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8

木鱼199210
首页 > 会计资格证 > 基础会计个人教学计划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冷暖自知66暖暖

已采纳

注册会计师证书是会计行业含金量相当高的一个证书,难道也是比较大的。注册会计师考试划分为专业阶段考试和综合阶段考试。专业阶段考试科目: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经济法、税法6个科目;综合阶段考试科目:职业能力综合测试(试卷一、试卷二),专业阶段考试的单科考试合格成绩5年内有效,综合阶段考试科目应在取得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专业阶段考试合格证书后5个年度考试中完成。考生在通过专业阶段考试的全部科目后,才能参加综合阶段考试。所以,对零基础的来说,建议参加培训班学习。一般培训机构的老师对大纲要求非常熟悉,会安排好教学计划,跟着老师的安排学习吧。

基础会计个人教学计划

356 评论(10)

WHMooooooooo

1. 基础会计A(1-2)(6学分)课程目标: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以后学习和理解专业会计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课程内容:作为会计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着重论述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技能,本课程对于会计基本理论的阐述,力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介绍会计核算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对象等基本理论的同时,主要以工业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为例,阐述了包括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对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账务处理程序,具备会计学的基础知识。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任永平、张佳春、陶琼、曹雅姝等编著,基础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先修课程:现代经济学建议选课对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备注:双语教学(部分教师) 2. 财务会计(4学分)课程目标:本课程是《财务会计学》(上)的内容,主要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中基本和常见内容的会计处理和基本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课程内容:阐述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内容;掌握资产要素中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的内容及会计处理;掌握负债要素中流动负债的内容和会计处理;掌握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和会计处理;掌握收入、费用、利润的内容和会计处理;掌握会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通论》、《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公司理财》、《审计》、《会计理论专题》等课程打下基础。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徐文丽、徐宗宇主编,财务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建议选课对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专业本科生 3. 公司理财(4学分)课程目标:掌握筹资、投资、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公司理财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课程内容:阐述现代理财的目标,内容,环境及方法;树立现代企业理财的新的观念。如效益观念,风险观念,边际观念,竞争观念,机会成本观念,资金时间价值观念等。掌握企业筹资决策技巧,能正确运用负债经营,提高财务杠杆效应,降低投资风险,掌握企业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以提高企业的价值。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戴书松、李远勤、方宗、陈可喜、李建华编著,财务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先修课程:财务会计建议选课对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专业学生 4. 基础会计B(4学分)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课程内容:作为会计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在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如会计核算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对象等的基础上,结合工业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着重介绍设置账户、复式记账法、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账务处理程序,学习和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能初步掌握阅读主要会计报表所必备的基础会计知识。教材与主要参考书:任永平、张佳春、陶琼、曹雅姝等编著,基础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先修课程:现代经济学建议选课对象: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备注:双语教学(部分教师) 5. 管理会计(4学分)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系统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课程内容:管理会计是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现代会计科学的新发展。它主要是为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尚未形成体系。故本课程重点介绍西方现代管理会计学中可以借鉴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现代管理会计的主体基本上可以区分为“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两个组成部分。教材与主要参考书:许金叶编著,管理会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先修课程:会计学、建议选课对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专业学生 6. 审计学(6学分)课程目标:本课程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审计标准和审计法律责任,学会根据审计目标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采集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经济活动及资金收支情况发表审计意见,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课程内容:本课程教学主要分为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两部分。在审计理论部分,主要阐述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联系与区别,审计职业组织与结构。并以民间审计为主重点介绍审计标准和审计法律责任,如何根据审计目标制订审计计划,评估审计风险,并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估,选择适当的审计策略,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在审计实务部分,主要介绍如何应用审计理论与方法进行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等具体业务审计以及验资等活动。并熟悉标准无保留、保留、否定和无法表示意见等各种审计报告的出具条件和出具方式。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徐筱风、李寿喜主编,现代审计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先修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经济法建议选课对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法律类等专业本科生 7. 中级财务会计(4学分)课程目标:本课程是《财务会计学》(下)的内容,主要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中有关专题经济业务的帐务处理及报表的编制。课程内容:阐明企业财务会计有关专题的基础理论;掌握资产要素中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及会计处理;掌握负债要素中非流动负债的内容和会计处理;掌握费用中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和会计处理;掌握外币业务的理论和会计处理;掌握会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为进一步学习《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公司理财》、《审计》、等课程打下基础。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徐文丽、徐宗宇主编,财务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建议选课对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本科生 8. 成本会计(6学分)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产品制造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编制成本报表和分析成本报表的各种方法。课程内容:阐述成本的经济内涵,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及成本会计对于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掌握产品制造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方法;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和编制成本报表及成本分析的方法:如因素分析法,差异分析法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许金叶、孙晶主编,成本会计—基于价值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建议选课对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本科生 9. 