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49

米莱vicky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IBC会计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转瞬壹刻

已采纳

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是很多会计人梦寐以求的地方,今天告诉你怎样进入四大。四大:Big four,包括PWC,KP,DTT,E&Y四家,若是不了解这是什么的话,请回避:PWC:在CBD财富中心,央视新楼对面,10号线金台夕照站。合并了由于安然事件倒闭的安达信,吸收了安达信里面的大量人才,客户数量最多,Par们气质非凡,最重要的是,靠近国贸二座,这也是我最终选择它的决定因素。KP:东方广场,王府井,临长安街,地铁1号线。可以说,KP是四大里最professional的,大客户最多,员工非常smart,也很cool(黑色正装、黑色行李箱、黑色电脑包行走于江湖),还有就是它的KP之歌非常非常好听(害我现在都一直哼着)。DTT:同KP。福利很好,本土化也很出色,差补是四所里最高的(去年中秋的时候还发了哈根达斯的月饼,害得其他三大人士很郁闷)。大Par多数是祖国大陆的,客户数量也相当可观(补一句没用的,DTT里面帅哥美女灰常多,让我很口水)言归正传,进入主题。校园宣讲会:个人建议,这个是必须要参加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如下:1. 更深层次更有针对性地了解这个企业(包括企业文化、历史、结构、主要客户、用人标准…)2. 知道整体招聘流程3. 了解本年各部门招聘人数4. 清楚网申截至时间5. 听取过来人的经验分享6. 尽可能地多“认识”Senior Manager或大Par(包括宣讲会过程中播放的Video中出现的SM跟Par们,到现场的Par们)7. 有任何不清楚事项,可以现场与HR或内部员工交流学习8. 多认识战友,信息共享Tips:1. 带着笔跟纸,尽量多记有用的信息(如果网上能找到的就不用记了,记那些比较impressive的,同时网上比较难找到的资料)。2. 如果有条件的话,尽量多参加宣讲会,因为每场出场的Par都不一样。3.多与到场的Par们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最好记下你所交流的Par的“习性”,包括他/她本身的性格(从他们的字里行间可以把握出来);偏好什么样的人(务实的or Talkative的or责任心强or诚信的or向上的or礼貌的…);对待工作和学习的态度(是谨慎型or寓教于乐型or不主张课本型or……);如果可能,最好是能让Par对你有印象(这点稍微有点难,但你有能力让人impressed最好了)。4.争取与HR交流。5.争取与内部员工交流(当然,如果你早就已经认识一些,已经了解内部工作环境和工作节奏,这个时间可以省略…)。举例:某能源组的Par(具体姓名不提,尊重隐私),在宣讲会中,她的回答总是十分有针对性,都能答到点上,于是在现场是得到最多最激烈的掌声的Par。那么,若等到改天面试的时候,万一就是她面的你,你便在进去握手前或是在聊天期间不经意地提起,“哦,我之前参加××学校的宣讲会时候其实已经见过您一面,当时对您的印象特别深刻,因为您是全场获得同学们掌声最多的Par。”(当然,在说这些话的时候要表现得自然一些,不能让别人觉得你是在拍PP…)当然,还有别的情况,如果面你的Par没有在宣讲会上见过,没关系,你可以用以下一招:“哦,我有个问题,之前我在参加××学校宣讲会的时候,××(某个Par的英文名)他曾经说过×××(对某件事的看法或观点),对这点我并不是特别清楚,不知道您是怎么看的呢?”如何进四大会计事务所——网申:一般来说,四大的网申都是分几个部分,先是一些个人信息,然后是教育背景,接着是工作经验(学校社团经验跟社会实习经验),最后是OQ(Open Question开放式问题)。PWC:P记的网申淘汰率比较高,如果不花点功夫好好填的话,很容易就挂在网申上。KP:KP网申通过率比较高,一般情况只要认真填,都能得到笔试机会。DTT:DTT不用写OQ,这点比较爽,只需要上传个人制作的简历跟cover letter就可以了。(若Cover letter不会写的话,可以请教那些上过IBC课程国贸专业的同学)Tips:1. 