产生的利息、股利和其他收入,以及计划资产已实现和未实现的利得或损失。即:计划资产回报=(期末计划资产-期初计划资产)-(本期缴存额-本期支付额)通俗说,计划资产回报越高,计划资产的公允价值就越高,需要缴存的款项就越少,积累的应付职工薪酬就越少,因此,计划资产回报是权益的一项收益,但是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不计入当期损益,而计入其他综合收益,但是需要说明的是计划资产回报中利息部分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3)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扣除包括在设定受益计划净负债或净资产的利息净额中的金额。与计划资产回报类似,运用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也区分两部分,计划净资产或计划净负债的利息净额,计入损益;其他资产上限影响的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

278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