会计信息系统(6学分)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原理,并具备相应的熟练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能力。课程内容:本课程是财经类大学会计专业、财务管理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学习使用计算机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标志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即使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发生了变化形成一个新的会计信息系统——电算会计信息系统。本课程主要内容有:一是学习如何研究开发、设计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如:企业管理及其财务信息需求的编写等。二是如何应用财务信息系统,如应用金蝶ERP财务软件、用友ERP财务软件。教材与主要参考书:欧阳电平编著,会计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2009年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先修课程:会计学、建议选课对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会计专业本科生、及其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专业学生 10. 会计专业英语(4学分)课程目标:帮助学生熟悉专业英语,提高阅读英文会计文献和用英语理解和处理会计问题的能力。课程内容: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技能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外语常用及文章的语言结构,使学生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及提高口语能力。本课程以英语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介绍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理论的会计处理方法;介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以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学完该课程,可以流利阅读英语财会文章。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约翰.J怀尔德等著,崔学刚改编,会计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建议选课对象:会计学及相关专业学生 11. 银行会计(3学分)课程目标:掌握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以及商业银行基本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业务核算手续,了解中央银行会计和商业银行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银行会计业务核算的基本程序。课程内容:阐述银行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和业务核算手续以及财务分析的技巧。具体讲述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国库业务,商业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业务,贷款业务和公开市场业务的核算;讲述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和贴现业务,现金出纳业务,联行往来业务,金融企业往来业务,外汇业务的会计核算以及商业银行本身的资产,收入,成本费用,权益核算业务。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王允平 李晓梅主编,商业银行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 7月第二版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建议选课对象:会计学、财务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 12. 外汇会计(3学分)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外汇业务原理,外币业务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和外币报表换算业务等知识。课程内容:本课程以记帐本位币和汇兑损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出发点,主要阐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日常可能遇到的外币业务所常用的核算方法,由此进一步讲述外币投入资本和清算业务,对外投资和负债业务,外币营业收入和利润分配以及外币风险及会计处理。二是讲述外币资金报表的编制和外币资金报表换算的知识等。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徐文丽编,涉外企业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年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建议选课对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本科生 13. 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3学分)课程目标:了解预算会计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内容;掌握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及核算特点、预算会计的课目设置及账务处理办法以及预算会计和报表种类格式及编制方法。课程内容: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务部门,使用预算拨款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核算和监督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和结果以及有关经营收支情况的一门专业会计。本课程主要阐述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及核算特点;阐述预算会计的课目设置及账务处理办法;阐述预算会计和报表种类格式及编制方法。教材与主要参考书:赵建勇主编,预算会计(第四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财政学建议选课对象:会计学、财务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 14. 高级财务会计(4学分)课程目标: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交易、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租赁、所得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有关概念和会计处理。课程内容:本课程运用国际通用的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阐述独资与合伙、公司、总分店经营不同组织形式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介绍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交易、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租赁业务、所得税、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及其交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以及公司整顿与破产清算等特殊业务专题的会计处理。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徐文丽著,高级财务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4月;徐文丽主编,高级财务会计 习题与解答,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建议选课对象:会计学、财务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 15. 税法与税务会计(4学分)课程目标:使学生了解有关税法与税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及程序。课程内容:本课程阐述我国税收法规的基本原理、现行规定,以及各种税收的征收对象,课税计算和会计处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所得税的征收计算,以及会计核算。并了解各种税收的现行优惠政策和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盖地主编,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五版先修课程:财务会计建议选课对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信息管理类等专业 16. 国际财务管理(4学分)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跨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课程内容:本课程阐述国际财务管理的基本特点及国际筹资管理、国际企业投资、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跨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教材与主要参考书:夏乐书、李琳主编,国际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公司理财建议选课对象:财务管理、会计学及相关专业学生 17. 高级管理会计(4学分)课程目标: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动态及趋势,了解企业管理会计实践所遇到的理论及实际问题。课程内容: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企业内部的有效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的信息机制――管理会计也发生变化。本课程讲述的内容,是有关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动态及趋势及企业管理会计实践所遇到的理论及实际问题,如:资本会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等。旨在扩大学生的视野及专业知识面,为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首席财务官服务。教材与主要参考书:许金叶编著,管理会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先修课程:管理会计建议选课对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会计专业本科生、及其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专业学生该信息浏览次数: 10032

