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荷点点
无论发生什么经济业务,会计等式始终保持平衡关系,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会计恒等式包括动态恒等式和静态恒等式两种,分别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收入-费用,会计恒等式遵循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原则,这是会计恒等式平衡的原因之一;2、会计恒等式中,任何一笔经济业务要么引起会计等式左端或右端内部某一会计要素的增加,另一会计要素的减少,要么引起等式左右两端会计要素等额的同增同减,任何经济业务的影响都是双重的,这种双重影响在会计等式中会相互抵消,这也是会计恒等式平衡的原因之一。
小淘的萌
一、“不管企业发生任何经济业务,会计恒等式左右两边金额永远不变,永远相等。”这句话是错误的。错在”两边金额永远不变“。正确的表述是:企业发生的任何经济业务,都会引起会计要素发生金额的增减变动,但不会破坏会计等式的恒等关系(等式两边金额永远相等)。二、说明。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经济业务,又称会计事项,是指在经济活动中使会计要素发生增减变动的交易或者事项。经济业务对等式的影响可归纳为四种类型:1、等式左边(资产项目)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互抵消,左边的资产总额不变,该业务不涉及等式右边项目,故资金总额也不变。等式左右两边相等。例:从银行提取现金10 000元。银行存款减少10 000,库存现金增加10 000元。都是左边资产项目,相互抵消了。2、等式右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项目)一增一减。增减金额相互抵消,右边的权益总额不变,该业务不涉及左边的资产项目,故资金总额也不变,等式左右两边相等。例:以盈余公积转增资本20 000元。盈余公积减少20 000万,资本公积增加20 000元。都是右边所有者权益项目,相互抵消了。3、等式两边同增,资产增加,同时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也增加,两边增加同等金额,等式左右两边金额仍然相等。但资金总额增加了。例:收到投资者入机器价值30 000元。固定资产(资产)增加30 000,同时实收资本(所有者权益)增加30 000元。资金总额增加30 000元。4、等式两边同减,资产减少,同时负债或所有者权益也减少,两边减少同等金额,等式左右两边金额仍然相等,但资金总额减少了。例:以银行存款交纳应交税金5 000元。银行存款(资产)减少5 000元,应交税费(负债)也减少5 000元。资金总额减少5 000元。
北极豆豆鱼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即“资金占用总额=资金来源总额”,取而代之以能够体现企业作为法人的权利和义务的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试算平衡及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会计等式(2):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 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会计等式(3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阿蒙宝贝
我查了一下书,应该是这样的经纪业务的发生对会计等式的影响1.经纪业务发生引起等式两边同时增加相同的金额,变动后登时保持平衡2.经纪业务发生引起等式两边同时减少相同的金额,变动后登时保持平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所以应该是会计恒等式左右两边永远不变,并不是金额不改变的。
优质会计资格证问答知识库