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3

天龙过江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依据法律形成的会计理论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陆老头11

已采纳

会计的基本理论是指会计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会计对象、会计职能等。会计环境:影响会计系统的外部因素,它包括经济、法律、政治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会计环境会影响会计信息的需求,影响会计程序与方法,乃至影响企业提供会计信息的意愿等。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Accounting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AIS),是企事业单位最重要的经济信息,它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反映和监督企业经营状况,并为管理、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会计对象:任何工作都有其特定的工作对象,会计工作也不例外。一般来说,会计对象就是指会计工作所要核算和监督的内容;具体来说,会计对象是指企事业单位在日常经营活动或业务活动中所表现出的资金运动,即资金运动构成了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内容。会计职能:《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对会计的基本职能表达为:会计核算与会计监督。会计职能是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越来越重要,会计职能也相应扩展。人们对会计职能的认识往往存在分歧。这集中体现在对职能数量的看法上。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还有:反映与控制,反映与监督,反映、监督与分析、考核与评价等。此具,认为有相同数目的职能论者对具体的职能又有不同的理解。例如,有人认为核算仅指事后核算。

依据法律形成的会计理论

138 评论(8)

司令来拉

会计理论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从许多前人的过去经验所积累起来的思想、著作中汲取的;二是自觉总结分析、认识现实而形成的思想、观念;三是基于对会计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预测而形成的推理、判断。不管哪一种情况,要形成理论,都需要运用一定的思维、论证的方法。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是人们研究会计理论时所运用的思维、判断和推理的方法。常见的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有:1.演绎法.演绎法是指从某种目的和假设出发,从中推导出个别结论、概念、程序,而形成会计理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认为,理论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开创新概念和新程序提供一种体系,以及帮助对一些备选程序进行抉择,在建立切实可行的程序间题上,也不必要求理论完全切合实际和实用。典型的演绎法是从会计报告目标和假设出发,推导出能指导会计实务的准则、原则、会计处理方法程序。演绎法非常强调逻辑推理的作用。这种方法的基本研究程序为:假设、前提→推导→结论→验证→具体问题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可以保持相关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理论构建具有逻辑严密性;其缺点是如果假设和前提是虚伪的或错误的,其结论也将是虚伪或错误的。2.伦理法.伦理法又称道德标准法,是指将制定会计处理和编制会计报表应遵循的道德标准,作为建立会计准则或理论体系依据的一种专门方法。在西方会计理论中,会计道德标准论将重点放在正当(Justice)、真实(Truth)和公正(Fairness)上。公正、(会计学习网http://www.2361.net)正当和无偏见是指会计报告和报表不受不正当的权势或偏见的影响,它们不应带着损害别人而为任何特定个人或集体服务的目的来编制;真实是指财务报告应当毫不歪曲地作真实和正当的陈述。在中西方会计原则、会计处理方法程序中都渗透着道德标准的要求,如人们在选用会计方法上通常以道德标准为基础进行判断。但是,道德标准法的缺点是它不能为会计原则的形成或现行会计原则的评价,提供合理的基础。3.经济学法.经济学法是指构建会计理论时,将不同会计方法、技能的选择置于对宏观经济指标变动影响能力的基础之上。它强调总体的经济效益。其理论支点是:作为规范方法,会计的目的之一是将企业和人个的行为引向特定国民经济政策的执行。(亨德里克森,1965)会计政策、会计程序应当反映经济现实,会计方法的选择应当考虑宏观经济效果。4.系统法.系统法是指将系统论的原理与方法,引人到会计理论的研究中去,来解释或表述会计现象及其规律的一种方法。进人20世纪8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借鉴系统论原理将会计看作一个企业管理的子系统加以研究。《现代会计基本理论》(于玉林,1995)一书中指出:“会计是一个系统。它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会计系统的组成部分或者说基本要素是人、资金、会计方法、计算工具和会计信息。”5.实证法.实证法是指要根据实际效用或实在的因果关系来判断、选择会计概念、准则和各种程序的一种理论研究方法。美国会计学家詹森(M. T. Jensen)最早倡导会计实证研究,他在1976年发表的《关于会计研究和会计管制现状的反映》中提出“由于规范的理论占优势,会计研究是不科学的”。1986年美国R·L·瓦茨和J·L·齐默尔曼出版了《实证会计理论》一书,把实证会计理论推向一个崭新的水平。