350 评论(8)

Bubble0104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详细计划1.政治经济学(72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部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觉悟;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学习经济类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及将来从事经济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2.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36学时)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3.语文(216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经济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4. 数学(252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5. 英语(216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6. 计算机应用基础(108学时) 开设此课程是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7.基础会计(108学时) 基础会计是经济学科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掌握会计的概念、职能、会计要素及会计等式;理解会计的对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与一般原则,会计要素的关系,会计核算形式的特点及其适应范围;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的概念、账户结构、借贷记账法、记账凭证的填制、会计账簿的登记、成本与费用概念、费用分配的基本方法、简要会计报表的编制和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等内容。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企业会计工作的组织、会计电算化管理、账户的分类等内容。 8.财务会计(144学时) 本课程是财会专业的必修课程。掌握企业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财务成果等方面经济业务的确认、计价、计算与账务处理方法和企业主要会计报表的编制方法。 9.成本会计(144学时) 成本会计课程是财务会计专业必修的专业课,它是研究企业成本费用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一门课程。掌握要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成本核算中的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及企业成本报表的编制;理解企业成本管理的要求、主要成本计算方法的适用范围、优缺点;了解定额成本法、分类法等其他成本计算方法,了解成本控制与考核的一般要求与程序。 10.会计电算化(108学时) 此课程是财会专业的必修课程。掌握企业会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原理、电算化会计软件的初始化设置、总账系统、报表系统以及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等业务核算子系统的操作方法;理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数据流程、模块构建,会计电算化对传统手工会计方式的影响;了解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管理要求与制度规范、购销存业务核算子系统、基于商品化会计软件的数据整理与加工。 11.关系型数据库(108学时) 在学习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数据库语言的基本操作命令、常用数据库函数的应用及基本程序设计结构;理解关系型数据库的特点、字段类型及多重数据库的操作;了解数据库程序设计流程图、简单程序设计的方法。 12.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108学时) 掌握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计算、记账的方法及财务报告的编制;理解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核算原则、特点、会计要素及收入、支出的分类;了解我国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沿革。 13.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72学时) 掌握财政的特征、职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支出的主要用途;理解国家信用在财政收支活动中的作用,金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方式及我国信用的主要形式;掌握货币流通与商品流通的关系及保持货币流通量的主要措施、汇率基本知识等内容;了解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的关系,财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支出的重点和范围,货币的需求与供给在我国经济中的现状等内容。掌握国家预算编制、执行和决算的基本知识,我国金融体系演变的过程,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及业务类型,金融市场的现状及分类,国际收支平衡表的构成等内容。 14.税收基础(72学时) 掌握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及我国的税收制度、税务登记、账证和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缴纳等知识。理解税收的概念、特征、职能、作用、纳税人权利和税收征纳主体的法律责任。了解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关税、房产税、车船使用税、税务代理、税收行政复议和税务行政诉讼等知识。 15. 统计基础知识(72学时) 理解统计的概念、作用、特点;掌握总体与总体单位、指标、标志、变量与变异等统计基本概念、统计工作过程的内容、相对指标的计算、平均指标与标志变动数的计算、动态分析水平指标与动态速度指标的计算、综合指数的计算、平均数指数的计算与指标的因素分析法、抽样误差的计算、点估计与区间估计、抽样单位数目的确定等内容;了解统计设计、统计表、中位数、众数、长期趋势预测、季节变动、平均指标指数、统计的相关分析等内容。 16.经济法概论(72学时) 此课程是经济学科各专业的一门公共课程,在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一些经济法的基础知识;熟悉一些常用的重要经济法律、法规的基本内容;增强法制观念并初步具有运用自己所学过的法律知识观察、分析、处理有关实际问题的能力。 17.审计基础知识(72学时) 掌握审计的概念、类型、方法及程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审计方法,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会计要素的一般审计程序与方法,审计意见、审计报告等内容;理解各类审计及审计方法的适用范围、现代审计的基本特征、财务审计的一般程序与审计方法;掌握财务审计报告的内容与格式要求。了解其他类型审计的工作目标和一般审计程序 18.体育与健康(72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13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