态度要端正。网申是第一步,一定要认真对待,因为以后的面试往往很多问题都会来自于你填写的信息,包括你的学习,社团经验,工作经验,还有你OQ的回答,都会在面试环节成为面试官问题的来源(其实很多时候,你可以在网申的时候设下“圈套”,引导面试官跳进去)。2. 网申过程中,英文很重要。我记得好像除了DTT家(老强调本土化)可以选择用中文回答外,其他都是全英的。尤其是在回答OQ时候,你的答案最好先用Word写一遍再复制上去,因为很多同学都会有拼写错误的坏习惯,这个在网申时候是最不利的。因为OQ是HR人工去看的,虽然说也许不会看得特别仔细,但你起码不能每隔几句就来一个连老外都不认识的单词吧。同时,在回答OQ时,最好是分述。简单的说,要尽量用1、2、3;或者是first of all, second, the last but not the least;或者on one hand, on the other hand等四级英语作文经常使用的词来表述。OQ每一题是有字数限定的,按letter计算,不是按word来计,一个空格也算一个letter。3. 筛选点。大家普遍比较关注这个,well,一般来说,四大网申的关键点在于以下几点:四六级成绩,GPA,OQ(回答的认真程度)。这里,很多学弟学妹都会问到,我的英语成绩应该到达什么水平,才能通过网申呢?据某些职业讲师的话,貌似是425分以上就都OK。不过,要是你的成绩比较高,对整个简历有加分作用,比如说,你的六级是600分以上,GPA在3.5以上。(这里想提一下,网申一般是用评分制,比如,如果你是四大招聘目标院校,可以加10-20分;如果你获奖很多很牛,每项加2分;六级600分以上,加2-5分;实习经历加分;获得过CPA,ACCA等职业资格证书等等也加分,最后总分决定你能不能进入笔试。)4. 四大的HR一直都提醒同学们要注意,填写个人信息的时候,手机号跟邮箱一定、千万不能出错,不然就算你的网申能通过也无法跟你取得联系,因此在你提交网申之前,一定要对其进行double check。5. 工作实习经验。在填写网申时,肯定会填到这块。填写的顺序最好是:四大实习——Local firm实习——MNC(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 跨国公司)——其他国内企业。在Responsibilities那里的填写,最好也像OQ一样分项描述,做到简短而到位。6. 提交时间。一般来说,提交时间越早,通过率越高。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提交得比较早,竞争对手少一些;另一方面是,据某职业讲师说,网申的筛选一般是分轮的,如果说你的网申很不幸地在第一轮筛选时候没过,那么系统会自动把你放到第二轮跟别的同学再进行筛选,这样你被选上的概率就高一些。(不过,我个人认为提交太早的话也不是什么好事,因为我P记的网申在清华大学的Deadline之前就提交了,结果害我跟清华北大人大外经贸等精英们一起笔试,那个笔试淘汰率呀,那个紧张呀,竞争是相当滴激烈。)K记的网申就一定要早,不然越往后,网申通过率就越低,甚至填得再好也没回音,因为太多候选人了,最后都没人看了。如何进四大会计事务所——笔试:PWC:逻辑(中文)+数理(中文)+一篇英语作文,都是上机操作。逻辑20分钟20道题,数理20分钟22道题,英文作文是30分钟。Tips:1. 去笔试之前最好用键盘练习一下自己敲英文的速度,在此特别强调一下,千万注意不要有拼写错误,因为上机笔试的系统不支持拼写错误提醒跟纠正,要平时多练吧。2.作文一般写200-250个words。建议最好提前看托福或雅思的作文,把那些模版跟写作套路背下来,如果你是托福跟雅思高手的话,这个作文对你应该就是小case了。3.逻辑是中文的,一般时间是够用的。要注意一些细节,很多陷阱。4.数理部分时间可能会稍微紧一些,主要是计算跟对比。个人认为有用计算器的时间,但必须要在清楚你的计算思路是正确的前提下,不然会浪费很多时间的。(金融学)KP:SHL的题目。逻辑verbel+数理number,Paper笔试。主要考察英文阅读能力、逻辑能力、数字能力和准确率。Tips:1. 时间是绝对不够的。当然不排除你是大大牛,或者瞎蒙填上去的答案,写完也是可能的。(反正当时我六道数学大题总共才写完了四道,逻辑部分勉强写完)2. 抓紧一切时间,如果能估算,那么连计算器都不要按了,这时间太奢侈了。3. 英文的逻辑就像六级的fast reading,答案有Yes or No, or Not given。