263 评论(13)

英子888888

我国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研究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研究还不很深入,虽说我国在建国以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会计理论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理论研究中自觉不自觉地采用了这样那样的方法,但对研究方法的专题研究还是不够的。会计作为一门世界通用的商业语言其理论、理论的研究方法也应该是没有国界的,至少西方国家的研究方法应有值得我国借鉴的地方。西方对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有多种,但究其本质主要有三种时间上先后相继,空间上并存的研究方法,这就是: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和实证法。描述性方法通过描述现行实务“是什么”,归纳形成的概念结构。这种方法强调会计实务,认为会计实务是发展会计理论的基础。所以应用这种方法所形成的会计理论在相当程度上很实用。但“存在不等于合理”,而且对于存在的东西很难说明其道理,由于这种方法存在明显的缺陷,因而规范法随之而产生。规范性方法,主要运用演绎和归纳等逻辑方法,从会计活动的规则来概括会计的理论概念,并试图导致“良好的会计实务从逻辑性方面概括或指明会对应当“是什么”。但要建立一套首尾一致、前后一贯的会计理论却很困难,有可能会造成众说纷坛,莫衷一是的局面。同时,运用归纳法时.很难概括或者引出各企业都可以适用的原则;演绎法一般是以归纳法得出的结论为其假设或前提,如果假设、前提是虚伪的、错的,那么推出的结论也必然是虚伪的、错的。当然归纳与演绎法是不能截然分开的。无论是描述性方法,还是规范性方法形成的会计理论,用于指导会计原则或准则的制定,使会计实务得到规范化都应得到实践的检验。因为这种理论缺乏足够的令人信服的论证,找不到充分的依据证实他们的观点,所以他们可能被人们信任也可能不被人们信任。为了克服传统会计理论中主观臆想的缺陷,出现一种运用实证法产生的解释与预测会计实务的实证会计理论。实证法要求对现实提出一些假说或假定然后通过经验或实际证据来证明,进而取舍有关的会计原则、准则和程序直至整个会计理论体系。实证法的应用目前还未能全面展开,尤其对综合性项目的研究还很不够,主要因为综合性项目构成因素很多,社会经济环境经常发生变化,对这样的综合性项目作出假设并进行分析论证,目前是非常困难甚至可能是不可能的事情。这三种方法应该说并没有穷尽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相关科学的不断发展,会有更多的研究方法随之产生并发展。同时,这几种研究方法的内涵都是非常丰富的,很好地把握不是件容易的事,我们还应作深人的研究。在我国一些介绍西方会计理论的著作中还列举了诸如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事项法、系统法(有的书中所用术语不同,其实质含义一致)等会计理论研究方法。我们来粗略地看看这些所谓的“方法”。伦理法提出一些要求财务报告或会计信息应符合的道德标准,作为建立会计原则、准则或理论体系的依据;社会学法强调会计信息要能反映企业经营活动对社会的影响,或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经济学法的宏观经济目标作为会计概念和会计实务的依据;事项法认为会计目标在于提供各种可能的决策模型有关的经济事项,会计人员的任务只是提供有关事项的信息而让使用者自己选择适当的事项;系统法认为,会计可以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即会计有自己的目标及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引进到会计学科中来构建会计理论。我们认为这些并不是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而是形成会计理论的第一个步聚必须限定的备选行为目的,即从哪一个角度考虑问题.作为研究的起点,是构建会计理论的依据而不是立法、比如说伦理法主要在”公正、真实、合理、不偏不简的道德标准下通过人类的思维运用判断、推理、分析与综合等思维方式,采用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甚至是实证法构建会计理论。如欧共体第4号指令,把“真实和公允”作为财务报表的最高标准。可见这些所谓的“方法都是从预先给定的一定假设出发,运用了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或实证法来构建会计理论。而方法则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用的途径、手段、工具及方式。而上述这些所谓的方法只是为了达到研究会计理论的目的而从不同的角度预先给定一定的限定。因此这些到底能不能认为是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值得讨论,在王殚如、施仁夫翻译的享得里克森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译为“xxxx论”倒是恰当的。至少不能将这些与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等并列纳入会计理论的研究方式。只是在概念的外延上有交叉,不符合定义分类的要求。为何这些备选引为目的不是研究方法,而实证法却是研究方法?实证法不是以单一的某个假设为前提的,而是对影响会计与审计实务的因素进行调查研究,以客观环境为基础,根据不同问题所处的不同环境(客观世界错综复杂,影响因素繁多)为了便于检验而对所作的认为是科学的假设。实证法虽说本身无法对会计实务进行限定,但它可以对描述性方法、规范性方法形成的会计理论进行检验,判别现有理论是否合理这与上述的各备选引为目的以某一特定的假设作为研究理论的前提有着本质的差异。所以,实证法是一种会计理论的研究方法,虽不能单独利用它构建会计理论.但在利用其他方法构建会计理论时,实证法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会计理论的研究应根据客观环境的需要灵活运用各种备选行为目的,这些行为目的不是彼此孤立的,一般而言在会计理论的构建时,都必须明确地使用一种以上的目的。同时还应看到,任何一种理论的研究方法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万能的,都有其不足之处,应用时应灵活掌握、相互补充.共同应用于会计理论的研究。

