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满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是指收入、费用的确认应当以收入、费用的实际发生作为确认计量的标准。在权责发生制下,凡是属于当期实现的收入和负担的费用,不管款项是否收到或者支付,都应该确认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反映到利润表中。如果不是当期实现的收入和负担的费用,即使收到了款项和支付了费用,也不能确认为收入和费用计入到利润表中。
权责发生制最大的优点是:更加准确地反映特定期间真实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扩展资料: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权责发生制在保证会计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方面所起到重大作用是不容否认的。
但不能把权责发生制作为一项任何情况下都应坚持的“原则”,在我国国情下,权责发生制有时也显得力不从心。
会计的主要目标是向会计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真实的信息,而采用权责发生制并不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达到会计主要目标的要求。
我国的会计制度为弥补权责发生制的缺陷,对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给出了四个条件:
一、企业已经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二、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经售出的商品实施控制;
三、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
四、相关的收入和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以上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在会计实务中却带来了很大的操作难度。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企业会计确认的基础是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夏天天夏天
予以确认的经济事项,必须符合下列基本标准:(1)可定义性,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必须符合某个财务报表要素的定义;(2)可计量性,即应予确认的项目应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相关性是指可靠性,即应予确认项目的有关信息,在使用者的决策中导致差别。即应予确认的项目的有关信息应如实反映,可验证和不偏不倚。此外,确认标准还要服从效益大于成本和重要性的约束条件,即:确认一个项目的预期效益应证明提供和使用该项信息的费用是适当的,且该项目被认为是重要的。最初对资产的取得负债发生,一般按确认日期的现行价格(即历史成本)计量确认;以后,除非发生了改变资产、负债项目或其数额的事项,且该事项符合确认的标准以及有关会计规范原则上应继续以原确认的数额为准。对收入和费用确认,应遵守权责发生制与配比原则。其中(1)对收入(营业收入与其他收入,包括西方会计中的利得)的确认,应遵循收入实现原则,即应当在发出商品、提供劳务和同时收讫价款或取得索取价款的凭据时,方可确认为收入。对跨期的长期工程(含劳务)合同,一般应录根据完成进度法或完成合同法确认收入。(2)对费用(含资产处理损失)的确认,应以是否与确认的收入相关联为基本衡量标准。对一切预支的成本或费用,要递延到有关的收入取得时,才能计列;而一切同本期收入有关的未来费用,则要在本期内预提;对预期经济利益业已消失的原确认资产,应确认损失(如提前报废固定资产的处理净损失)。
冰峰之晶
会计确认基础理论决定了会计核算主体何时将本单位具体的经济业务记录为何种要素,从而准确、有效、及时地将信息提供给信息使用者这一基本目标。会计确认界定了会计记录的范围并决定了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在会计信息系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在各国财务会计实务中,企业会计核算以权责发生制为确认基础。权责发生制,是以收入与费用的实际发生与否为标准来确认本期收入与费用,而不在于是否收到或支出现金。而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收实付为标准来确定本期收益和费用,期末不需要对收益和费用进行调整。以下是两种制度的局限。权责发生制与配比、、稳健性原则矛盾,与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矛盾,同时也会造成企业的提前纳税。而收付实现制的局限性在于缺少对固定资产的核算与反映,不能准确反映已发生的债务,不利于防范财务风险以及进行成本和费用的运算,同时也会使会计报告信息不完整。因此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根据会计目标和现金流量信息,结合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加强对于应收账款的管理。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