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娜弟
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借: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固定资产处置时冲销这个科目:
借:固定资产清理。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3、一般清理净损益用到这个科目:
A清理完成后,属于生产经营期间正常的处理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处置非流动资产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B属于自然灾害等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非常损失。
贷:固定资产清理。
扩展资料
对资产减值在实施环境中的建议:
1、完善计提减值准备:
内部控制制度要做到不相容职位的相互分离与相互牵制。在测算过程中的一些关键岗位必须进行有效的分离,以达到互相监督、相互牵制的效果。
同时,要强化企业内部的分级审批管理。超权限的计提必须由股东大会审批,严格规范授权机制。建立健全内部财务预算制度,内部审计与内部监督是企业加强内部控制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针对薄弱环节重点查错纠偏,帮助企业建立合理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
2、加强资产减值的检查和监督力度:
由于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的计量通常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依据有关因素做出的估计,发生错报的风险较大,而上市公司对于资产减值的信息披露又是非常有限的。
3、全面考核企业的经营业绩:
信息使用者在对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考察时,有时会被企业暂时的情况所迷惑。企业由于资产减值信息的披露会导致利润的减少影响企业经营业绩的表现,少数企业不愿披露企业的资产减值信息。
因此,应将企业的资产状况作为反映企业经营业绩的主要内容,将企业的资产状况明确纳入企业的经营责任制的范围,全面考察企业的经营业绩。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资产减值会计
rainbaobao1116
资产减值损失的会计处理企业应当设置“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当企业确定资产发生了减值时,应当根据所确认的资产减值金额。借:资产减值损失贷: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商誉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生产性生物资产减值准备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以前期间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需要等到资产处置时才可转出。
爱步loveayu
(一)资产减值会计实务中存在的问题 1.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较差执行资产减值会计政策需要进行大量的职业判断,对会计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充分认识和估计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为正确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打下良好的基础。目前,我国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企业的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偏低,职业判断能力差,由于我国市场经济基础薄弱,有规律的市场价格体系并未形成,给会计人员掌握市场信息和进行现金流量的预计带来很大的局限,从而影响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正确执行。此外,资产减值准备还涉及复杂的纳税调整,有的企业为了避免复杂的纳税调整,而放弃计提资产减值准备。2.计提减值被企业滥用会计制度制定减值政策是为了真实地反映企业资产价值,防止资产高估。由于在减值金额的确定过程中,存在诸多主观因素,有些公司出于某种经济动机,利用这些主观因素进行盈余管理。上市公司操纵资产减值做法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某一年巨额计提减值准备,造成当年亏损,第二年不提或少提准备,为利润打基础;二是往年先多提减值准备。当年部分冲回,以控盈余;三是不计提或少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虚增利润;四是资产变现时产生巨额收益。3.资产减值转回不符合实际情况准则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企业可能会利用公允价值、折现率、现金流量的估计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少计提或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不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就会高估资产,与实际不符;而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后不能转回就会低估资产,同样与实际不符。4.商誉的减值测试公允性难以保证准则规定对商誉实施减值测试而不再进行摊销,同时要求将商誉的账面价值分摊至相关的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时,应当按照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公允价值占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公允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公允价值难以可靠计量的,按照各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的账面价值占相关资产组或者资产组组合账面价值总额的比例进行分摊。公允价值对于我国企业来讲不易取得,实际操作中,如果企业选择以账面价值比例进行分摊,则这种分摊方法的合理性将难以保证。(二)资产减值在实施环境中存在的问题1.资产减值内控簿弱健全的资产减值内部控制制度对规范上市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减值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缺陷有:一是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的不相容职务没有分离;二是未做到按减值准备额的大小进行分级审核和审批;三是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的内部审计监督没有到位。2.外部监管有难度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公允性难以衡量,“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等数据的获得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依据相关的估计数据确定“可变现净值”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可回收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所依据的预Ct*来一定期间现金流人量和贴现率,更具有不确定性,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使计提缺乏衡量标准。同时,注册会计师、证券监督管理机关、审计机关等部门对企业确认的减值进行再确认缺乏权威性。3.对企业业绩考察规范性不强对企业业绩进行考察时主要集中于企业本期经营中的获利情况,并以此作为企业上市与退市的依据。而对退市的压力使部分经营状况恶化的上市公司会尽全力为避免因连续3年亏损而暂停上市,利用会计政策变更之际,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准备,充分释放经营压力,为在未来在财务状况得以迅速改善作充分的准备。4.公司产权结构、治理制度不够健全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是国有企业改制而来,国有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传统国有企业中的内部人控现象依然存在。这种情形使部分上市公司经营管理者通过对资产减值会计政策的利己性选择来达到自己的某种特定目的或意图。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