263 评论(9)

张凉凉2779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在会计理论发展的历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一门科学理论的建立和发展,离不开科学研究方法的运用,因而,进行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和研究,必将对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产生直接的影响。但目前会计学界对于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探讨主要偏重于某一方法或某些方法的介绍、比较或是将各种方法进行简单的罗列,而缺乏全局性的对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的构成和各方法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笔者认为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应是一个由多个要素组成的分层次的大系统,在每一层次中,各方法应能自成体系,不会相互有所重复或包含,而上一层次的方法可以普遍适用于下一层次。以此作为思路,会计理论研究方法体系可分为4个层次:第1层次是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思想基础,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现代信息管理论等;第2层次是会计理论研究中思维加工的形式和方法,包括演绎法和归纳法;第3层次是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般运用方法,包括规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第4层次是会计理论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数学、统计、经验等获取感性知识的方法以及研究会计对象的具体步骤和程序。他们的具体内容和相互关系如下: 一、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思想基础 会计理论研究方法的思想基础是从事会计理论研究所应持有的基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考察和研究事物所应持有的一些基本观点。其主要内容包括: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存在的事实,以事实为根据,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对立统一的观点来观察、研究一切事物和社会发展史,强调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二)现代信息管理论,包括“老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和“新三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在会计理论研究中,它主张要注意以下六大观点:(1)整体性观点,即会计及会计理论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整体,从本质上讲,整体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大于各部分之和,整个系统有不同于它的组成要素的性质、功能和运动性规律。因而在研究会计理论时,必须从会计整体出发,全面思考,注意会计整体的集合性,考虑如何从提高集体功能的角度去提高和协调各要素的功能。(2)相关性观点,即会计系统、各组成要素和会计环境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在进行会计理论研究时,必须从这些关系出发,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3)结构性观点,即会计系统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是有一定方式和秩序的,它形成了有序的结构。(4)层次性观点,即会计系统和会计理论是由处于不同层次的各个子系统组成的。(5)动态性观点,即会计系统和会计理论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一定会计环境的影响,并随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从而不断发展和完善。(6)目的性观点,即系统及各个子系统都有其各自的运行目标,这一目标决定了该系统应有哪些要素组成,各要素又是如何相互作用的。 (三)逻辑实证主义,它认为一切关于事实的知识都是以经验的确实材料为依据,即凡是与事实有关的知识领域,都要以确实的实际材料为依据,具有可证实性,它是实证研究法产生的思想基础。 (四)证伪主义,它认为在有限的、确实的事实上得出的命题可能是不正确的,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就可以证伪某一全称命题。

191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