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D玫瑰
会计起源于人类的生产性活动,分古代会计,近代会计,和现代会计.古代会计是在(中国,希腊,印度,古巴比伦).近代会计是1494年意大利人卢卡*巴其阿勒出书<<算术几何与比例概要>> 现代会计时期是美国1934年提出的"公认会计准则"美式资产负债表 管理会计好了 我想你要的答案出来了 朋友``
爱吃爱玩007
“会计”一词人人皆知,它是监督和管理财务工作的代称,而今,也用“会计”称谓做此类工作的人。 “会计”的历史颇久,古已有之。据记载,我国从周代就有了专设的会计官职,掌管赋税收入、钱银支出等财务工作,进行月计、岁会。亦即,每月零星盘算为“计”,一年总盘算为“会”,两者合在一起即成“会计”。 再追溯根源考查一下,相传“会计”一词是大禹留下来的。今日浙江省的绍兴、嵊县、诸暨、东阳等地之间有座山,古代曾叫做“苗山”。大禹晚年时,在苗山自此改名“会稽山”了,至今仍沿用此名。“会稽”即“会计稽核”之意,故此词是大禹发明,并且流传下来的。 古书中多处都有使用“会计”一词:《孟子》中有“会计当而已矣”记载;《战国策》有冯谖为“孟尝君市议”故事,孟尝君想派员去薛邑替他取债款,他问他的门下,“谁习计会?”古代的“计会”就是如今的“会计”,冯谖立即站出来,自荐为孟尝君做会计。汉代把周朝的会计官职又作发展,设立了管理这些会计事务的官职了,也许这就是最早的“会计师事务所”或财政司呢! ------------------------------------------------- 我们老师讲的是:最早是由日本翻译的英文(accountant) 然后,又由清朝第一位会计师谢林由日文翻译成会计的
ZJ张某某
关于我国会计活动起源的考证 构成会计事项记录的主要内容为:会计事项日期、记录主体(管理者、行为人)、被记录客体(会计对象)、记帐符号、数量金额,五大要素。从已发现的殷墟甲骨文看,我国在殷商时期已产生会计事项活动记录的条件和会计事项记录。殷人重商,这是殷商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以下笔者以第一手资料甲骨文图片证明,我国在殷商时期,已经有了会计事项活动记录。《小屯南地甲骨》第1116片,是关于祭祀殷先祖河和殷先公王亥、上甲的刻辞,其中有:甲午卜,贞:又出入日?又出入日?意为,甲午日占卜,问:侑祭出日和入日吗?不侑祭出日和入日吗?刻辞中虽然是祭日(古人视日为神)的内容,出、入用来描述其它事物,但毕竟有了会计事项记录中的“出”、“入”符号。殷商时期出现了会计事项记录。《殷虚文字丙编》第71片(第71片的反面)、第72片刻辞为:(正面)丙辰卜,……(反面)雀入一百五十。刻辞中,正面虽然占卜的是关于城邑是否能长久及求雨的事,但反面刻辞已具备了会计事项要素,其中:会计事项日期:丙辰;会计行为主体:省略(即刻记者);记帐符号:入;会计对象:贡纳的龟甲入方,商国,出方,雀(国名);数量:一百五十。以上推断是会计事项记录可能存在的一种形式。但另一种会计事项记录的存在也是可能的,即:把龟甲当作一种会计事项记录的载体(会计记录凭证),把入贡物资记录省略,对所有纳贡的物资分门别类存入库房,并根据其入贡数量,分别以龟甲刻记后,将该会计记录分置于各贡纳物资之上,以示管理标志。这样以上会计事项就成为:日期,丙辰;记帐符号,入;收入方,商国;支出方,雀国;贡纳内容,随龟甲而放的物资;数量,一百五十。这种存在也是可能的,这比单纯的把贡纳的物资定为龟甲较为合理。《殷虚文字丙编》第368片(第368片的反面),第369片的刻辞为:(正面)癸已卜,(反面)雀入二百五十。刻辞的正面卜兆的是关于是否下雨之事(如现代的天气情况预测),但反面有:雀入二百五十,同样是会计事项记录。象以上甲骨文刻辞内容还有很多,此不赘述。由以上甲骨文可以得出结论:1 我国的会计事项记录,在殷商时期已形成,并得以在国家收纳贡赋中应用,这标志着我国会计活动已产生;2 从会计事项看,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随贡物而刻记的会计事项;另一种是把龟甲刻辞当作会计事项记录的标志(即龟甲就是会计凭证),随收入贡物分类而置。无论哪一种都是会计记录的表现形式;3 这种原始的会计分录,与现代确定会计事项、会计记录相比还存在着差异,如:被反映的会计对象省略,会计事项有数量计算,还没有价格、金额可以分门别类地累加;4 这种会计记录是依存在特定环境、载体上的,即它依存在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至于这种会计记录是否存在于其它地域,是否在其它文字载体中出现,这些还有待考古的发现和研究。综上所述,我国的会计活动至少在殷商时期就得以在管理国家贡赋中应用,这比我国会计起源于西周之说,要早700年左右。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