IBC会计

161 评论(13)

小苏果果

余先生的学术成就不仅在国内有较为广泛的影响,而且在国外学术界也十分引人注目。1983年与1984年,中美联合举办的中国工业科技管理“大连培训中心”曾聘请余先生担任兼职教授。从1985年以来,余先生应美国国家科学院“美中学术交流委员会”、美国明尼苏达大学、伊利诺大学、纽约州立大学、美国会计学会和加拿大国际开发署等的邀请,先后10次出访美国,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进行合作研究等,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专业领域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1985年,根据“美中高级学者交换计划”,余先生应美国国家科学院“美中学术交换委员会”的邀请,作为高级学者,前往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纽约州立大学、伊利诺大学和圣·克劳德州立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和学术交流。每到一处,余先生都围绕“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中国管理会计的演变”为主题作专题报告,并开展一系列座谈、讨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1986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的邀请,余先生参加由该中心主持的以“远东会计与经济的新发展”为主题的“会计国际学术计论会”,并在会上宣读了题为《The General Character of Chinese and U.S. Management Accounting Style》的论文,受到高度评价。该文已被收入由该中心编辑的题为《Recent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Development in the Far East》的专题论文集,于1988年出版,并向全世界公开发行。1988年,余先生应邀参加上述所提到的“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主办的以“变动中的国际金融市场对会计的影响”为主题的“会计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宣读了题为 《The Fund Market in China:Its Formation,Development,and Impact on Accounting》的论文,受到高度的评价。该文已被收入由该中心编辑的题为 《Chang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and Their Impact on Accounting》的专题论文集,于1992年出版,并向全世界公开发行。1989年根据中国——加拿大管理教育项目,应邀作为高级教授到加拿大达尔豪西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合作研究。1990年,余先生再次应邀参加由上述“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主办的以“会计教育与实践国际化倾向”为主题的“会计国际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宣读了题为《中国大学会计教育改革10年回顾》的论文。1992年,余先生应邀参加由“会计教育与研究国际学会”(IAAER)和“美国会计学会”(AAA)联合主办的“第七届会计教育国际大会”,并在会上宣读了题为《Reform of Economic Systems and University Accounting Education in China》的论文。该文已被收入美国会计学会编辑的题为《Accounting Education for the 2lst Century:The Global Challenges》的专题论文集,于1994年出版,并向全世界公开发行。1994年,为了纪念卢卡·帕乔利《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发表500周年,余先生发表了题为《帕乔利对复式簿记的历史性贡献为此后会计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中英文对照)的论文。该文已送往复式簿记的发源地——意大利参加全球性纪念卢卡·帕乔利《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发表500周年盛会展出。1994年底,余先生作为主请人与其指导的厦门大学管理会计研究方向的博士后研究学者、访问学者、博士和博士研究生,出席了“中国海峡两岸管理会计研讨会”。余先生在大会上作了题为《论当代管理会计面临新的重大突破》的专题报告,获得海峡两岸代表的高度评价。余教授此行向海峡两岸管理会计界展示了厦门大学管理会计研究在全国的主导地位及其整体研究实力和强大的后备力量。1995年11月7—20日,余先生作为高级学者应邀对日本的Kyushu大学、Sensu大学和Surugadai大学等作了题为《会计的变革与社会经济环境变化的依存性》的论文。1995年11月20—26日,余先生作为高级学者应邀对香港中文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并宣读了题为《1950—1990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简述》的论文。1996年6月,余先生作为三位主体报告人之一在香港会计公会主办的第八届会计学术年会全体会议上宣读了题为《中国会计面向21世纪的改革与发展》的论文。1997年10月,余先生应邀出席法国会计学会主办的在法国巴黎举行的国际会议教育与研究协会第8次世界大会,并宣读题为《On the Socio-cultural Analysis of Chinese Accoutancy’s Transformation Over the Period 1950s-1990s And Its Prospective Developments Heading for the 21st Century》的论文。之后,余先生应邀对London Guildhall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并宣读了题为《文化对会计的影响》的论文。同时,余先生还应邀对英国Hull大学进行学术访问,并宣读了题为《简论孙子兵法在战略管理会计中的应用》的论文。余先生通过以上一系列国际交流活动,加强了校际间的国际学术联系,对扩大学术视野,掌握当代会计科学的最新进展和主要成就,有较大的帮助。目前,余先生已与美国、加拿大、日本、法国、英国、澳大利亚、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不少会计界同仁建立了固定的学术交流关系,为中国会计走向世界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余先生的学术成就得到国际上的肯定和重视。余先生荣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生院“荣誉成员证书”(1985);美国伊利诺大学“会计国际教育与研究中心”鉴于余先生“不平凡的学术生涯和对中国及世界的贡献”特聘请余先生担任国际权威性学术刊物《会计国际学刊》由美国、德国、瑞士、中国和日本等5个国家的5名著名会计学家组成的编辑政策部成员之一,并授予余先生“高成就证书”(1988);美国名人传记学院(ABI)授予余先生:(1)“1990年杰出人士”称号和“纪念终生突出成就银质荣誉奖章”(1990.11);(2)“成就的金色记录”金质奖章(1994.5);(3)“体现当代成就的国际名人传”(1995.3);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IBC)授予余先生“1992/93年度国际杰出人士”称号(1993.5)和“20世纪成就奖银质荣誉奖章”(1994.1)等荣誉。余先生的事迹和成就已被编入国内和英国、美国出版的许多权威性名人传记中,如中国编辑、出版的《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当代名人大典》、《东方之子》、《中国社会科学家大辞典》(英文版)、《中国当代经济学家录》、《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大辞典》;美国名人传记学院编辑、出版的《500位有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世界著名杰出人士录》和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编辑、出版的《世界有成就的杰出人士录》、《世界知识界名人传》等等。余先生虽然年过“古稀”,为了不辜负所处的伟大的时代,仍常以“发白未懈青云志”自励,积极追踪管理会计和企业理财、知识经济与现代化管理等学科发展的前沿,坚持不懈地进行开拓与创新。(来源:胡玉明《中国管理会计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余绪缨教授》)余绪缨奖学金在2001年余绪缨80华诞时,他的学生问他需要什么?他说,对我来说,学术生命比生理生命更重要。学生们便为他募集了一笔资金,设立余绪缨奖学金,专门奖励厦大管理学院学生。评审委员会是通过广泛的调查来甄选出那些“有公益心、诚实、正直和有爱心”的学生。余绪缨奖学金每年奖励4名研究生和8名本科生,奖励金额在3000元到8000元之间。

81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