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51

分享奇闻怪事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会计计算材料的成本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杭椒牛柳

已采纳

我也是这么做的

会计计算材料的成本

337 评论(11)

Simena1943

1、结存材料实际成本的计算公式:

答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原材料账户借方余额+材料成本差异借方余额

(1)材料成本差异如果是贷方余额,就是减;如果是借方余额,就是加。

(2)同理,计算材料成本差异率时,(期初材料成本差异+本期购入材料成本差异)/(期初原材料金额+本期购入原材料金额),这里的材料成本差异也是:借方用“+”号,贷方用“-”号。

(3)原材料账户的金额都是用计划价*数量算出来的;

实际金额-计划价*数量=材料成本差异;

(4)以上公式算出来是负数,就记在材料成本差异贷方;如果是正数,就记在材料成本差异借方。

“原材料”科目用于核算库存各种材料的收发与结存情况。在原材料按实际成本核算时,本科目的借方登记入库材料的实际成本,贷方登记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期末余额在借方,反映企业库存材料的实际成本。

扩展资料:

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用于核算企业各种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异,借方登记实际成本大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超支额)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以及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减少的计划成本。 贷方登记实际成本小于计划成本的差异额(节约额)以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以及调整库存材料计划成本时,调整增加的计划成本。(节约用红字,超支用蓝字) 。“材料成本差异”科目借方登记超支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节约差异,贷方登记节约差异及发出材料应负担的超支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指材料的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间的差额。实际成本大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超支;实际成本小于计划价格成本为节约。外购材料的材料成本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材料采购业务的工作的质量。

参考资料:材料成本差异-百度百科

326 评论(14)

大漠金鹰

一、计算方法

1、材料成本差异在贷方时为节约差本期材料成本差异率=(期初结存材料的成本差异+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成本差异)/(期初结存材料的计划成本+本期验收入库材料的计划成本)*100%差异率

2、如:某企业2012年5月1日“材料成本差异”账户的贷方余额为17 000元,“原材料”账户的余额为1000 000元,本月购入材料的实际成本为1690 000元,计划成本为1700 000元,本月发出材料计划成本为1200 000元;

3、则企业5月31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17000-10000)/(1000000+1700000)= -1%5月31日原材料的实际成本=(1000000+1700000-1200000)+ -1%*(1000000+1700000-1200000)=1 485 000

二、原材料实际成本的构成如下:

(1)买价。

(2)运杂费(包括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 不包括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小型企业按规定根据运输费的一定比例 计算的可抵扣的增值税额)。

(3)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

(4)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包括挑选整理中发生的工、费支出和 必要的损耗,并减去回收的下脚废料价值)。

(5)购入物资负担的税金(如关税等)和其他费用。属于增值税一 般纳税人的小型企业,购入材料需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应单独核 算,不包括在购入材料成本中。小规模纳税人和购入材料不能取得增值 税专用发票的小型企业,购入材料支付的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计入所购材料的成本。

扩展资料:

1、“原材料”科目核算企业库存的各种材料,包括原料及主要材料、辅助材料、外购半成品、修理用备件、包装材料、燃料等的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原材料明细账应按材料品种规格设置数量金额式明细账,若材料品种规格较多,为防止出现差错还应按仓库和类别设置原材料二级账,二级账只记收入、发出和结存的金额,不记数量。

2、原材料的账务处理

(1)收到结算凭证的同时将材料验收入库;

(2)结算凭证先到、材料后入库;

(3)材料先验收入库、结算凭证后到(假入库)。

参考资料:实际成本百度百科

122 评论(13)

cherryhu111

原材料的实际成本的计算方法如下:1、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未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只需按发票帐单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不必计算材料成本差异。即: 借:物资采购 (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在小规模纳税人下的增值税计入物资采购成本,以下同。 2、货款金额已定,材料月末已验收入库。 此种情况下既要按发票帐单上的货款和相应的增值税等作购入处理,同时又要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票据、应付帐款等同时作入库处理: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物资采购(计划成本) 月底结转材料成本差异,节约情况下: 借:物资采购贷:材料成本差异如为超支则作相反分录。 或:入库时结转材料成本差异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借或贷:材料成本差异(超支记借方,节约记入贷方) 贷:物资采购(实际成本) 3、货款金额到月末不确定,月末按计划成本估价入帐,下月初用红字冲减。 此种方法,以计划成本作原材料入库处理,但不计算材料成本差异。 借:原材料(计划成本) 贷:应付帐款(计划成本) 下月初用红字冲减,待发票帐单到达后再作购入处理。 4、发出原材料的会计处理。 材料成本差异帐户的设置: 借方材料成本差异 贷期初余额: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初余额:结存材料 节约差异发生额:购入材料超支差异 发生额: (1)购入材料节约差异 (2)发出材料负担成本差异(超支用蓝字,节约用红字)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超支差异 期末余额:库存材料节约差异 材料成本差异率=(月初结存材料成本差异+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月初结存材料计划成本+本月收入材料计划成本) 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成本差异=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材料成本差异率 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 成本差异在计算出差异率后,用各车间、部门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与成本差异率相乘,求出各种产品和各车间应分摊的材料成本差异。以实际成本等于计划成本加材料成本差异为依据,将领用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315 评论(9)

西由位门1

实际总的成本/总的数量。

首先,确定出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然后用每一种产品的总成本/每种产品的产量。

总成本是指企业生产某种产品或提供某种劳务而发生的总耗费。根据成本核算的不同方法,按照其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程序,产品总成本是生产某种品种或数量的产品所耗费的生产资料和人工费用的总和。

通过总成本的计算和分析,可以了解掌握计算期的总支出,将总成本与收入、利润、净利润等比较,能获得有意义的分析指标。总成本的节约或超支,往往对于分析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有重要意义。将总成本和单位成本相结合,便能进行全面的成本分析。

扩展资料

确认成本费用应考虑两个问题:一是成本费用与收入的关系;二是成本费用的归属期。具体来说,确认成本费用的标准有以下几种:

①按其与收入的直接联系确认成本费用。如果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与取得本期收入有直接联系,就应确认为本期的成本费用。

例如,已销商品的成本是为了取得收入而直接发生的耗费,应在取得收入的期间确认为成本费用;又如,为了推销商品发生的送货费用,也与取得收入直接相关,也应在取得收入的期间确认为成本费用。

②按一定的分配方式确认成本费用。如果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与取得收入没有直接联系,但能够为若干个会计期间带来效益,则应采用一定的分配方式,分别确认为各期的成本费用。例如,管理部门使用的固定资产的成本,需要采用一定的折旧方法,分别确认为各期的折旧费用。

③在耗费发生时直接确认为成本费用。如果资产的减少或负债的增加与取得收入没有直接联系,且只能为一个会计期间带来效益或受益期间难以合理估计,则应确认为当期的成本费用。例如,管理人员的工资,其支出的效益仅作用于一个会计期间,应直接确认为当期成本费用。

又如,广告费支出,虽然可能在较长时期内受益,但很难合理估计其受益期间,因而也可以直接确认为当期的成本费用。此外,对于某些虽然受益期限较长但数额较小的支出,为了简化会计核算,按照重要性原则,也可以直接确认为当期的成本费用,如管理部门领用的管理用具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单位成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费用

304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